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设计·工艺”模块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现代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创新思维与实践意识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视,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创新实践,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设计教学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设计·工艺”模块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现代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创新思维与实践意识作为学生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视,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创新实践,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新修订的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一书中明确指出:“应在鼓励学生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美术知识与技能。” 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一般特征。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在理解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获取广泛的工具、媒介和材料等,学习与艺术相关操作方法和自我表达方式,以获得其他学科无法提供的独特学习体验。这种将美术鉴赏评价与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设计·工艺”模块,是在义务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应用”模块上的拓展延伸,给予教师更高的教育教学要求。 “设计·工艺”由设计与工艺两部分共同组成,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设计活动与工艺活动要求学生直接接触大量、各类材料媒介,并能够从广泛材料中提取关键,充分认识物品功能与形成之间的关系。普通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模块是提高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在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功能和审美需求,有创意的完成一件以上设计作品,需要学生在设计与创作的时候具有耐心、专注,并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设计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的能力,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艺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高中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高中教育教学中缺乏的部分。
创新是人类的本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最高体现。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层次表现,创新精神更是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指基于现有思维方式的不同普通人或惯例的概念,它对于经济、技术、科学等社会多领域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运用以学知识并综合运用,使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知识结构的重组与运用。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过去的经验加以综合再认识,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高中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敏锐洞察力和探索精神,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运用美术学科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与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能力、完善个性的关键时期。处于高中这个时期的学生求知欲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基础,对于生活、社会有自己初步理解与看法,是将知识技能与自我想法相融合的重要时期。在智力发展上,高中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自我学习能力与想象能力初步成熟并逐渐稳定,学习中不应为被动的接收、模仿,而应该转化为主动的求知与探索。此时,高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模块恰好为学生提供这种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计·工艺”模块中,插入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相关内容,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得以加强。在关注理论的基础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应更强调人文性质,促使学生广泛接触中外美术作品,拓展艺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优秀的我国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教师应在充分传递中国民间美术基础上,探求其丰富底蕴,运用民间艺术的丰富素材,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融入到学生作品之中,促使民间美术在信息化时代得以广泛传播与发展。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并且理应传递与学生,便于学生在已有的艺术基础上得以打破与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全方位剖析、整理、总结与精炼,结合现代媒体技术将艺术赋予充沛的感染力与生命力。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打破常规呆板课堂模式,拉进学生与艺术品、艺术家之间的距离,提升美术课堂教育效率。普通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板块的教育教学汲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教师巧妙运用各类信息教育手段,如運用VR技术、纪录片等手段向学生提供艺术家、艺术作品相对客观、完整、全面的信息。
高中生对于身边的变化敏感并且充满兴趣,对于现代媒体技术感到好奇,对于社会事件有自己初步的见解。此时教师应改变固有“教师教,学生听”的状态,将设计与现代媒体结合,教师教授学生设计基础与技巧,如软件应用以及基本设计原理,给予学生足够空间表现自己见解,让学生从真实、生动的生活加深美术记忆,以提高学生创造精神以及审美意识。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创作教学中,关注、鼓励学生的创意以及个人想法;在设计应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并使用新媒介与新材料;在欣赏作品中,引导学生不仅仅要认真仔细分析作品,更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新媒体媒介的推进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横向与纵向同时并多角度联系,发现创作灵感。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生不仅要感知、理解美,更需要创造美。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学会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结合学生评价,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促使美术教师积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提高。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应主动关注并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以及作品想传达的思想内容,从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以及相关评价信息,多角度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对于创新的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比赛、文化艺术节等,使学生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自信心,发现学生潜能与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高中美术教育应促使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展现美术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创新,表达自我和操作的能力。教师要多措并举的让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模块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美术设计模块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初探[J]. 吴银泉. 新课程(下). 2019(02)
[2] 设计教育 教育设计[M].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克劳斯·雷曼, 2016
[3] 设计方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柳冠中, 2011
作者简介:王娅婷(1998.7-),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本科生,油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