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叶,刘 瑜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神志病科,湖北 武汉 430074)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种类,主要为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人体正常需求,是一种主观体验,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容易觉醒。失眠患者常可并发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以上不良情绪又可加重失眠,如此形成反复,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有学者[1]称,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失眠及焦虑状态,本文为验证这一观点,展开如下探讨。
从2017年4月开始至2018年11月截止的时间段内,在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失眠伴焦虑症状患者中选取90例纳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
观察组中男性2 5例,女性2 0例,年龄波动在63~82(73.02±3.64)岁;病程2~5(2.03±1.00)年。
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 3例,年龄波动在62~80(72.62±3.04)岁;病程1~6(2.10±0.67)年。
入选标准:(1)均符合失眠的中医及西医诊断;(2)均有失眠及焦虑状态;(3)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4)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5)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失眠,如颅内肿瘤者;(2)精神疾病;(3)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等。
2组患者年龄组成、性别占比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的90例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系统的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1)西医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技巧;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评估引起患者失眠的疾病因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2)中医护理:主要采用情志干预放松疗法,应用五行音乐及三线放松法,对患者进行干预[2]。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在音乐疗法前放松肢体及心情,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上,以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
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总分范围为0至2l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SAS量表中,共20个条目,其中15个项目是以负性词语描述,有部分为反向评分,标准分中以50分为存在焦虑的界限,情绪状态与SAS评分呈负相关。
应用SPSS 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时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在护理干预前,2组老年失眠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2组睡眠质量的改变及SAS评分[±s,分]
表1 对比2组睡眠质量的改变及SA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5 16.82±1.50 10.31±2.30 53.93±6.84 32.00±2.00对照组 45 16.62±1.31 13.00±2.51 54.00±6.20 40.91±3.51 P->0.05 <0.05 >0.05 <0.05
失眠伴焦虑症状可导致患者的衰老、身体机能下降,还可使老年患者出现血压增高,形成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护理内容更多的局限于患者的病情处理及常见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老年患者因年龄因素,发生焦虑及失眠后,容易产生“无用论”思想,常规的心理介入不能有效的改变患者思维方式,对患者失眠及焦虑影响甚微。
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对失眠有了更加深层的认知,认为情志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有者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笔者采用中医中的五行音乐及三线放松法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调整,适时的添加移情易性法,改变患者的认知,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被信任,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逐渐发生转变,纠正了患者不合理的观念,引导患者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待生活。并引导患者充分探寻自身的兴趣,保持心情舒畅,进而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不良心理的转变,使得患者能更快的进入睡眠,延长了有效睡眠时间,提高了睡眠质量[3]。还对引起患者失眠的疾病因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西药治疗,缓解相关症状对睡眠的不利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失眠对患者造成的焦虑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结果数据表明了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协同作用下的有效性。
综上,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老年失眠伴焦虑症状患者的失眠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