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莲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在常规管理基础上,以“精、准、细、严”为准则,通过对分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提升员工素质,强化管理,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效益的目的[1]。门诊输液室是门诊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涉及环节多,患者流动量大,治疗时间集中,工作量大,环境嘈杂,病种多样,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门诊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数量激增,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病,血管退行性变,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较高,操作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院门诊输液室于2017年1月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目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的问题开展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12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老年输液患者1363例,其中男692例,女671例;年龄60~78岁,平均(66.2±4.3)岁。选择2017年1月至4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老年输液患者1382例,其中男702例,女68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7±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2017年1月成立门诊输液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护理小组,由5名工作时间>10年的成员组成,均为女性,年龄40~50岁,平均(45.0±4.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大专2名。均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相关理论及技能,能够严格的监控、管理输液质量,沟通能力良好,负责优化整个管理计划,处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不良事件。(2)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由精细化管理小组负责人员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培训,学习岗位设置、流程设定及管理、医疗纠纷防范、不良事件预防等相关理论知识,将患者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纳入精细化管理方案,通过反复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达成精细化管理共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通过分析查找,列出老年患者输液期间存在的缺陷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制定精细化整改措施。(3)细化摆药、配药及加药流程:采用“对、查、摆、加、签”的方式,由主班、治疗班护士同时查对液体标签与注射单内容,检查药物名称、质量、性状、浓度和数量,治疗班抽吸药液,加入前再次与责任护士核对注射单,无误后注入药液,并再次查看加药后药物形状,消毒注入口、插管,在输液底联上打钩并签字。静脉输液前使用PDA扫描标签二维码,并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二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并呼叫式核对确认,保证药物准确输注给患者,减少因身份识别缺陷引起的差错。(4)健康宣教: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所输注药物名称、作用及所需输注时间、注意事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等,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或拔针,并详细讲述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交代患者观察穿刺肢体及穿刺点,告知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及时间。输液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老年患者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严密巡视:门诊输液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时段,该时段指派两名护士采用“问、看、数、记”的方式加强输液区的观察和巡视,即询问患者输液过程中有无不适,查看液体质量和数量及患者穿刺部位,数滴数是否相符,记录病情并签名。(6)定期举行静脉穿刺技术培训考核:每周五静脉输液小组收集本周门诊输液区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开展静脉穿刺技术培训考核1次/月,要求参加率100%,对于考核前3名进行相应奖励。(7)制定严格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后,要求立即报告护士长,如问题严重,要求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并查找分析引起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相应整改。如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或引起医疗纠纷,全组成员分析探讨原因后,及时上报护理部。针对隐瞒不报的人员,纳入年度考核。(8)改善老年患者依从性:输液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输液药物特点及滴数要求,并制作常见药物滴速及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图册,发放给每位患者及家属;在每位输液架下方悬挂警示牌,护士静脉穿刺后调节好滴数,患者不能擅自调节滴数。
1.3 评价指标 (1)比较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共25个题目,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分为满意。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输液各环节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输液各环节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n(%)]
2.2 精细化管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1%,明显高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3,P<0.01)。
3.1 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静脉输液是医院门诊治疗的最常用给药途径,输液安全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输液护理对于治疗结果具有直接影响,静脉输液护理环节繁多而琐碎,如药物的配置、患者身份的核对、输液速度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对患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3]。抓住细节管理,是护理质量的关键。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慢性病多、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治疗依从性差等,对输液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输液护理服务中,注重各个环节的细节,加强防范流程,避免护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5]。查对制度是输液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较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精细化护理对查对工作细化到每个岗位和步骤,尤其强化接单接药、加药、患者身份核对等环节,将风险因素提前控制,避免或减少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精细化管理中,对每种护理行为都有合理的表现方式,如怎么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在精细化管理各环节流程的构建汇总,通过对以往出现缺陷频率较高、数量较多的环节,如取药、加药、输液后安全告知及护理巡视等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安全防范流程,并在执行中,对职能、职责进行准确规定。通过精准的制定和执行精细化管理流程,从细节上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安全防范细节的实施。
3.2 精细化管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精细化管理流程中,通过强化健康宣教及提高依从性的举措,让患者了解到配合输液护理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配合护理治疗。另外,在输液高峰通过派专人观察和巡视,及时了解到患者输液中的情况,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患者从中体会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老年患者门诊静脉输液安全是输液质量的核心目标和要求,体现在输液环节中的各个细节。精细化护理管理符合输液护理安全的要求,合理运用精细化管理,做到各环节精准要求,严格执行,是提高老年患者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