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滢 黄海燕
【摘要】 目的 探究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在标准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64例住院分裂精神症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治疗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 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患者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精神病表现、退缩的评分分别为(9.34±1.05)、(5.31±1.04)、(5.31±2.18)、(6.78±3.46)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5±4.05)、(9.08±3.05)、(13.58±3.08)、(12.33±2.05)分, 而个人兴趣、个人卫生、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22.86±1.22)、(27.36±2.98)、(27.95±2.15)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5±2.14)、(15.75±3.06)、(21.30±3.0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可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 以促使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115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类疾病之一, 青壮年为多发人群, 患者存在思维、情感、行为或感知觉等多方面障碍, 还伴随着精神活动不协调的症状[1]。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基本水平及意识正常, 但部分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交关系。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为主, 但需长时间住院治疗观察, 在治疗期间中还需配合必要的护理干预, 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因此, 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 且已将合并重要器官疾病患者等排除在外, 并获取患者及其家属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5例;年龄25~68歲,平均年龄(38.34±10.67)岁;病症类型:偏执型12例, 未分化型9例, 紧张型11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14例, 女18例;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37.68±11.24)岁;病症类型:偏执型11例, 未分化型10例, 紧张型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家庭环境及文化程度等情况, 再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封闭式病区开展后期康复及技能训练。治疗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住院前期 将患者安排在一级病房, 并在患者住院1 d内采集病史等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合理护理需求,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流程计划, 并规范患者家属的探访时间及注意事项, 还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并为患者制定1 d护理计划, 包括对患者进行精神护理观察测评及体格检查, 做好入院风险评估;如叮嘱患者次日抽血的注意事项, 对其进行安全检查, 以防止患者出现自杀、外走及伤害他人等危险行为, 此外, 还要与患者家属签署治疗双向承诺书;通过图表方式对患者各项干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如睡眠情况、饮食情况及心理疏导等, 并做好交班对接, 做好相应标记以利于跟踪护理工作进展。
1. 2. 2 入院至稳定期间 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及反应, 若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异常症状, 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叮嘱患者家属多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若患者出现幻觉或情绪躁动, 应由精神科心理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其开展疏导工作, 通过专业的心理交流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 并教导患者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及言行;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每日对其精神状态、躯体状况进行评测, 根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来调整护理计划, 并做好护理记录工作;多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互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 应保证患者饮食营养及睡眠充足。
1. 2. 3 康复训练及出院前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根据其精神状态恢复情况及兴趣爱好, 对其人际交往及生活技能进行训练, 多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 并调整患者的心态以利于实施后期康复训练;出院前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并为患者制定出院准备计划, 内容包括出院指导、居家护理及药物指导等方面;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 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的稳定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NOSIE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该量表共有7个条目, 分别为激惹、抑郁、精神病表现、退缩、社会能力、个人兴趣及个人卫生, 其中前4个指标评测分数越低则精神状态越佳, 而后3个指标评测分数越高则精神状态越佳, 反之则越差[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患者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精神病表现、退缩的评分分别为(9.34±1.05)、(5.31±1.04)、(5.31±2.18)、(6.78±3.46)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5±4.05)、(9.08±3.05)、(13.58±3.08)、(12.33±2.05)分, 而个人兴趣、个人卫生、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22.86±1.22)、(27.36±2.98)、(27.95±2.15)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5±2.14)、(15.75±3.06)、(21.30±3.0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 再加上精神状态较差, 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均较低, 为此,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施以标准化、系统化的护理指导。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科学的整体护理模式, 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 并运用图表法使得护理工作有效、秩序地开展,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5-8]。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予以入院前期基础护理, 先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家庭环境等情况, 再进行风险评估及制定护理计划, 并对患者各项干预内容记录、整理, 还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干预计划, 不仅确保每项护理内容的落实, 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能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 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及取得患者家庭的支持, 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对后期康复训练的指导尤为重要。此外, 对患者的情绪、行为、饮食及睡眠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均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通过后期康复训练、出院准备计划及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可使得患者精神状态逐渐由稳定转至痊愈, 能夠降低该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的支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经护理干预后, 治疗组患者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精神病表现、退缩的评分分别为(9.34±1.05)、(5.31±1.04)、(5.31±2.18)、(6.78±3.46)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5±4.05)、(9.08±3.05)、(13.58±3.08)、(12.33±2.05)分, 而个人兴趣、个人卫生、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22.86±1.22)、(27.36±2.98)、(27.95±2.15)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5±2.14)、(15.75±3.06)、(21.30±3.0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以促使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韩冰, 赵劲松, 徐冰,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8):18-19.
[2] 孙晨, 王奎.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医生, 2016, 22(2):27-28.
[3] 肖爱祥, 雷华为, 叶君荣. RAIDS体质量管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4):3438-3442.
[4] 王艳婷, 侯凌峰, 沈素花. 强化式健康宣教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101-103.
[5] 赵辉, 杨国峰, 伊天爽. 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和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74-77.
[6] 李永珍, 罗丽新, 余春燕.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7):168-170.
[7] 谭凤玲, 崔倩, 汪云芳,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8):1167-1168.
[8] 周凌. 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2):235-236.
[收稿日期: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