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9-07-01 13:33岳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下肢深静脉血栓

岳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70例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 分析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结果 ①发病时间:70例孕产妇发病时间为产褥期44例(占62.86%), 妊娠期26例(占37.14%);其中产褥期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病31例(占70.45%), 阴道分娩后发病13例(占29.55%), 产褥期发病时间5~45 d, 平均发病时间为(25.47±17.87)d;妊娠期发病时间3~30周, 平均发病时间为(16.34±13.42)周。②危險因素:70例孕产妇围生期不规律检查56例(占80.00%), 围生期正常检查14例(占20.00%);由卧床时间过长造成37例(占52.86%), 具有妊娠合并症及病理产科33例(占47.14%)。70例孕产妇中产后出血15例, 羊水过少4例, 复发性流产6例, 双胎妊娠5例, 合并内科疾病9例, 地中海贫血2例, 慢性肾炎2例, 重症肺炎1例, 风湿心脏病3例, 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2例, 家族血栓病史1例, 反复流产2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 子痫前期6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抗心磷综合征2例, 蛋白缺乏3例, 抗凝血酶缺乏3例。③临床表现:70例孕产妇患肢肿胀47例(占67.14%), 不同程度发热11例(占15.71%), 压痛59例(占84.29%)。结论 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予以及时诊断、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促进身体恢复。

【关键词】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27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严重并发症, 其会危害孕产妇身体健康及生命健康。就健康成年女性而言其发生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高于非孕期健康女性[1]。据不完全统计,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妊娠期间发生栓塞事件占80%左右。现阶段, 伴随着我国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主要通过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妇产科治疗的70例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其中孕产妇年龄18~41岁, 平均年龄(22.34±11.76)岁;初产妇31例, 经产妇39例。纳入标准:产褥期或妊娠期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完善, 可随时进行随访。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无自主表达能力、感染造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此次研究产妇及其家属均已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围生期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 通过对产妇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等因素研究分析, 以确定其发病前期起病因素及发病期间临床表现情况。

2 结果

2. 1 发病时间 70例孕产妇发病时间为产褥期44例(占62.86%), 妊娠期26例(占37.14%);其中产褥期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病31例(占70.45%), 阴道分娩后发病13例(占29.55%), 产褥期发病时间5~45 d, 平均发病时间为(25.47±17.87)d;妊娠期发病时间3~30周, 平均发病时间为(16.34±13.42)周。

2. 2 危险因素 70例孕产妇围生期不规律检查56例(占80.00%), 围生期正常检查14例(占20.00%);由卧床时间过长造成37例(占52.86%), 具有妊娠合并症及病理产科33例(占47.14%)。70例孕产妇中产后出血15例, 羊水过少4例, 复发性流产6例, 双胎妊娠5例, 合并内科疾病9例, 地中海贫血2例, 慢性肾炎2例, 重症肺炎1例, 风湿心脏病3例, 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2例, 家族血栓病史1例, 反复流产2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 子痫前期6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抗心磷综合征2例, 蛋白缺乏3例, 抗凝血酶缺乏3例。

2. 3 临床表现 70例孕产妇患肢肿胀47例(占67.14%), 不同程度发热11例(占15.71%), 压痛59例(占84.29%)。

3 讨论

孕妇产褥期及妊娠期间病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中常见的产科疾病, 其对产妇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影响均较严重。一旦形成血栓其下肢会出现色素沉着、局部肿胀等情况, 影响其患肢外观,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由于栓子脱落而引发的急性肺栓塞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产褥期及妊娠期均属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发阶段, 其一般与产妇围生期血液产生高凝具有一定关联。血液高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止血, 在预防产后大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 在部分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 其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是其最高致死因素之一。就经济较为发达国家而言, 伴随着产妇生产后出血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使得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继围生期期间感染性疾病及高血压疾病后, 孕妇妊娠期死亡的重要因素[3]。

有研究认为, 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期期间, 而产褥期占比较小。其中早孕期间发生血栓几率为45%、中孕期间发生血栓几率为29%、晚孕期间发生血栓几率为26%。但依旧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孕产妇在产褥期发生血栓类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其发生于妊娠期间, 其发生危险因素为妊娠期是5倍多, 而发生肺栓塞的几率为妊娠期的3倍[4]。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于左侧, 主要原因是人体左测髂骨总静脉在右侧髂骨总动脉及第五腰椎之间, 使其下肢静脉较右侧更为狭窄, 造成在此处血流速度迅速减缓, 进一步形成漩涡等情况, 最终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剖宫产术后产妇出现产褥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5]。剖宫产手术产妇由于其手术创口会对血管及腹部造成损伤, 且手术过程中出血、输血以及手术卧床时间过长, 均使得其下肢肌肉持续处于松弛状态, 不易形成血液回流, 最终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除了予以基本临床治疗外, 需对其进行抗凝治疗, 现阶段我国常见抗凝药物主要应用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且抗凝药物的有效应用是治愈该疾病的关键因素[6-9]。

本研究结果显示, 产褥期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病31例(占70.45%), 阴道分娩后发病13例(占29.55%), 表明其与上述观点存在一定关联。产妇复发性流产、羊水过少等因素可能与产妇存在血栓前状态具有一定关联[10]。本研究中, 发生妊娠期并发症产妇可能与其在妊娠前存在一定程度血栓具有联系, 部分产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后便入院治疗, 长期卧床也侧面提升了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综上所述, 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予以及时诊断、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促进身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待霞, 辛藏玲, 宁东艳.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6):1145-1146.

[2] 翟赛男. 孕产妇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临床研究, 2016, 24(2):23-24.

[3] 王晓燕, 王秀. 围生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8(9):28-31.

[4] 陈玉, 陈小艳, 廖琴.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8例的护理体会.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4):662-664.

[5] 林敏, 陈捷, 黎慧南. 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57例临床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0):111-112.

[6] 黄启涛, 宋天蓉, 邓佩瑛,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 广东医学, 2012, 33(11):1594-1597.

[7] 冀玉香, 王镜霞, 李华,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7):1898-1899.

[8] 王鋒. 围生期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8):922-924.

[9] 周伟明, 刘金玲, 李强,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8):63-64.

[10] 吴瑜瑜, 蒋亚静, 何瑞君,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的护理干预进展.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7, 7(3):62-64.

[收稿日期:2018-08-13]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