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萍 谢健芬 肖 垚 陶丽丽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
抑郁症也可称为抑郁障碍疾病,抑郁症患者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患者表现为对周边事物和人都提不起兴趣。严重抑郁症患者还会产生幻想,甚至诱发自杀等危险的行为,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针对抑郁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患者,两者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作用,这又给患者的机体带来危害,增加易感性。目前临床上针对抑郁症患者主要通过抗抑郁方法为其提供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与自杀率,但必要的护理工作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更重要。为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64例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对比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将分析结果进行以下总结。
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的患者中选出64例,所选患者入院时均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评估[3],结果均显示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能采用器质性疾病结石的心脏疾病、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或是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实验药物过敏史、病情非常危重、存在严重认知障碍、脑卒中以及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影响检测指标或配合度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26岁,平均(50.8±3.3)岁,病程1~20年,平均(9.2±2.0)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患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平均(45.0±3.4)岁,病程范围为1~16年,平均(9.0±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开展护理工作,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观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并落实治疗方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等。我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并加以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1)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与安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确保良好的通风性。严格检查室内绝不能存在尖锐的物品或是其他有攻击性的危险物体,如小刀、图钉等,预防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产生过激行为而伤害自己。此外在患者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和营养丰富为主,确保患者保持充足睡眠。(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全面深入的沟通,以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现存的抑郁状态,具体疾病具体分析,同时将关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措施与流程以及医院的设施环境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引导患者理解和掌握治疗护理的具体做法,必要情况下采用图片结合文字的方式进行讲解,确保患者真正掌握。还要引导患者主动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心理疏导。我院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结合不同患者表现的不同心理疾病情况,为不同患者制定与其症状相符的自我管理手册,监督并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练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要保持密切深入的交流沟通,特别是要从患者的爱好和兴趣点着手进行心理疏导,创设患者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并享受快乐,维持乐观心态,还要注意减少患者独处的时间,利用患者家属的亲情支持让其更多地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多为患者讲述一些真实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护理痊愈的病例,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保持和蔼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专业熟练的沟通技巧,在充分尊重患者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沟通的效果。(4)丰富患者生活。围绕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定期举行集体活动,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其中,从改善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心态与心情。在集体活动中,患者之间互相沟通病情,以全面发现自我问题,提出建议,接受意见,进行改善。针对抑郁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患者完成简单的劳动后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增强患者参与的自信与生活的信心,让其感受到自身价值。针对一些存在通过劳动惩罚或赎罪心理的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则要多劝导患者好好休息,预防出现虚脱和过度劳累的情况。另外还要为患者精心选择快乐舒缓的音乐进行调节,或是多陪伴患者在院内散步,尽可能消除心理压力与负担。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测评内容均分为20个条目,结果分别为都是、经常、偶尔、很少、从不,对应分值从5~1分,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4-5]。
通过自制患者满意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自身所实施护理的满意情况,本问卷信度为0.862,信度较高,内容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32 护理前 58.1±8.6 60.2±8.5 32 护理后 47.2±8.5 46.2±0.5 t 7.125 9.213 P<0.05 <0.05对照组 32 护理前 58.2±8.1 60.4±8.6 32 护理后 52.4±9.5 52.6±9.4 t 5.462 7.113 P<0.05 <0.05 t两组护理前 -0.237 -0.112 P两组护理前 >0.05 >0.05 t两组护理后 8.622 10.176 P两组护理后 <0.05 <0.05
本研究共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全部可作为研究数值进行分析,效度为100%。两组患者经过三次调查问卷后的满意度评分均相似,观察组的信度评分为(94.36±0.78)分,对照组为(75.41±2.30)分,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观察组 32 93.05±2.31 95.54±1.12 95.14±0.55 94.36±0.78对照组 32 78.36±2.11 75.47±1.5873.73±2.27 75.41±2.30 t 34.232 P<0.0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近些年来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抑郁症就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6-7]。抑郁症的发病可单次诱发,也可多次性反复性地出现。一般来说,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症状,而重度抑郁症患者则有思维迟缓、语速缓慢、悲观绝望甚至痛不欲生之感[8-9]。伴随抑郁症疾病的进程推进,患者存在越来越严重意志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的情况,再加上抑郁症患者不善于与人交流和喜欢独处的习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为临床抑郁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非常重要[10-11]。
此外,躯体疾病还与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互联系的复杂关系,如躯体疾病患者对其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脑功能紊乱,同时伴随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改变而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12],而不同躯体疾病出现抑郁症的机制也有一定的差异。有学者发现,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内的一些特定部位遭到相应的破坏,于是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等递质功能下降,引发患者出现心理抑郁的症状以及抑郁症疾病[13-14]。比如常见的糖尿病疾病,该病会导致患者哦之春分泌紊乱,患者应用的胰岛素则会使5-羟色胺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等等。因躯体疾病而导致抑郁焦虑的患者,不但丧失躯体功能,影响精神状态,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症。
临床治疗护理抑郁症患者,归根结底要从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改善,患者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使其健康的生活状态受到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从抑郁症和躯体疾病的相关知识层面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也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法的认识,增强治疗护理的信心,提高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丰富患者的生活、增加对外活动的形式、利用亲情及治疗成功的病例,给予患者康复的自信,最后还要通过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基础的生活护理方式确保患者恢复健康规律的生活,逐渐调动其内心的积极因素,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15]。
在本研究中,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评分下降显著性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再一次表明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对抑郁症患者的重要性。而在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3.75%,比对照组患者的78.13%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针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为其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才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