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坤 赵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基于此,现分析了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并就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等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050-02
近年来党和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投入与支持,农业生产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然而对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言,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和城镇比起来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客观上需要财政支持
农业存在自然危机与市场危机,所以携带投入危机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大,同时由于农业产出情况差异而导致获利性变动,让大部分主体特别是将获益当作目标的主体都不愿意投入农业产业。因此国家政府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应当提高财政投入,从而规避某些危机导致的不利,同时防止农业投入获利出现变动。和其他产业比起来,农业产出时间相对较长,加之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是很好,因为市场和收益推动制度的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和问题。因此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建设发展中,从而支撑并保障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整体上调控农业各个产业的平衡,处理好农业获利不高的问题,解决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缺陷,为其带来更加充足的保障。[1]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财政投资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整体产出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需从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业发展从能源束缚转变为资源和市场束缚,农业产业结构改革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从过去的制度创新、策略改革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转变为科学技术这方面,也必然会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解决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除开要推进体系制度的改革之外,还应当给予充分的财政保障,特别是未来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与完善,也需要经济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要求党和国家政府颁布更多的惠农支农政策,从财政政策上给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
(三)财政支持是农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多变,客观风险因素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开始涌向城市,农业与工业都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确保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主动应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的策略下,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的城乡发展问题。从我国顺利进入WTO之后,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出口问题,我们能够更加自由和公平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面临国外产品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这种机遇与挑战的面前,必须要更加冷静思考,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财政支持政策,真正让农村和农民得到实惠。
二、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分析
(一)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尽快转变财政资金的投入模式,借助于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民办公助以及风险补偿等相关对策,促进金融与社会资本逐渐流向农村,充分发挥出财政最近的引导作用。同时要积极清理与规范涉农转移支付资金,针对“小、散、乱”和效果不是非常显著的涉农资金必须要大力政治。针对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相似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针对地方拥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涉农支出,将其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交给地方进行统筹支配,确保监督管理责任贯彻落实。最后应当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避免出现挤占、挪用、截留、冒领涉农资金的情况,真正提升涉农资金的投入效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农事权予以科学划分,明确相关职责,促进支农事权的规范化与法律化发展。[2]
(二)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首先,要积极推进农业补贴试点工作,把当前实施的三项补贴统一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逐渐优化调整补贴方向,更加强调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其次,建议保持和目前政策之间的衔接,对部分存量资金与新增补贴资金进行合理调整,让其向其他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调控好支持力度。再次,要逐渐扩展财政支持农业支农资金的途径,凸显财政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健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强化新型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提升对农业投入品、农机器具购置的补贴力度。最后,应当制定更加便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策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自主探索农业补贴的新渠道。
(三)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
充分发挥出财政政策在农业转型发展中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现代化元素,构建更加全面的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持续增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资金投资,打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对各种农业生产补贴进行合理应用,推动粮油生产安全性的提升,促进特色农业建设发展。其次,应当对涉农管理部门进行合理整合,促进涉农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涉農管理部门的经费支出。另外要促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借助于引导农村劳动、土地等因素的科学配置,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微观经营管理事务真正交由市场,降低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最后,应当把涉农资金着重应用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支持农业合作社、农地人股以及家庭农场等各种创新经营模式的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与产业化经营。[3]
(四)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发展
第一,支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紧密结合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推进落实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破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促进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确保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实际运用。第二,要以财政资金支持组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群众现代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落实阳光工程,紧密结合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要着重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对其给予学习和就业补贴,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回到农村,支持农村建设发展。第三,要大力支持信息惠农工程建设,主动依靠科技、气象以及粮食等涉农服务网站,构建农业信息服务统一平台,投入更多财政资金建立农业生产监测系统以及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五)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
第一,拓展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渠道。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应当持续提升改革力度,将创新精神真正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来,真正跳出农业“论”农业,依靠各种有针对性的政策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源得以合理高效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增长方式以及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改革。
第二,健全农业投入保障体系。合理调控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信贷投放结构,持续提升各级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提升超过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进一步发挥出财政资金与政策的引导功能,支持社会各界提高对三农投入的主动性,建立更加全面的财政支农激励机制。[4]
第三,增强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重点,以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集中财政资金办大事,让有限的支农资金充分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另外,要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变政府主导为引导,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动性。
第四,構建更加完善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推进建设更加多元化灵活性的现代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保险费用补贴的覆盖面,支持地方龙头企业补贴农民群众参与保险,促进农业生产风险抵御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坚强后盾,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处理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关键在于财政政策的制定,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地政府部门要尽可能的借助于财政来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给予支撑,坚持从优化财政结构、健全财政政策、建立财政制度等各个方面做起,坚持科学筹划布局,以更加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政策来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建军,刘华周.江苏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J].福建农业学报,2013(5):499-503.
[2] 孙文基.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29-33.
[3] 李 伟,马永谈.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3):5-9.
[4] 王录仓,武荣伟,梁炳伟,张 钦,刘华军.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12):1-7.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