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价值要义

2019-07-01 06:24胡淳方贤绪
学理论·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习近平

胡淳 方贤绪

摘 要:文化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的作用,并且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放在一起,足见其重要地位。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其时代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在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自信;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04-04

文化一直是党关注的重点,文化自信也是反复强调的内容。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内容之上又有多次补充阐述:“中国人需要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是其本质是来源于五千多年文化传承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1]在2016年,“文化自信”的内容又有更深层次的阐述,“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更有针对性,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庄严表述出党对文化自信的重视,显示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个重要的论述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在当今时代下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明确认识,既充分表达出我国领导人对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与勇气,又彰显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在一系列的强调中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自信。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提出出发,探究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以及价值要义。

一、提出背景

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潜在背景,文化自信的提出也不例外。现今,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很大,一切事项的提出与开展必须要面对这个局面。党的领导人在深刻认识和分析这些背景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最终提出了这一文化理论。要想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理论,首先我们需要把握理论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国际背景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局势由一超多强直至发展至今的经济全球化多样化的多元格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其他国家的制衡,欧美国家已经无法掌控一家独大的全面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喜人,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这样迅速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重要性加倍显现出来。

国外文化领域的竞争日趋火热。文化竞争作为经济竞争之外的又一竞争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呈现出新方式、新局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现越来越难以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制裁,于是他们逐渐从意识形态着手,从文化出发,试图通过宣传本国的思想,侵入我国,达到他们的各种潜在目的。如美国以好莱坞电影、美剧作为文化入侵手段,宣传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日本以动漫加持,加深对我国的思想影响;韩国则以韩剧、明星的塑造来打入中国市场,赚取更多利益。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中国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洋节热”,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代表的社会群体热衷于过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却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除此之外,在音乐领域,美国嘻哈音乐、日韩流行音乐的市场侵入,也是我们文化领域面临的巨大危机与挑战。

(二)文化自信提出的国内背景

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朝闭关锁国之后,中国逐渐被西方社会甩在身后。随着欧美国家陆续进行革命、改革,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富强起来,逐渐将眼光投向东方大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弱对强、以落后对先进,结果就是我们近现代以来的一部部的民族血泪史。对于国力衰弱,很多人认为是文化的落后导致的,因此造成的是對传统文化的质疑与不自信,随之产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认为他们什么都是好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粉墨登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5]。

经过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进入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改革开放长时间的努力使得中国补上了之前的落后课,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前进步伐,我们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文化由自卑到了自觉。“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率先提出来的,他提出:“当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找到一个区域和一群人来发扬一种新的风气,这个新的风气就是文化自觉。”[6]他主张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要在深入研究探索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再创造。这个观点的提出为我们文化自信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发现现阶段存在的各类矛盾。一方面,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全面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样的历史性的变化,也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时代特色,在坚持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繁重,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党的内部、党员内部还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繁重,在文化方面仍需加强思想领域的建设,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二、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7]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它更是它们存在的一种意识象征,因此强调文化自信,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宣扬国威。文化自信,它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性的自觉,是一个国家自发地了解了自己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实性思考,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上的。这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各个时代的精神层次的追求,更表现了我们民族在精神上的文化标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本

文化自信并不只是一种盲目的自满,而是基于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之下的正确认知。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塑造了璀璨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沉淀了历史中的精髓,保存了中华儿女的优良气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古代优秀的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到辞藻华美气势磅礴的唐诗宋词;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到后来儒家独大辉煌发展;从文化价值极高的敦煌莫高窟,到收藏极为丰富的世界奇迹圆明园……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底蕴里为后世人埋藏丰厚的宝藏,同时也塑造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民族气节,这些优秀的民族气节在推动历史发展、延续国家命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文明没有过中断的国家。例如强调国家命运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做人要有国家忧患意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为国献身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除此之外,还有在现代社会中时常强调的创新意识——“革故鼎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巨大财富,是需要我们努力继承和发扬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正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加强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通过文化来帮助我们实现真正的强起来。

(二)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

中国共产党在长久的革命之中集聚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同时也积攒了革命文化这一内涵丰富的伟大精神财富。革命文化,“究其实质而言,它们都是优秀中華文明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上独具时代意义的一环。”[8]可以看出,革命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创造与积累,是我党在艰苦斗争岁月中强调的优秀民族品质,它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下的文化的时代性的生动反映。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它们留下了更多的精神文化宝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救亡图存这一巨大历史危机,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巨大压力,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浴血奋战的坚定革命之路。在这条浸满鲜血的革命道路上,中华民族先后留下了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都是优秀的革命文化,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革命人士以血肉之躯塑造的不灭之魂。一方面,这些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现实状况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需要我们口口相传、世代牢记的时代精神。我们要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断推进我们自身以及时代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另一方面,革命文化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它们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土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存在的前提保障。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基础上所进行的文化再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政治、科技方面获得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成就。

现实已经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可以引领人民改革建设的精神引领,更体现了我们对于时代以及世界的正确认知。它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努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环,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制度优越性。

三、价值要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文化的尊重与自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并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表现了国家对于文化这一领域重要地位的认可与确认。现阶段是我们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阶段,强大的综合国力、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都是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保障。文化自信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直努力进行文化建设。从党的十二大“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首次提出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伟大命题;党的十六大强调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提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不断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探索,不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到党的十九大的“四个自信”,这不仅意味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体现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让我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有底气有胆量地发声。

(二)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文化自信的提出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文化道路,加强全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党中央一直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阐述、提出一系列明确指示。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国家首次以文件的方式来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事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9]。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一方面,新时代下,由于存在环境的变化,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失去其存在的土壤,有些优秀传统文化也随之丢失。另一方面,由于国外文化进入中国,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一部分民众遗忘,他们更热衷于外国文化反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危机之下,文化自信应运而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正确态度,要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在新时期弘扬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不合理的糟粕进行删除,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具体的实践,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强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三)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最早提出软实力这一观点的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奈。他在《软实力: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中,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约瑟夫·奈强调,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反的,是国家实力中的另外一面[10]。硬实力是武器威胁,软实力是一种吸引。一个国家既可以通过威胁或奖励他人实现本国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吸引他人来实现本国的目标。约瑟夫·奈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就乐意欣然学习。”[11]他的思想拓宽了人们对于国际竞争的认识,使得人们对国际竞争的认识上升到了意识形态领域。

文化元素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难以抓住的元素,它组成的软实力不便形成垄断,但是文化可以提供国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渠道,若是这种文化可以成为其他国家或社会的主流文化或者是一种被接受的文化概念,这种文化的起源国便轻松就获得巨大的文化领导权[12]。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那么对于时代提出的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就无法找到答案。因此,软实力便成为现如今发展的重点之一,也越来越变成各国想要占据文化高地的发展重点。正如约瑟夫·奈所言,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所拥有的吸引力,我们国家拥有源远流长、璀璨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软实力的较量中拥有明显优势。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我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面对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文化自信来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此来推动我国文化的竞争力的提升,让我们国家在面对一系列外国文化的挑战时能够依然坚挺,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傲然挺立。

(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想实现全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注意文化的发展。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人民对于时代的认知,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看待他国文化的心态,表明我们满怀信心迎接挑战[13]。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意识领域的进步,它更作为一项指标反映了一个民族对于自身的态度。

当代中国在经历几千年的岁月洗礼后越发散发出历史的馨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面对文化这一重要课题摆在了每个人的眼前。我们不仅要看到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也要看到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发展的滞后与不足。我们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交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他国文化的长处,摒弃自己文化中的不足,最终形成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4.

[5]徐瑞仙.从自卑到自信: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程与进路[J].甘肃社会科学,2016 (2).

[6]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

[7]习近平.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姹紫嫣红之别,无高低优劣之分[DB/OL].(2014-09-24)[2018-12-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1112608569.htm.

[8]朱永刚.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23.

[9]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DB/OL].(2017-04-

15)[2018-12-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4-

15/c1001-29212825.html.

[10]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分析[J].美国研究,2005(1).

[1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2]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1993 (3).

[13]刘先春,张思源.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 (6).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习近平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