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战国策》无疑是瑰宝上的明珠。寓言是《战国策》的特征性文本。阅读书中寓言,学习古人借动物来说理,借他人来说理的方式,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戰国策》;寓言专题;说理方式;提升语言
学完《荆轲刺秦王》,我开始读《战国策》。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等。
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有趣好玩,生动有感染力,含有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非常好的阅读材料。
寓言常用借喻的方法,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战国策》中的寓言多是士人或臣子为了说服君王等人,采用的一种浅显却十分有效的说服方式。故事的主人公有动物、人物。
一、 借动物来说理
动物寓言,借助某一些动物可笑愚笨的行为,让人在笑话动物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蚌在懒洋洋地晒太阳,鹬来啄食其肉,结果蚌夹住了鹬的喙。谁也不撒开,不肯退让一步。谁知道一位渔夫来了,将它们两个一起捉住带回了家。这个小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好玩有趣。苏代用这个质朴的寓言说服了赵王退兵,保持燕赵两国友好关系,否则燕赵成了互相攻击的“鹬蚌”,秦国就成了那个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利的渔夫。寓言采用借喻的方法,道理清晰,结果显而易见,赵王自然欣然接受了劝谏。
“鹬蚌相争”:赵且(副词,将要)伐燕,苏代为(介词,替)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bàng)方出曝,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通假“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使……疲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楚宣王拿大臣昭奚恤的声威超过自己这件事而问群臣,江乙给他讲了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山中老虎得到狐狸,却被聪明的狐狸欺骗。狐狸自称百兽之王,自己行走在路上,让老虎跟在后面,结果百兽跑。江乙把宣王比喻成老虎,告诉他,其他人不怕“狐狸”,怕你这只老虎,从而为宣王解惑。
“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果真)何如(像这样)?”群臣莫(没有谁)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吃)我也!天帝使我长(做……首领)百兽。今子(你)食我,是(这)逆天帝命也!子以(认为)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跑)乎?”虎以为然(正确),故(所以)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那实际上)畏王之甲兵也!犹(就像)百兽之畏虎也!
二、 借人物来说理
人物寓言,某一些人的愚蠢行为或超出平常的行为,极力夸张,让人犹如在看漫画,思考,深省其中道理。
鲜活生动的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文笔细腻,人物栩栩如生。第一个画完蛇的人,踌躇满志,已经拿起酒将要饮之,左手拿着卮。但因为又干了一件用右手给蛇画尾巴的事,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被第二个画完画的人夺了卮,终亡酒,好不遗憾!人生道理,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一杯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原来)无足,子安(怎么)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失去)其酒。
季梁听闻魏王要攻打赵国,顾不上抻平衣服,顾不上弹去头上的尘土,急忙去见魏王。见面不是谈劝阻出兵攻打一事,而是和魏王话起家常,说起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一个奇怪的人。想去楚国,去向北行。凭借他的各种资源和资本。但是再多的条件,方向反了,也不可能到达。他用这个故事告诉魏王,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称霸,靠的不是战争。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返回),衣焦不申(来不及舒展衣服皱褶),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到)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什么)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威信)于天下。恃(依仗)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曾参杀人”:曾子是孔子的高徒,历史上著名的贤者。在曾参杀人的寓言故事中,杜撰这位贤者如果被多个人的流言诋毁,最终连他自己的母亲也会相信流言是真的。这是流言的力量。“人言可畏”,说的就是这个。此处甘茂用来说服秦武王相信自己,大获成功。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过了一会儿),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扔掉梭子,翻过垣墙)而走(跑)。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比)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仅仅)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有趣的故事,是道理安身之所;深刻的道理,是故事思想之魂;文言字词,是文言学习之基。
作者简介:郝玲君,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