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东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物理;内涵;特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70-02
一、物理学科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物理学科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开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从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能量等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的思维方式,解决综合复杂问题,从而获得结构化的学科核心知识,建立运用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逐步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的一种学习方式。物理学科深度学习具有指向物理观念的概念关联与意义建构;形成科学思维的质疑论证与推理建模;注重科学探究的活动设计与评估;触发评价体系的反思与体悟等四方面特征。
二、物理学科深度学习的课堂实施策略
深度学习的课堂实施策略,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单元设计,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问题—对话”设计。
1.基于单元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
(1)梳理課程标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的结构性。课程标准是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以“机械运动和力”单元内容为例,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内容表述的梳理,就能知道单元各课时之间的结构性联系(如图1所示),倘若离开了“单元”这个基础单位,就会纠缠于“课时主义”,容易陷入“碎片化”“标签化”的教学。
(2)解读单元目标,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载体。从教学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能指导教师有效选择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设计活动,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依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行为动词说明》,将学习目标划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三种类型。以“机械运动和力”单元的知识点“压强”的学习为例。①认知性目标:知道压力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知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理解压强;知道压强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②技能目标:会用形变程度等方法显示压力作用效果;会用方格纸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受力面积;能对生活中的工具进行改进和设计。③过程性目标:会独立设计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通过团队合作能对方案进行改进;会用迁移的方法建立压强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设计,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
单节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模块(知识模块或活动模块)编写的,若能理清“知识”和“活动”这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就能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脉络。以“压强”的教学为例,其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知识模块可以架设课堂的整体框架,活动模块可以搭建课堂的资源平台。要让学生“动”起来,一是设计好活动,为学生观察现象和体会研究方法创造机会;二是设计好问题,为学生整体思考和完整表达创造机会。
3.注重评价设计,实现甄别性选拔向过程性评价转化。
深度学习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习评价,依据评价目的和内容,在课堂上可以主要采用“问题—对话”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关系”评价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对话”——
问题一:当有多个变量改变结果时,你可采用什么方法?你将用什么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问题二:你们组将展示压力作用效果与谁的关系?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得到什么结论?
……
采用问题的方式,能保证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通过对话的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表述能力、对任务的达成情况等。“问题—对话”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质疑和批判的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自我与他者的信息分享、处理与再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