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言文字学特点在语文改革中的实用性与探究性教学方法研究

2019-07-01 02:26王晨露
读天下 2019年15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作用

摘 要:汉语言文字是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且继往开来,不断焕发着生机。随着古老的东方文明发展,汉语言文字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美。本文论述了文化的传承载体该如何融入教学中,将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和精神传递下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审美特点;教学;作用

一、 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文教学取向的调整在理论上是到位的。所谓教学取向,就是语文教学“走哪一条路”“走向哪里”这一类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把语文当作什么来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存在一種“真理模式取向”,即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纯粹的知识课来看待,把语文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这种取向对语文课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这个三维目标的实质,不是目标范围的扩大,而是对目标所依存的活动本身的性质的重新理解。

第二,现代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全面引入。如果说,教学取向的调整是“朝向”的转变,那么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调整则属于实体的转变。语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阅读、教写作、教口语交际,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转变将导致语文教学实体的转变。

第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得到全面调整。既然语文课不再是一门知识课,那么,教师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因此,师生之间的知识上的落差就不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由师生之间的知识上的差异变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障碍。对话观念的全面引入,最深刻的意义不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层面的,而是学生观层面的。在新课程中,学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与文本的对话者。“这个文本是什么”的问题被“这个文本对我意味着什么”取代。这种提问方式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程中学生的地位和意义即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关的师生关系问题跟着发生重大调整。

二、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美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信息的重要载体。规范的语言文字在人们传递、理解信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是传递中国文明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 音调的美

首先,汉语言文字的读音,以元音字母为基础,读音清朗圆润,清晰利索,形成独特的音调美。其次,汉语言文字在发声时,有声调,大家熟知的四个声调,这也是汉语言独有的特色,符合人们阅读和表达时抑扬顿挫的情感表现,也成为汉语言文字的特色。最后,汉语言文字还存在双音节词汇,变化丰富的词汇及发音,更加造就了汉语言文字的特色美。这些特点,共同构筑了汉语言文字在音调上的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极富旋律感的审美特点。

(二) 词语的美

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之一是极富变化和灵活的词语含义。在描述状态、程度、动作等各方面,有很多词汇相近,但是,就有那么一个词是最合适的。在表达感情色彩时,虚拟词、象声词等,更加贴切的表现和表达,一字可见精髓。汉语言文字丰富多样的变化,有其文化和字义特点,不是随意而为。

(三) 语法的美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汉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其语法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形成丰富多变的语法结构。首先,由于地域隔离,汉语言在语法结构上产生了分支,方言的语法结构少有拘束,只为交流和表达,逐渐产生不同的语法结构,如倒装句,名字做动词用,某个句子有专门的意思等。其次,在使用语境中,汉语也是富有变化,感情丰富的,如称呼自己为“足下”,介绍爱人作“贱内”,自己的儿子是“犬子”等,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使用,其实就是汉语言文字历史底蕴的体现,体现的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包容和丰富。

(四) 形象的美

汉语言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每一个字的来源都有具象的实物和意义。虽然历经几千年的演变,但是汉语言文字依然处处体现着历史的“根”,文化的“源”。汉字形象美,已经成为一种艺术。首先,汉语言文字的形象,体现着人与自然的概念,“天”“人”“水”等,这些字形象而美丽。其次,汉语言文字的含义不再只是表象意思,“人”不只是你我他,而且是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品行。最后,汉语言文字已经与历史融合,是民族精神的承载是民族性格的写照。

三、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对教学的作用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的存在。有了汉语言文字,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才能够得到广泛流传。现如今,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走向全球,树立好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将中国文明传播出去,离不开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在汉语言文字教学中,应挖掘和发挥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审美的感觉,使教学成为一条汲取人文营养的途径。

(一) 使教学有旋律感,更加顺畅

汉语言文字以其读音和声调,产生旋律的美。在教学中,带动学生富有感情地阅读和朗诵文字,让词汇的含义借助音调表达出来。这种情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极具感染力的。借助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将学生引入教学感情环境,去体会文章内容的意义与主题。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避免使学生把汉字看成死气沉沉的工具。

(二) 展现汉字形象美,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从具象到如今简化抽象,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但是,每一个汉字依然是有“根”的。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意义和来源,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古老的历史,在介绍汉字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民族感的过程。由字到词到句子,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领到教学中去。当了解了汉字的来龙去脉,再去看汉字词汇时,必然更加直观和更有触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情。

四、 结束语

目前语文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要想增强语文教学上的效果和水平,就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对接,充分挖掘和利用汉语言文字的四种审美特征,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系列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用词不当、用字不当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都能够反映出汉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征,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教学环境,并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行,也使汉语言文字更好地传接下去,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杨晶瑜.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5(33):35-36.

作者简介:

王晨露,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字作用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文字的前世今生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