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遇地震作用下山型轨道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

2019-06-29 06:35钱江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6期
关键词:顺桥延性塑性

钱江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00)

0 引言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为简支结构,其缺点是经济跨度小,一般为30 m以下,无法适应较大跨越能力的要求。若采用上承式的箱梁截面,虽然可以适用于大跨的情况,但其结构高度大,空间利用率低,景观性一般。

采用山型连续梁能较好地解决传统U形梁的不足,近些年来在很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合理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其具备更合理的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而延性设计作为重要的抗震设计思路,在相应的规范中都有体现。

目前国内针对山型连续梁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响应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的30 m+40 m+30 m山型连续梁的计算分析,进行其抗震性能的研究。

1 工程概况

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全长26.27 km,其中高架线约16.2 km,过渡段长约0.2 km,地下线约9.87 km。高架线主体结构30 m+40 m+30 m为控制节点,梁体为山型连续梁,采用C60混凝土浇筑。梁体跨中位置梁高1.84 m,支点位置梁高3.4 m,桥宽11 m,具体桥型布置、跨中截面与支点截面如图1~图3所示[1]。

图1 30 m+40 m+30 m桥型布置示意图(单位:cm)

图2 主梁跨中断面示意图(单位:mm)

图3 主梁支点断面示意图(单位:mm)

2 地震动时程作用

根据规范[2]第3.2条要求,该桥按重点设防类考虑,从整体抗震要求,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受损伤;在E3地震作用下,结构可能产生较大破坏,但不应出现倒塌的情况,经维修加固后仍可继续使用[2]。考虑到E1和E2地震,采用多振型反应谱分析即可,由于操作比较简单,现重点研究在罕遇地震E3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情况。

2.1 设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根据地震安评报告,该桥所处场地的地震动基本参数如表1所列。规范[2]要求的地震反应谱设计曲线如图4所示。

表1 设计场地的地震动基本参数表

图4 规范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图

因此按照设计条件进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拟合,具体如图5所示。其中峰值频谱数据为0.472 5g。

图5 E3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2.2 设计地震动时程

抗震分析选取的地震波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是特征周期一般不超过场地特征周期的10%;对于峰值强度,可根据场地的地震影响系数除以2.25来确定强度放大系数;持续时间指地震波曲线首次达到10%峰值至最后一次达到10%峰值强度之间的时长,一般要求持续时间大于桥梁结构基本周期5倍以上。依照此原则选取三条人工拟合地震波,具体如图6所示,而后进行E3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

图6 E3罕遇地震作用下三条人工地震波图示

3 纤维分析模型要点

对于考虑地震作用下材料非线性的影响,一般可以采用骨架曲线或者纤维模型进行模拟。采用纤维模型,可以精细模拟桥墩截面的各个位置,包括混凝土与钢筋在不同时刻的屈服状态。钢筋采用考虑“包辛格”效应的Menegotto本构,混凝土采用能分别考虑约束和非约束[3-4]两种状态的mander本构,如图7所示。根据实际桥墩截面,进行纤维划分,如图8所示。

图7 mander本构模型示意图

图8 固定墩截面纤维划分图

4 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模型

利用midas Civil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具体如图9所示。将自重及二期恒载等转化为质量加在结构上,同时为了考虑桩-土耦合效应,建立承台底桩单元,侧向施加土弹簧,按m值法进行计算,其中考虑地震作用,m值放大2~3倍[5-7]。

图9 全桥抗震分析有限元模型

4.2 结构动力特性

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求解结构动力特性,分别考虑X、Y、Z各20阶,得到自振周期与振型描述如表2所列,结构前6阶振型如图10所示。

表2 结构自振频率与振型描述一览表

图10 全桥前六阶振型示意图

4.3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将三组人工波,按顺桥向与横桥向同时输入计算模型,最后取三者作用最大的结果进行包络输出,分别得到固定墩的弯矩值My与Mz,剪力值Fy与Fz四个内力时程曲线如图11、图12所示,对应的弯矩与曲率滞回曲线如图13、图14所示。

图11 固定墩顺桥向与横桥向弯矩时程曲线图

图12 固定墩顺桥向与横桥向剪力时程曲线图

由分析结果可知,固定墩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状态,结构顺桥向最大弯矩为70 123 kN·m,大于屈服弯矩30 803 kN·m,因此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延性比验算。

图13 固定墩顺桥向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图

图14 固定墩横桥向弯矩-曲率滞回曲线图

4.4 结构延性比验算

为了保证延性构件能安全进入耗能状态,同时保证结构不垮塌,根据规范[8]要求进行延性比验算。应满足下述要求:其中最大容许延性比为4.8。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固定墩墩顶顺桥向与横桥向最大位移分别为24.7 cm和11.5 cm,与之响应的屈服位移分别为17.3 cm和8.2 cm。因此,顺桥向非线性位移延性比为1.42,横向为1.40,均小于4.8,满足规范要求。

5 体积配箍率参数研究

由国内外的地震灾害统计可知,许多桥梁的破坏都是由于发生了塑性铰剪切破坏,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塑性铰抗剪验算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第7.2.1条可知:

Vyd=Vcd+Vwd,其中 Vcd、Vwd、分别混凝土和箍筋抗剪能力。

对于独柱墩结构容许变形的计算,参考公路抗震设计细则第7.4.7条要求[9]。

Δu其中 øy和 θu分别为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

为了保证结构能满足在罕遇地震作用不倒塌,塑性铰区域的抗剪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本节研究配置不同的箍筋,直径为 ø10、ø12、ø14、ø16,其体积配箍率分别 0.295%、0.424%、0.577%、0.754%,对塑性铰抗剪能力与结构延性的影响予以分桥,见图15所示。

图15 不同体积配箍率的对抗剪与容许变形影响曲线图

由分析结果可知,采用直径12的箍筋时候,桥墩最大剪力为3 898 kN,小于抗剪容许值17 623 kN,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可以看到体积配箍率的增加,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与此对应的是,截面极限曲率也在提升,容许位移也再增加。说明箍筋的约束增加,可以提高墩柱的延性能力,增加结构的耗能。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地增强塑性铰区域箍筋的配置,以保证实现结构“强剪弱弯”的需求。

6 结论

本文以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30 m+40 m+30 m山型连续梁研究背景,选取三组人工地震波,进行E3罕遇地震作用动力弹塑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固定墩承受主要弯矩,进入塑性状态,结构全截面开裂,纵向钢筋屈服,两个方向的位移延性比分别为1.42和1.40,低于规范容许值4.8,满足规范要求。

(2)固定墩进入塑性状态同时,进行塑性铰抗剪验算,最大剪力设计值为3898kN,小于17623kN,满足规范要求。

(3)研究发现体积配箍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抗剪承载能力,增大结构的极限曲率,相应结构容许位移也再增加。体积配箍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延性,增加耗能,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强抗剪箍筋设置,对于延性设计更为有利。

猜你喜欢
顺桥延性塑性
钢管-钢管混凝土复合桥塔抗风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多维地震作用下高铁桥梁圆端形桥墩易损性分析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安徽省《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解读
墩高差对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基于强震动数据的等强度延性谱影响因素分析
填充混凝土对顶推施工中的方形钢桥墩垂直度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