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凯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身体素质的高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通过对相关统计以及调查数据的查阅可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形式,促使其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性問题,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已经成为目前大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体质健康问题,我国大学高校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干预体系,以实现对学生体质的增强,从而切实地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建康干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健康水平的提高摆在了高校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位置。其中,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素养的提高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综合性发展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要对其投入必要的重视,以实现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科学优化。同时还需要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的完善;增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化对学生心理疏导等科学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 构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一) 构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体质的理解多是以人类的体格、身体适应能力以及体能等方面为主,认为体质是人体自身的质量,亦或是在人体技能、形态、素质等方面特征的反映,可以体现出人们的运动水平和身体活动能力。体质健康是衡量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体质健康干预则是改善人体体质健康情况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干预手段有利于个体体质健康需求的满足。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政府立法的基础上来完成,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建立健全相应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指标,并由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和体育活动,将其与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有效提高,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的提升,进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性发展型人才。
(二) 构建高校大学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重要作用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同时,我国教育部还针对这一情况,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并以每两年一次的频率进行相应的体质健康检测活动,但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很难切实地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程序不够完善,缺少一定的监督与反馈,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监测数据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活动的科学性以及时效性,无法为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行为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第二,由于目前高校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面,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并且对学生体质测试把关不够严格,从而加剧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下滑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以增强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体质短板,并指导、督促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这对高校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
二、 高校大学生健康干预的实施策略
(一) 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视程度
当前阶段,为了有效地改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数下滑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应该在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倡导高校积极开展诸如足球、篮球、体操以及乒乓球等多种体育活动,注重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在增强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在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明确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进而帮助高校大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重要意义,促使其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体育改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体育改革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自助锻炼意识的增强,还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学习氛围,进而为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自我锻炼习惯培养及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相关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等数据的观察可以指导,目前阶段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理想,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所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以及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必然要求,促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促使学生能够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进而实现对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另外,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高校体育教师的督促和鼓励,增加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质健康干预手段来转变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具体可以以定期体质测量、健康体检以及身体素质宣传讲座的方式着手进行,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全面的关注和促进,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增强。
(二) 完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为有效掌握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高校应该提高对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视程度,对体质健康监测体系进行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的完善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体质健康干预效果,进而帮助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运动习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需求,采取多部门合作、协同的联合监测体系,比如高校的校学工处、校医院以及校体育教研等部门的联合,发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监测、健康普查以及体质测试等活动,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将高校学生的健康档案录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中,采用FNN模型对大学生体质进行评价和预测,进而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综合性的了解和评判,并以此为依据对高校大学生施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的体制健康干预措施。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能够为体制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的依据,为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
(三) 革新高校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
当前阶段,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但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提高对目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充分地结合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贯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对学生的体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促使高校学生能够将其从传统的竞技运动转变为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的现代观念,加深高校大学生对大学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但是,根据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察可以看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仅仅依靠每周两节的课程安排很难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无法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应该将课外体育活动与室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强高校大学体育课外课程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在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为适应不断优化和完善的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还需要对传统的体育考核模式进行积极的革新和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自身的体质状况,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还能够对学生灌输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从而达成更好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四) 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
大学体育教师要多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一些比较有趣的竞赛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在比赛中,大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这样不只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完善体育教育体系,要想让大学体育的改革能够深化进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大学学生提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根据体育教育课程的安排,在素質教育的视域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坚持体育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化,课程的设计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创新体育锻炼的手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育基础教育中调节生理和心理。体育教育还要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体育教育的改革。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的变化,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使学生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特长,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 结语
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应该以提升学生体质为目标,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进行完善,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监测进行强化,并革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对学生自助锻炼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大学生锻炼积极性及体育教学效果的增强。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干预措施,不仅有利于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改善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利发展趋势,还可以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综合性发展型人才的要求,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珊珊.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科技资讯,2018,16(13):254+256.
[2]岳元德.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健康干预的研究[J].运动,2017(9):55-56.
[3]马明珠,苑建齐,张宇竹.国外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438-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