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几位工艺美术界的朋友来京小聚。寒暄之中,自然免不了询问彼此近况,却不想闲谈至尽兴,竟然还产生了观点交锋,这让笔者觉得很有意思,遂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这几位手艺人中,友人Z君来自陶瓷创作领域,“60”后,是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他,“不闻窗外事,只爱手中活”,平日里不要说玩儿“票圈”,就连发个微信,几天后才得他回复都是很平常的事。用他自己的形容就是“手残”,玩不转年轻人喜欢的新玩意儿。
然而,此次小聚,这位大哥竟然“机不离手”。更让人吃惊的是,他说自己还跟助手一起做起了直播,一套一套的心得“理论”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无意中尝试了一次,发现爱看的年轻人还不少,而且是真心觉得陶瓷是一门很美的艺术。这也改变了我之前认为年轻人大多比较浮躁,不愿意去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印象。”面对大家的惊讶,他如此解释道。
“我早就说嘛,现在圈里越来越多人都在玩什么短视频、直播,这年头非遗想走出去,就应该要多向大众宣传自己。”刚开了紫砂工作室的友人S君接话道。他是“80后”,更是网络达人,两三年前就开始捣鼓起直播,并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粉丝。之前笔者看过他用直播介绍紫砂文化、推荐作品,拍短视频,溜到飞起。
“不能只是光叫好,毕竟要生存还得卖出东西。你们所说的年轻群体是不是我们的主要客户,对这个问题我有保留。”玉雕工艺大师C君有着不同的看法。也难怪,与他打交道的客户,买个十几万、几十万元的货很正常。“你这观点有失偏颇,”友人F君立即反驳,她从事的工作更像是传统工美“经纪人”,“如果根本不了解,人家怎么可能会买单?时代不断进步,年轻群体也有成长的时候,眼光不能太局限。”
事实上,他们各自的观点,就像是一个缩影,反映出当前工艺美术界主动走进大众的一种趋势。
近年来,受博物馆热的带动,关注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种流行。而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也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作者开始意识到应该主动“走出去”。这个时候,网络社交媒体、新的传播方式正被玩儿得如火如荼,让艺术家们看到了更多的信心与可能。比如最近西安非遗保护协会就开始和短视频App合作,推广当地非遗技艺。
不过,笔者倒认为,所谓隔行如隔山,以拍短視频、做直播为例,光靠几位传承人、创作者“小打小闹”,恐怕难以维持气候。毕竟,掌握方式容易,但要保持真正具有可读性、可看性的内容,能够长期吸粉,还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至于当前更受年轻群体青睐的传播方式,看似“不正经”,却是一剂潜在的“催化剂”。有消息称,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千禧一代”已有崭露头角之势。时间的流逝快得的确“很可怕”,但这也更加印证了更迭、更新是永恒的规律。也许是时候要换换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