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

2019-07-01 09:32雨庄
中国收藏 2019年6期
关键词:残荷八大山人莲叶

雨庄

醉其残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远照迎潮,行云节两。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北宋·贺铸《踏莎行·芳心苦》

您认真看过残荷么?

或许,您经常忽略池塘中荷花的第一片花瓣是从哪一天开始凋落的。秋来之时,满目繁华已无踪,看到的只是“半是萧条半如诗”的残荷清骨。

也有有心人,为了留住它清丽的样子,趁其怒放时采下几片叶子。碧绿的荷叶,宽大而圆厚,其叶体质软,遍布网状纤维梗脉。

在广东,有一道传统小吃荷叶包饭。据说其历史悠久,而且在岭南地区深得人心。明末清初屈大均曾于《广东新语》载:“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在里香透,名日荷叶饭。”赞其选料精致,风味诱人,品味兼优,是一种难得的名食。其实,荷叶包饭出现于1400多年前,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史话》。公元557年,梁朝始兴郡太守陈霸先奉命陈兵京口,抵御北齐,粮食不继,当地民众以荷叶包裹着鸭肉的饭食送上前线劳军,支援陈兵打了胜仗。清末的《羊城竹枝词》中曾这样描述它:“泮塘十里尽荷塘,姐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

品着这道比花还香的荷叶饭,有一种跨越时光的美好。在繁华凋尽之时,反复咀嚼玩味,才得其深味。再看看那包饭的荷叶,繁简各一的线条,让人读出了一种简朴的人生味道。

残荷,也以一种不让人怜悯、却让人心生敬意的姿态,经常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从古至今,很多艺术家甚至爱其残败更甚于爱其盛开。因为,残叶远比一朵盛开的莲花更有味道。

残荷教会我们对于一种美的审视,不再局限于视觉的冲撞,更在意一份内在涵义。枯零的姿态在某种角度里,是一种美的诉说。

这就像我们的心灵,回归纯粹之后,便更踏实了……

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经常与寂寞和悲伤联系在一起,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萧瑟的秋雨滴打残荷的声音,却别有一种美的情趣。八大山人喜欢以残荷表达孤冷落寞的心境,那是他的切身感受,但很多古代画家却从那种残败中找到了另一种表达自然美、生活美的途径。

明徐渭《黄甲图》

纸本水墨 114.6厘米x2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图绘肥阔的莲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作者在水墨中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莲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画上徐渭自题诗日:“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意盎然却不失幽默。他画这幅《黄甲图》,是想要讽刺进士甲科。螃蟹在人们的眼中,意味着横行霸道。徐渭就借由螃蟹来讽刺那些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能够靠着身后的钱财以及权力金榜题名的人。

明吕纪《残荷鹰鹭图》

绢本水墨 190厘米x10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了秋日荷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或纷纷躲避,或受惊呜叫。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作者把握住禽鸟的自然特征,赋予了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在具体表现上,画家将芦苇、荷叶、莲蓬、白鹭、禽雀杂乱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白鹭、禽雀遭受袭击时的慌乱情景。几片残荷、数枝芦花,点明了正值初秋季节,萧杀的秋景渲染了气氛,使画面的格调和谐统一。

花残蟹正肥

宋佚名《荷蟹图》

绢本设色 28.4厘米x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残败的莲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一只团脐雌蟹挥螯伏于叶上。潺潺流水中生长、飘浮着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叶片边沿均已泛黄,显示出时已临秋,正是蟹美膏肥之时。莲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对比。画面刻意求真,莲叶用双钩夹叶法描绘,叶之叶筋、斑纹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笔缜密严谨。此图画面意境生动,题材别出新意,为宋人写实画作的典范。

明 八大山人《荷花小鸟图》

纸本水墨 138厘米×5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的鸟耸起了背,作缩头缩尾状,单足着地,立在一块石头上,好像是随时准备仓皇逃窜。它站立的一块石头,也是上大下小,根基极不稳固,随时就会坍塌。再看那莲花形象,细长的茎上生出一朵纤弱的小花,而一轮又黑又大的荷叶从斜上角垂下,直压向那只孤独的小鸟。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伤感的意境,这是八大山人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恰当表现。

宋佚名《鹊鸰荷叶图》

绢本设色 26厘米x2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池塘里枯枝断茎,一片残败的莲叶向上斜出,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只鹤钨的停驻下摇摇欲坠。鹤钨双爪紧握莲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鸟羽刻画细腻,先用色渲染,然后以极细之笔勾出,笔法生动秀逸。构图疏密有致,动静结合。本幅无款。钤鉴藏印[宋荦审定][嘉庆御览之宝],又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裱边题签:[宋入画梅竹双鹊。]

枯叶引蜂来

宋佚名《疏荷沙鸟图》

绢本设色 25厘米×2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残败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在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鹊钨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莲梗两端的鹊钨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鹊钨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对幅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叶败花残枝亦枯,何来沙鸟立斯须。伊人意寓南迁代,以写其瞻爰止烏。”鉴藏印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自强不息”。

猜你喜欢
残荷八大山人莲叶
残荷听雨
图说书法(179)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残荷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残荷新爱
你的美,我懂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