苏 丹1,蓬桂华1,付文婷1,张素勤,胡明文1,朱文超1,廖芳芳1,耿广东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贵阳 550006; 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
辣椒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属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是全世界消费量最大的蔬菜之一,在世界各地被长期种植、驯化和培育[2-4]。由于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的差异,使得辣椒产生很多变异并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各地都有自己适宜的品种。贵州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典型的小气候特征,有利于辣椒资源的隔离与保存,加之人们生存需求形成的传统食辣习惯,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地方资源。贵州辣椒也以香味浓郁、品质上佳闻名,在全国辣椒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辣椒种植区[5]。据统计,2017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33万hm2,产量543万t,种植产值达152亿元,产出居全国首位[6];当地辣椒加工企业200余家,加工产品多样,油辣椒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70%,发掘了辣椒作为调味品和风味食品的多样化功能。
表1 供试材料
材料编号名称果形来源材料编号名称果形来源L1罗甸辣椒指形黔南地区L16剑河辣椒羊角形黔东南地区L2三都1号长指形黔南地区L17剑河朝天椒指形黔东南地区L3三都2号线形黔南地区L18苗龙辣椒长羊角形黔南地区L4雷山辣椒线形黔东南地区L19毕节线椒线椒毕节地区L5从江线椒线形黔东南地区L20湄潭团籽圆球形遵义地区L6施秉线椒细线形黔东南地区L21黄平1号线形黔东南地区L7道真辣椒短牛角形遵义地区L22凯里辣椒长羊角形黔东南地区L8台江朝天椒指形黔东南地区L23兴义辣椒指形黔西南地区L9赫章1号牛角形毕节地区L24沿河辣椒短牛角铜仁地区L10赫章2号长羊角形毕节地区L25党武辣椒长羊角形贵阳地区L11赫章3号线形毕节地区L26大方线椒线椒毕节地区L12独山1号线形黔南地区L27黔辣6号指形遵义地区L13独山3号线形黔南地区L28万山线椒线形铜仁地区L14基长辣椒线形黔南地区L29花溪辣椒线形贵阳地区L15仁怀辣椒锥形遵义地区L30务川102锥形遵义地区
辣味是辣椒最重要的属性[7],也是消费者评价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8-9]。因此,选择合适辣味的辣椒品种对市场销售和加工企业是越来越重要,对贵州辣椒全产业链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辣度作为衡量辣味质量的标准已有很多研究。如戴雄泽等[10]对我国应用较多的94份辣椒资源果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观察,并对辣度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中常用的辣椒品种,80%的辣度在5 000 SHU 以下。周书栋等采用HPLC法对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提供的30份干椒品种的辣椒素总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干椒整体偏辣且大部分品种辣度在5 000 SHU 以上[11]。仲辉等[12]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源地、不同椒形的31份辣椒地方品种和31份F1果实中辣椒素含量及其辣度分级,为辣椒育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辣度评估体系。李岩飞等[13]采用HPLC法测定了8个品种的干辣椒和26种干辣椒制品中辣椒碱类物质的含量,根据斯科维尔指数(Scoville heat unit,SHU)将辣椒及其制品的辣度分为5级。贾洪锋等[14]根据HPLC分析结果结合感官评价对辣椒素进行分析,将123份样品的辣度分为5级,使消费者更直观地对辣味食品进行选择。利用HPLC法对辣椒及其加工制品进行辣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指标量化,结果精确,但感官评定是评价品质指标中最直观[15],往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辣度分析还未见报道,为了评价贵州辣椒的辣度特性,以30份贵州地方特色辣椒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感官评定法分析辣度,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不同辣度类型,进一步对贵州地方特色辣椒资源辣度进行调查、评估和深入的研究,为不同辣度等级辣椒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培育不同辣度的新品种提供新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以本研究单位从贵州省各地区收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30份辣椒资源(品种)为供试材料(表1)。
1.2.1样品制备
田间试验在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试验基地(清镇)进行。每材料种1畦,畦长5 m,每畦双行单株种植,株行距30 cm×50 cm,3次重复,随机排列。当辣椒果实发育至红熟期时,摘取果实饱满,充分成熟的辣椒250 g,放入60 ℃烘箱中烘至恒重,粉碎后过40目筛,放于干燥器中贮存备用。
1.2.2辣椒辣度HPLC分析
参照GBT 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16]略有改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Agilent 1290 Infinity II液相色谱系统),色谱条件采用水/甲醇(50/50,V/V),流速为0.3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 ℃。采用甲醇+四氢呋喃(50+50)混合溶液超声萃取辣椒样品中的辣椒素类物质,分别吸取标准使用液及样品提取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HPLC分析,用标准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用外标法以峰面积定量测定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然后根据标准曲线得到的定量结果,按照斯克维尔指数和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最终结果的计算。
1.2.3辣椒辣度感官评定分析
参照GB/T 21265-2007[17]对辣椒的食用辣度进行感官评定分析。由5位品评员组成的感官评定组,在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品评区内,按要求品评被测试样,填写辣度品评结果表。
1.2.4辣度分级方法
参照湖南省地方标准《辣椒素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DB 43/T 275-2006)[18],将辣度分为10个级别,具体分级见表2。
采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聚类。
表2 辣度分级
辣度级别斯科维尔指数(SHU)1级0~5002级500~10003级1000~15004级1500~25005级2500~50006级5000~150007级15000~300008级30000~500009级50000~10000010级>100000
采用HPLC测定辣椒中辣素的含量,并将测定含量结果换算为国际通用的SHU辣度分级单位,进而计算辣度并进行分级。由表3可知,供试材料中,L 17的辣度最高,辣椒碱含量为4.112 mg·g-1,二氢辣椒碱含量为1.087 mg·g-1,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5.777 mg·g-1,斯科维尔指数为89084 SHU,辣度为594度,辣度级别为9级;L 26的辣度最低,辣椒碱含量为0.148 mg·g-1,二氢辣椒碱含量为0.11 mg·g-1,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0.286 mg·g-1,斯科维尔指数为4416 SHU,辣度仅为29度,辣度级别为5级。30份供试材料的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在0.286~5.777 mg·g-1之间,平均含量为1.814 mg;斯科维尔指数的变化幅度在4 416~89 084 SHU之间,平均值为27 971.17 SHU,辣度范围在29~594度之间,平均值为186.47度;辣度级别在5~9级之间,平均值为7.20级。其中,辣度5级的材料有1份,为L 26;辣度6级的材料有8份,辣度7级的材料有10份,辣度8级的材料有6份,辣度9级的材料有5份。根据全国食辣水平[2],可得出贵州地方辣椒资源总体上相对偏辣。
人的舌根部或咽喉部对辛辣比较敏感,所以在品尝或吞咽时该部位最易感觉到辣味。同时,为了更明显的感觉辣味,应将所品尝的样品在嘴里多含一会,以保证辣味物质与上皮粘膜的充分接触。通过感官评定,30份供试材料的斯科维尔指数均值为27 066.67 SHU,辣度均值为180.44度,辣度级别在6~9级,平均值为7.20(表4)。其中,辣度6级的材料有9份,分别为L 6、L 9、L 11、L 12、L 13、L 14、L 15、L 27和L 30;辣度7级的材料有11份,分别为L 4、L 10、L 18、L 19、L 20、L 21、L 22、L 23、L 24、L 26和L 29;辣度8级的材料有5份,分别为L 2、L 3、L 7、L 16和L 28;辣度9级的材料有5份,分别为L 1、L 5、L 8、L 17和L 25。在供试材料中,辣度最高的是L 17,斯科维尔指数为85 000 SHU,辣度为567度,辣度级别为9级;辣度最低的是L 9,斯科维尔指数为7 500 SHU,辣度仅为50度,辣度级别为6级。本文选用的供试材料均为当地喜爱的地方辣椒资源,说明贵州地区人群饮食习惯偏辣。
利用2种方法对辣椒资源的辣度进行了分析(表3、表4),从分析比较结果可知,在30份供试辣椒资源中,仅有3份辣椒的分析结果不一致,其中L 26的分析结果差别最大,感官评定法比HPLC法分析的结果高2个辣度级别,L 4和L 10的感官评定法比HPLC法分析的结果高1个辣度级别;其他材料的辣度测定结果差异较小,辣度级别测定结果一致。
由表5可知,感官评定法和HPLC法评价的辣椒辣度结果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978,p<0.01,差异极显著,表明感官评定法和HPLC法分析的辣椒辣度结果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推出感官评定法评定辣椒辣度的结果可靠。
表3 贵州地方辣椒资源辣度HPLC分析
辣椒材料辣椒碱含量/(mg·g-1)二氢辣椒碱含量/(mg·g-1)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mg·g-1)斯克维尔指数(SHU)辣度/度辣度级别L12.4940.5843.42527343529L21.4490.6492.331359522408L31.570.7522.58397852658L41.290.5282.02311502088L52.9531.0474.444685264579L60.4780.2630.82312684856L71.5730.532.336360152408L82.3040.8493.503540163609L90.3990.1490.6099389636L100.5430.3010.93814462966L110.590.3211.012156111047L120.3940.2250.68810604716L130.5080.2740.86813391896L140.6220.3141.041160481077L150.3410.1580.5558555576L161.3320.5422.082321012148L174.1121.0875.777890845949L181.0290.4041.592245471647L190.6590.2190.976150521007L201.1230.3611.649254291707L210.8550.3971.391214481437L220.9370.3511.431220661477L230.9880.4381.584244321637L240.9290.3911.467226141517L252.3020.9643.629559573739L260.1480.110.2864416295L270.470.2040.74911545776L281.4370.492.141330092208L291.1380.4671.783275011837L300.4190.2230.71411013736平均值1.180.4531.81427971.2186.57.2
表4 贵州地方辣椒资源辣度感官评定
辣椒材料斯克维尔指数(SHU)辣度/度辣度级别辣椒材料斯克维尔指数(SHU)辣度/度辣度级别L1500003339L17850005679L2340002278L18220001477L3370002478L19160001077L4280001877L20240001607L5650004339L21200001337L610000676L22220001477L7340002278L23220001477L8550003679L24200001337L97500506L25550003679L10160001077L26240001607L1114000936L279000606L1210000676L28310002078L1314000936L29250001677L1414000936L309000606L158500576平均值27066.67180.577.2L16310002078
表6 贵州地方辣椒资源不同辣度组群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辣度组群辣度均值材料数所占比率/%极差辣度区间变异系数/%低辣组群84.151343.3311429~14333.20中辣组群197.081240.00118147~26519.97高辣组群385.50413.33105352~45712.57特辣组群594.0013.33000.00
图1 贵州地方辣椒资源辣度聚类树状图
本文采用HPLC法和感官评定法对贵州的30份辣椒资源进行辣度分析,结合2种方法的辣度分析结果开展系统聚类分析(图1)。当λ=8.9时,30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按照辣度可分为4大类:分别为低辣组群(29~143度)、中辣组群(147~265度)、高辣组群(352~457度)和特辣组群(594度)。其中低辣组群有13份材料;中辣组群有12份材料;高辣组群有4份材料,特辣组群仅有1份材料。
由表6可得出,供试材料中,辣度最低的为29度,最高的为594度,由此可知,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辣度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低辣组群占总材料的43.33%,中辣组群占总材料的40.00%,这2个组群共占83.33%,辣度值在29~265之间;高辣组群占总材料的13.33%,特辣组群占总材料的3.33%,辣度值在352~594之间,这2个组群共占16.67%。由此说明供试材料资源中,低辣和中辣的辣椒占有较大比例,高辣和特辣的辣椒偏少。此外,低辣材料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3.20%;特辣材料的变异系数最低。
表5 2种辣度分析方法的相关分析结果
HPLC法感官评定法HPLC法Pearson相关性10.978∗∗显著性(双侧)00.000N3030感官评定法Pearson相关性0.978∗∗1显著性(双侧)0.000N3030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成善汉等[19]采用HPLC法对1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进行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分级,将参试辣椒分为5级。董彩军等[20]在近百份辣椒种质资源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0份材料,利用HPLC法进行辣度分级,得出样本辣度在7~9级之间,并且得出辣椒资源的杂交后代辣度上升。仲辉等采用HPLC法对31份不同地方品种辣椒的辣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辣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源地在炎热、潮湿地域的辣椒品种辣度极显著高于干燥、日温差大的地域[12]。本试验采用HPLC法和感官评定法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进行了辣度分析,结果得出,供试材料处于辣度5~9级之间,总体辣度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适合做调味品或加工辣椒产品,这可能与贵州气候潮湿有关。
HPLC法和感官评定法是评定辣椒辣度的2种主要方法。这2种方法的研究和比较已有报道,如罗凤莲等[21]研究认为,感官评定法评测干辣椒样品的辣度结果可靠,且具有相对稳定性。范志平等[22]研究得出,采用Scoville感官评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的同一样品辣椒碱含量相差不大,2种方法所得样品辣度值在辣度级别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符合性。贾洪锋等[14]研究认为,食品中辣椒加入量是影响辣味强弱的最主要因素,但同时也受其他味道(酸、甜、苦、咸、鲜、香等)的影响。本研究认为,感官评定法和HPLC法分析的辣椒辣度结果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官评定结果可靠,适合生产中辣椒辣度的测定。但在供试材料中,有3份材料的感官评定结果与HPLC分析的结果不太吻合,这说明辣味毕竟是人体产生的一种感觉(痛觉)[23-24],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舌尖感受到的辣度与辣味物质(主要指辣椒素类物质)的含量多少并不能直接划等号,这与贾洪锋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聚类将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分为低辣、中辣、高辣和特辣4大类群,其中低辣组群占43.33%,中辣组群占40.00%,且辣度分布在5~8级,而全国大多数人群食用的辣椒制品辣度在2~6级之间[2],说明贵州人饮食中的低、中辣度均高于全国普通食辣水平,这符合大部分贵州人喜辣、嗜辣的饮食习惯。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丰富的遗传资源对选育不同辣度的辣椒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并有利于不同辣椒加工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