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柳 胡永成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切除扁桃体的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需实施扁桃体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扁桃体切除术, 观察组实施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分别为(0.8±0.2)ml、(15.3±4.8)h、(10.5±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5.1±2.5)ml、(25.2±5.1)h、(13.4±1.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 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扁桃体切除术;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31
全身麻醉(全麻)下实施常规扁桃体切除术, 虽然手术操作规范, 治疗效果显著, 但是, 由于该手术的创伤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这就会使患者手术后恢复慢, 且疼痛度较重;同时, 在手术过程中出血多, 以及手术后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就直接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由于其具有术中、术后的手术视野较为清晰, 止血较为方便, 因此, 逐渐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广泛应用[2]。为此, 本文选取了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例进行分组研究, 分别实施常规扁桃体切除术与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切除术, 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实施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例, 所有患者均满足相关手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3例。其中, 观察组男30例, 女23例;年龄7~68岁, 平均年龄(37.5±30.5)岁;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0±1.0)年;扁桃体肥大程度:Ⅰ度肥大5例, Ⅱ度肥大12 例, Ⅲ 度肥大36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5例;年龄8~67岁, 平均年龄(37.5±29.5)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1.5)年;扁桃体肥大程度:Ⅰ度肥大6例, Ⅱ度肥大13 例, Ⅲ度肥大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依据扁桃体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实施手术前检查, 给予患者苯巴比妥钠(商品名:鲁米那)5~10 mg/kg, 阿托品0.01~0.02 mg/kg,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1. 2. 2 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均通过气管插管静脉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相比较, 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及安全性, 特别是肥胖、脖子较短的患者, 其咽反射较为敏感, 实施全身麻醉效果更好。
1. 2. 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davis开口器进行开口, 充分暴露扁桃体。对照组实施常规扁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切除扁桃体, 通过扁桃体抓钳将扁桃体的上极夹住, 并逐渐向内方进行牵拉, 以此使扁桃体的周围黏膜能够具有一定张力, 能有效确定扁桃体周围的间隙, 然后用电刀电凝模式从扁桃体与腭舌弓之间的交界处, 从上向下逐渐将腭舌弓黏膜切开, 并根据被膜的间隙, 使用电刀电凝的钝性将扁桃体的上极分离, 通过抓钳逐渐向外牵拉扁桃体的上极, 向外侧翻转扁桃体, 然后绕过扁桃体的上极, 将扁桃体与咽腭弓相交的边界黏膜自上而下切开, 将电刀紧紧贴在扁桃体包膜进行钝性电凝分离, 直到下极连接三角皱襞, 共同将整个扁桃体切除, 通过扁桃体拉钩逐渐向外轻度地牵拉腭舌弓, 然后使用纱球对手术腔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或者扁桃体残留进行检查, 如果扁桃体窝内存在少量肌肉渗血, 就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对侧实施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手术后, 对患者实施常规的静脉抗炎, 雾化吸入, 加强饮食关注;手术后, 对于出现咽部水肿, 疼痛明显的患者, 则全身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 术中出血量以吸引器当中的血量及纱球的吸血量进行估算。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出血、伤口感染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扁桃体炎属于耳鼻喉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通常需要实施手术切除治疗。通常的扁桃体是指腭扁桃体, 是咽扁桃体中最大的, 具有免疫功能的作用, 位于咽部的两则, 扁桃体的表面通常有较多深浅不一的窝, 患者通常由于受凉后, 抵抗力逐渐下降, 而使扁桃体窝内出现细菌繁殖, 在受到反复感染后, 就会形成病灶, 引发风湿热[3]、肾炎等相关免疫复合病症。因此, 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且保守治疗无效, 就需要实施扁桃体切除手术。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手术主要包括剥离法及挤切法, 挤切法通常对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的儿童中适用, 但是, 容易对儿童产生相应的心理创伤, 现在临床上极少应用。而剥离法主要是对手术腔内组织及血管损伤适用, 这就会使手术中出血量逐渐增多, 且手术视野不能充分暴露, 会容易出现扁桃体残留现象[4]。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高频电刀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其属于一种实施手术切割的电外科器械, 主要是通过电极尖端所产生的高频电压电流, 通过与肌体接触不断加热, 从而使肌体组织得到有效分离与凝固, 实现切割及止血的目的, 其通常被分为电切及电凝两种模式[5, 6]。将全程电刀技术在扁桃体切除手术中运用, 可以使手术中的出血量有效减少, 并使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等有效缩短, 同时, 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伪膜形成时间、伪膜完全脱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統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实施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 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志腾. 高频单极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1):139-141.
[2] 刘贤松, 胡洪平. 高频单极电刀全程电凝模式切除扁桃体73例体会. 江西医药, 2018, 53(3):258-259.
[3] 何云生, 陈英武, 魏建初. 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17):2861-2863.
[4] 华娜, 李宪华, 姜涛, 等. 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 20(2):184-186.
[5] 周长波, 亓化锋, 赵月菊. 扁桃体单极高频电刀电凝切除与剥离法效果比较. 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7):608-609.
[6] 朱宝玉. 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4):130-131.
[收稿日期: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