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当前关于心脏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与疗程短等特点,已受到大部分主治医师与患者的关注。但同时由于人们只关注于该术对于患者治疗所带来的益处,在对相应药物预防患者再次出现狭窄或血栓关注的同时,关于行该术前后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严重忽略[1-2]。对于上述状况,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其心理护理所应用的效果,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60例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心脏支架植入术的60例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16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年龄为(55.56±8.67)岁,其中12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与9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4-77岁、平均年龄为(56.39±9.31)岁,其中10例稳定性心绞痛、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与1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包括健康宣教与生命体征检测等相应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的干预。其具体步骤包括:
①术前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与患者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尽最大努力获得患者的信任感,为其讲解相应的健康知识,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对于治疗的信心。
②术中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其心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予以时刻的监护,并对其不安的情绪予以相应的抚慰。利用语言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例,降低患者对手术所产生的恐惧感。
③术后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对其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向主治医师告知。大部分患者在醒后均担心其手术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进行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3-4]。并对于发生其它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时,应指导患者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状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关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评分主要采用相应量表进行调查评估。
在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后,其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下(表1);同时治疗期间良好配合患者比例,观察组为26(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67%)。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n) 焦虑量表评分 抑郁量表评分对照组 30 54.26±10.31 56.24±9.56观察组 30 44.43±5.34 45.42±4.46 t/4.637 5.618 P/P<0.05 P<0.05
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每一次收缩主要是将氧气与营养物质输送至身体各个部位,为其周身的各个组织与细胞代谢提供所需[5]。在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当前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同时冠心病也是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当前对于该症的治疗主要是以采用支架植入术的方式挽救该症患者的生命,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当前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由于该术属于创伤性手术,大部分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或抑郁心理的发生,因此关于心理护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主要是以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及情绪的变化予以及时的掌握,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与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并予以患者相应的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医护人员应对于手术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后,其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期间良好配合患者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关于临床相应心理护理方式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其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可予以明显的降低与消除,从而使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