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恒
当我们被命运安排在一叶扁舟之上,那我们注定要经历狂风和巨浪。与其痛苦绝望,不如执桨前行。因为海总有尽头,而那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面对磨难与逆境,我们须不沉浸于过往,不惊惧于现在,不失望于未来。恰如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造物主向我们投下的究竟是光芒抑或是阴影,取决于我们怎样面对太阳。
即刻以外,皆是故道
城市里的夜晚,霓虹灯总在闪耀,它们日日如此,却又仿佛日日相异。当我们尽情欢乐,它们就是流光溢彩的珠钻,当我们偶遇阴霾,它们就是多此一举的顽石。
此刻,风轻轻掠过我的头发,路人的背影在我眼里有些斑驳。手里握着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单,我的心就像秋风里的树叶,轻飘飘地打着旋儿。这次考试比上次月考退步了,不知道回家之后要怎么和父母交代。尽管在学业上,父母未曾给过我太大压力,总是一再叮嘱我尽力就好。但我仿佛天生不愿落于人后,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总是驱使着我不断地努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跺了脚,连带着脚下的石头也落了难,直冲冲地飞了出去。然后有人拍了我的肩膀,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难过与窘迫,父亲并没有诸如往常那样询问我今天在学校如何,过得怎么样一类的问题。他拎起我的书包,问我:“你喜欢什么季节啊?”“嗯,夏天吧,四季中最光彩绚烂的季节。”“那秋天呢,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深秋?”我低下头,心里更难过了,“不喜欢,太萧瑟了,整日困在深秋里人都黯淡了。”听到这,父亲忽然注视着路边的霓虹灯,说道:“可是世间的日子不就是这么光彩与黯淡交叠的吗?你看这灯它今日闪耀,明日也许就会因为断电而陷入黑暗,但你并不能阻止它之后继续发光啊。”“嗯?明天我们家这块要停电啊?”我无厘头的回答,结束了这次对话。许是平日里父亲总给我一种严肃而刻板的感觉,他这样温柔而徐缓的讲道理的方式,令我有些无所适从。
回到家之后,我一如既往地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然后将摸底考试的成绩单放到了父亲的书桌上。经过父母卧室时,房门虚掩着父亲正压低了声音跟母亲讲话,大致意思是下午我的班主任给他打电话,因为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希望父母和我多沟通。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如释重负,我同我那木讷的父亲一样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父亲的话我懂,以往还算拿得出手的成绩困住了我,让我无法接受今日黯淡的自己。但日子永远都在当下,只要我还是那个不服输、愿意努力的我,我就还前进的路上。
艾青在他的诗歌里咏叹,“属于即刻,唯是一片芳草无穷碧。其余都是故道。其余都是乡井。”从当下的痛苦中起身前行,不念过往,不受束缚,我那往日黯淡的深秋里孕育着来日的青青草地。
要来的,都不必怕
面对浩瀚的生命之海,我们怀抱着想看看春暖花开的愿景而来,海风是歌者呢喃的梦话,浪潮是诗人澎湃的心灵。我们流连于海面上的繁华,却恐惧深海的平静深刻;我们赞叹自然的神奇,但见有鲨鱼逼近又惊惧咒骂;当我们被海浪拍痛了,我们立刻叫嚷着想要返航。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样子,尽管战鼓尚未敲响,我们早已卸甲而逃。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暂不回答。
影片中,清华学子吴岭澜有着超常的文科天赋,但是他却选择了理科,理由是“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他无法克服自己修读文科的羞耻感,对自己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感受视而不见。但他却忘了除了获得一份好工作,比别人优秀之外,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为博大的生命价值。校长梅贻琦鼓励他认真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于是他在很长时间的独处后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并将这份面对真心的勇气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飞行员沈光耀,一次次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为战火中的孤儿空投食物,正是靠着这些粮食,这些孤儿得以幸存没有饿死在战争中。其中的孤儿之一陈鹏,正是后来两弹一星的核工程师。
当我们拂去历史上的灰尘,面对的则是比影片故事更加震撼人心的场景。同样是面对亡国之痛,越王勾践选择一朝忍辱,养精蓄锐以图来日复兴故国。而南唐后主李煜却长吁短叹,郁郁寡欢,整日吟唱作乐,最终客死他乡。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科举失利之后,整日浑浑噩噩混迹于青楼之中,潦草半生,未得善终。编纂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的万斯同,小时因顽劣不堪被父亲关于书屋之中,闭门思过后继而发奋苦读,终成一代著名学者。
曾国藩曾言:“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跻身于充斥着虚无感与孤独感的世界之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航向,也经常因为一点点困难而畏缩不前。既然生命是因为它自身的庄严丰富而引人入胜,我们就无法回避它偶尔失落、彷徨与阴郁的一面。
此刻,我仅以我所喜爱的作家沈从文写在《边城》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电影《无问西东》中提出的问题,“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
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我们拥有朴素的生活,也同样拥有远大的梦想,因此我们永远眼含热泪,永远对生命报以深沉的爱意。哪怕是光明的日子看似遙不可及,我们也感谢这困境让心智常炼常坚。
2018年发生在泰国的“凤凰号”游船翻船事件牵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该事故造成了47名中国公民遇难,而在事故中得以幸存的一个小伙让国人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感受到了一丝丝暖意。这个来自河南的小伙张皓峰,在游船翻船瞬间,将生的机会给了自己的未婚妻和三个漂浮在海中的陌生人,而自己则在漂浮了一整夜之后游上附近的岛屿获救。当寒冷的海水浸泡着他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也曾感到绝望,可是漫漫长夜最终没有让他沉沉睡去,反而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助人为善的心。
有一个作家拿过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顶级的文学奖项,你也许会说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生活的很好吧。然而,他却比普通人经历了更多的痛苦。21岁时瘫痪,30岁时患肾病,47岁时被确诊为尿毒症,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自嘲道,自己的职业是生病,而业余爱好才是写作。他几乎大半生都在与死亡抗争,但他的笔尖却丝毫没有流露出颓废消极的情绪。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感动激励了无数人,还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评奖组委会这样评价他,“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梁启超谈人生的顺逆境遇时,讲道:“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诚然如梁公所言,能够一生平安顺遂、诸事顺心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普通人都是在顺逆两境交错之间体验人生的悲苦欢喜,甚至上一秒绝望,下一秒就收获希望。更有像史铁生这样,被坍塌的命运压住大半生时光的人。
我相信命运无常,人不能一生都纵情欢乐,而没有半点苦痛折磨。可我同样相信,“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在朴素的生活中时刻怀有希望与梦想,我们才会拥有战胜逆境的可能性。
在翻涌浮沉又景色旖旎的人生之海中,我也许会碰见《老人与海》中的那群鲨鱼,它们夺去我的战利品,还将我折磨得筋疲力尽,然而风霜扑面,我执桨前行的勇气不会被削减。
这是我的故事,你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的故事。
愿你,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得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