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崇峰 吴刚山 刘 梅 耿 飞 陈智豪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212400)
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产业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专业开发与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很多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但培养的人才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与行业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研究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路径。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生产实践所获得的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学生适应岗位、胜任工作、立足社会、学会生存的首要一步[1]。职业精神是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具体可包括忠诚度、使命感、团结意识、工作责任、工作纪律、职业信誉、职业道德、契约精神、敬业精神等。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相互影响,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只有在职业技能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才可能有职业精神,没有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就缺乏支撑;同时,没有职业精神的引领,职业技能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职业道德、契约精神、对企业忠诚度等职业精神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那些品格低下而又缺乏职业精神引领的人不可能掌握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2]。
为了解用人单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现状,笔者调查了行业内100家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不满意的占72%,对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不满意的占65%,对遵守规章制度、契约精神方面不满意的占51%,对公司忠诚度不满意的占42%。结果表明,目前有一部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不足,缺乏敬业精神、纪律意识和合作意识。相对于专业技能,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履行契约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尽心尽责是每个企业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团队合作精神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是否能顺利推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是员工能够在行业内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行业知识和技术是与时俱进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完成时代任务,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定位上要更倾向于职业性和社会实践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由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这既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期望,更是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期望。
笔者对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近3届240名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65%的同学对自身发展比较重视;通过邀请企业家进校园或优秀校友分享等活动,10%的同学认为收获较少,75%的同学表示在职业精神方面需要有所提升。通过访谈,74.17%的同学表示参加过兼职或社会实践后更加重视自身的发展,80%的同学认为企业对员工职业精神、契约精神、职业道德、综合素质方面更重视,希望企业能够与学校开展合作,把职业精神教育搬入课堂,或者学校增加开设有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课程的比例。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路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历任总理朱镕基、温家宝曾经在各种会议上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用“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来强调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工学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多元化发展,树立“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更通畅。
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素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职业行为优化、法制教育、社交礼仪等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调整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实验、论文、专利等形式获取学分。根据行业需求编制岗位标准,开设模块化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真正做到与社会的无缝衔接,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共同体。丰富办学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嵌入式培养等,以导师制、学生工作室为载体,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完善实训条件等,将教学内容和岗位标准相结合、技术规范和教育规范相结合,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把实践类课程安排在校内完成,把文化、职业精神层面的课程安排在企业完成,将育人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社会。引入数媒类企业,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课程实训、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体验岗位的真实性,体会团队协作、敬业精神、契约精神、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等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促进职业精神的养成。
高职院校在具有职业特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淀、发展形成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校园文化,肩负着职业精神传承、职业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育的重要使命。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特有的农耕文化,以农博园和茶博园为载体,开展魅力校园摄影、校园随手拍、发现之旅等活动,发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之美,提升文化修养;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将企业的先进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教学楼、励志广场、创客空间等场所,发挥创新创业、就业典型案例的文化育人作用;开展大学生读书节系列活动,形成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读书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组织和参与“院校省国世”五级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会团队协作,提高职业意识和素养;开展志愿者服务、苏北计划、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感恩意识、大局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多元化、多维度、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学校、企业、学生多元化评价主体,采取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维度对考核点进行分解,并建立评价量化表,主要从排版处理、软件操作、设备使用等职业技能点以及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精神方面进行量化赋分,让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综合评价表
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操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方式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鉴定等作用。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素质教育、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协同推进,由于学生主体差异性较大,对融合路径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职业精神的培养、评价还存在不足。我们将从结合地域发展优势、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导师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学历提升等时间段的跟踪调查,查找原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改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