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 目的 探讨6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绿色急救通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88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6S组和常规组, 各9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6S组实施6S管理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入院处置时间、患者特殊检查时间、急诊直到手术室时间、入院直到手术时间。结果 6S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62%,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的入院处置时间(17.36±5.12)min、特殊检查时间(11.02±3.25)min、急诊直到手术室时间(17.25±4.26)min及入院直到手术时间(44.32±6.25)min均短于常规组的(28.24±5.23)、(21.36±1.74)、(24.32±4.74)、(83.74±5.4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采取6S管理法, 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6S管理法;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绿色急救通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90
近几年来,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我国生产事故及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随之逐渐增多, 进而增加了颅脑损伤的发生几率[1]。对于颅脑损伤患者, 其在患病期间具有病情重、进展快及致残率高等特点。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急救护理人员于入院前检查、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做到争分夺秒、操作准确,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更为宝贵的治疗时机[2]。目前, 临床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6S管理法, 通过对急救现场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制定规范而又系统的管理流程, 进而使得急救现场更加井然有序, 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整体急救效果[3]。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患者采取6S管理方法, 其更加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展开。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8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6S组和常规组, 各9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组研究, 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签署研究同意书。6S组男50例, 女44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38.52±9.87)岁。常规组男52例, 女42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38.86±9.5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常规组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急救车接诊患者后送至抢救室, 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按照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提供氧气支持、实施心电监测, 必要时则需要协助麻醉师开展气管插管, 积极帮助患者完善各项常规检查。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做好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 送至患者到手术室。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 则需要首先办理住院手续, 随后送至病房。
1. 2. 2 6S组 实施6S管理法, 具体措施如下。①整理。首先需要规范化的管理急救现场,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则需要立刻通知医生, 开启绿色通道的同时仔细询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常规检查以及开展急救处理等, 积极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抢救时机。将可以移动的检查設备, 如:B超、X线等则需要尽量放置患者床边, 便于检查。对于需要转送检查科的患者则需要及时通知有关科室, 便于其能够快速开展检查。此外, 检查与专科会诊需要同时进行, 等到检查后将患者送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或者手术室, 进而减少转诊时间。②整顿。对于急诊工作的日常部署和分配, 则需要在转运前准确评估患者的患病情况, 详细填写转运风险的评估单, 同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所存在的风险, 并且携带有效抢救器械开展急救。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详细填写抢救护理记录单、转运登记本及绿色通道登记表等, 时刻参与到急救护理的过程中, 陪同患者完成相关的检查和转运工作, 并且与病房人员做好口头交接。③清洁。护理人员需要将医疗设备和物资做好相应的标识, 并且使得医疗物资做好易于查找、易于拿取及易于整理的位置。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于医疗物资的管理, 将物品放置的位置使用统一的标识牌, 进而使得医疗物资便于使用和管理。此外, 对于治疗药物的管理则需要按照药物分类、有效期的远近进行摆放, 并且制作标记, 及时补充治疗药物。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入院处置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直到手术室时间、入院直到手术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6S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62%,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6S组的入院处置时间(17.36±5.12)min、特殊检查时间(11.02±3.25)min、急诊直到手术室时间(17.25±4.26)min及入院直到手术时间(44.32±6.25)min均短于常规组的(28.24±5.23)、(21.36±1.74)、(24.32±4.74)、(83.74±5.4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发生几率、致残几率极高的临床疾病, 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病情进展快、变化快以及并发症高等特点, 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 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临床研究认为,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关键为进行及时而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6S管理法在颅脑损伤绿色通道的管理过程中按照颅脑损伤疾病的管理指导, 将具有科室特色的岗位管理方法开展有效的急救管理流程, 将急救流程中的各个急救措施和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同时, 还需要定期开展科室护理人员的有关培训, 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6S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62%,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的入院处置时间(17.36±5.12)min、特殊检查时间(11.02±3.25)min、急诊直到手术室时间(17.25±4.26)min及入院直到手术时间(44.32±6.25)min均短于常规组的(28.24±5.23)、(21.36±1.74)、(24.32±4.74)、(83.74±5.4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基于专业护理人员的陪同下, 将更为专业而又规范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整个急救检查的过程中, 进而使得急救护理工作更为高效和合理, 积极落实6S的岗位管理, 进而做到急救工作合理明确、职责分明, 使其能够在开展科室急救工作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因此可见, 在科室开展急救护理的过程中, 通过采取规范而又有效的管理方案, 进而提高急救措施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素养, 进而确保整个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 通过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绿色急救通道中采取6S管理法, 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治疗时间, 同時,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韩鹏达, 付研, 高丁. 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模式的研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8):779-783.
[2] 于清, 王娜, 田晓苇, 等. 6S现场管理方法在计量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计量, 2016, 25(1):81-83.
[3] 田丽, 李爱敏, 张红, 等. 6S质量管理方法在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及效果. 医药导报, 2017, 36(8):883-887.
[4] 马小芳, 邓春艳, 杨春霞, 等. 在ICU仪器安全管理中运用6S管理法的效果探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0):1445-1448.
[5] 诸静, 胡国栋. 6S管理法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的应用研究. 西南国防医药, 2016, 26(11):1336-1338.
[6] 葛东明, 葛东方, 高健, 等. 基于延续性护理的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79-82.
[收稿日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