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19-07-01 13:57何长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何长欣

【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心动过缓1例, 浅静脉炎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 浅脉炎4例, 心动过缓2例, 心力衰竭加重3例, 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盐酸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突然出现冠状动脉堵塞的情况, 相应部位的血流无法进行正常流动, 进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性的缺血缺氧的情况, 临床中该病具有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的临床特点,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的一种并发症[1]。相关研究显示盐酸胺碘酮对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就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57.65±4.11)岁。 观察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9~66岁, 平均年龄(58.78±4.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应的检查, 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 安排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抗凝、吸 氧等基本治疗, 对患者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纠正。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治疗, 使用剂量为 50 mg, 静脉滴注,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最终用药剂量≤150 mg, 滴注时间维持在24 h, 滴注速度约2 mg/min, 滴注过程中监控患者的心率, 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 静脉推注, 先将150 mg药物推注入患者体内, 推注时间控制在10 min内, 然后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果情况改善并不理想则再次进行2次重复治疗, 将给药方式更改为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为1 mg/min, 患者心率稳定后须继续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维持在24 h。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 心率恢复正常, 室性前期收缩改善较为明显, 降幅>90%;有效:患者的各项症状、心率及室性前期收缩均改善, 但是降幅在80%~90%;无效:患者情况无任何改善, 心率 <40次/min或>120次/min。總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 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浅静脉炎、恶心呕吐、心力衰竭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5例, 占比62.5%;有效13例, 占比32.5%;无效2例, 占比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 占比37.5%;有效13例, 占比32.5%;无效12例, 占比30.0%;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心动过缓1例, 浅静脉炎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 浅脉炎4例, 心动过缓2例, 心力衰竭加重3例, 不良发应发生率为3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并且患者会有一定几率出现合并左心力衰竭的情况, 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在临床中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情况, 患者心肌发生急性缺氧缺血, 其体内的有氧代谢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合成效率出现降低, 进而导致患者细胞功能出现障碍, 使患者的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受到损伤, 导致心力衰竭情况出现, 因此在临床中对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 对于改善患者疾病, 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盐酸胺碘酮是临床中的一种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 其具有Ⅰ~Ⅴ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该药在进入患者的体内后, 会通过阻碍患者体内的钾离子流动, 实现延长患者的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的目的, 进而使得患者的心室、心房肌纤维动作电位以及不应期等得到延长, 增加心房与旁道组织的传导时间, 实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和附近血管的作用, 使得患者的冠脉动脉血流量增加, 而心肌耗氧量降低, 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稳定患者的心率[3-5]。同时该药具备α、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α、β肾上腺素受体药物的性质, 因此其也会减缓患者的窦房结自律性, 且不对导致患者的动作电位高度和静息膜电位受到影响, 在进行静脉注射给药时也不会对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产生抑制效果, 导致患者心率出现异常;同时由于该药物的半衰期较长, 临床使用剂量较低, 疗效较明显。临床研究显示, 盐酸胺碘酮具有较大的安全范围, 其诱发心率失常的可能性很低, 不良事件发生较少, 因此比较适合在临床中应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伟.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中国处方药, 2016, 14(6):79-80.

[2] 胡志鹏.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2):194-195.

[3] 朱仲燕.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5):32-33.

[4] 吴昱旻. 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3):111-112.

[5] 廖海鲲, 刘占文.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4): 4568.

[收稿日期:2018-11-07]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