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2019-07-01 05:20谭燕莲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摘 要:面向新世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单台计算机好比大洋里一叶孤舟作用毕竟有限,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大型软件的出现,要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供大家共享,一张光盘的存储容量就显得格外微不足道,大容量的硬盘和刻录机对很多人来说又是不可能具备的。那么,怎样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呢?我准备探讨以下七个问题:即(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形式的研究;(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小组协同式学习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的研究;(3)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4)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5)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6)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的研究;(7)多媒体教材软件及网络资源中心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和使用技术的研究。通过这些专题的研究,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我们可将信息技术教学分为两层台阶:即基础教学和应用教学。基础教学是前提,应用教学是根本,学以致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应用教学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重在基本技能。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应用教学的关系,基础教学与应用教学是两种不同倾向的教学阶段,基础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应用教学以学生实习实践设计作品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只抓好基础教学使学生们打下了牢固的双基,在应用教学中,学生才会得心应手。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所谓“整合”(Integration),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

1. 从互联网下载资料。

2. 引用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3. 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

4. 基本写作技能。

5.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6. 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教师提供有关内容的网站地址。

作品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吻合,布局设计精美,有自己的风格。

模式二:语文(作文课)

1. 懂得围绕要表达的意思选材、剪裁。

2. 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3. 根据所选材料组织成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4. 会浏览网页。

5. Word的使用。

6. 会清楚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容。教师提供有关网页。

7. 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8. 观察仔细,思路开阔,内容具体。

9. 组织材料的能力。

模式三:研究型课程

1. 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 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

3. 写出考察体会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

4. 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5. 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

6. 基本的写作技能。

7. 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8. 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

9. 除了任务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

10. 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11. 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

12. 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中选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任务,则与模式二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两种模式教学目标和必备知识的相对应,以及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在模式一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目标(未知),写作技能作为必备技能(已知),相应的评价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而模式二中,写作技能作为主要训练项目,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必备技能,评价重点也转到习作要求上。而模式三中,侧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能力的培养。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一般要求是必备技能(已知),或者能够自学的知识。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創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所以我认为要对中国基础教育有深刻认识和理解,就要把“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软件的开发确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谭燕莲,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