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06-28 03:17杨曼昌
新丝路(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市技术

杨曼昌

摘 要: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世界各国都不断提倡节约用水,并竭力寻找出应对策略,旨在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虽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水资源总量排第六,但是人均的淡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故此,面对这一情况,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展开研究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先分析了国内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现状及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雨水收集;技术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更被称作生命之源,是确保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所在。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开展,也逐渐加大了水资源的消耗,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有相关报道认为,当前中国已然进入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期,我国的缺水情况到得2030年时,将从400亿立方米增加到500亿立方米,因而,怎样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收集和利用,就成为摆在广大学者、专家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简述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主要是通过排放和防洪处理、回收、雨水收集、水污染的防控来实现,详细而言,即结合城市中的不同下垫面对降雨径流问题进行控制,并利用合理、有效的措施,也减少污染到水资源,以使人们的安全用水得到保障,同时,这样也有助于预防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1]。合理运用城市雨水资源,这一问题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需要诸多学科与领域之间的良好配合,并对城市中的市政、交通、水利等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我们说它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想将这一项工作良好完成,就要求多个部门相互协调。

二、城市雨水资源化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1.将城市洪涝转化为水资源

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情况,我们能够得知,一整年中降水最多的时间多是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且地区的不同,其降雨量也有着很大差异,各个季节中也存在有不均匀的情况。通常,每年的5-9月为雨季,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内,更容易发生内涝灾害。据相关气候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许多地区已然形成逢雨必涝的局面,已经较大程度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给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形成了一定威胁。例如,2012年7月12日的北京,就出现了暴雨灾害,此次灾害不仅很大程度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导致经济损失达上百亿。若是城市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收集、管理、储存雨水,就能使内涝灾害得以解决,并且,将雨水净化处理后,还能补充到城市水资源内。

2.有助于城市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绿地面积却不断缩小,进而降低了路面的透水能力,许多雨水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和利用,就排放到了城市管道之中,很大程度影响到城市中的自然水系,使城市水环境受到影响,制约了整个水循环系统的功能发挥。而通过对雨水收集系统的适当改造,以及合理建设绿地广场设施和人工湿地,则能更好地收集、存储和使用雨水,进而减少水循环对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更使城市环境得以保护。

3.有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

我们分析国内所报道出来的水资源污染事件,不难发现水资源最为突出的污染我那天,就是水体面源被污染[2]。面源污染其中的一种形式,就是城市道路的径流污染,当地面渗入雨水之后,经过汇集、流动,将受到污染的水体流向径流,这些污染将会严重污染到城市水资源,从而引发人们身体上的一些疾病。故此,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合理收集、存储和利用雨水,进而使径流量有效减少,使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控制,从而实现水体环境的改善。

三、国内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和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强制性不足

当前,虽然有较多涉及到城市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比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这些政策文件和法规标准,都提出应资源化利用雨水,甚至,在一些标准政策性文件中还提出比较详细的技术规范要求。并且,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政策标准,以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然而,就当前整体情况来讲,有关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奖惩性,更多是从方向上鼓励资源化利用雨水,如此一来,则给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实现形成了阻碍。

2.利用雨水相比于直接使用常规水源不具成本优势

当前的雨水利用项目,很多都是政府补贴或是直接投资建设的,旨在借助这些建设项目,能够给城市其它单位的雨水利用起到示范效果,从而使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内涝等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然而,对城市供水水源进行直接利用,相较于修建雨水利用工程来进行雨水收集等成本,水质更好、更为便利,成本也花费较少[3]。即便雨水利用工程能够利用雨水来使水资源得以节约,进而实现水费的节省,但相较于直接利用城市供水水源,并不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再加之雨水利用工程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且有着比较长的回收期,相关企业、单位在雨水利用工程的修建上,表现得兴趣缺失。要想促进城市雨水利用,还是要从区域尺度着手来改变土地利用格局,有机融合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

3.以“点”管理为主,缺少“面”的规划

从当前雨水利用上来看,一般采取建设雨水示范工程等方式,达到提升区域雨水利用效率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以直接收集利用雨水為主,在“点”上的管理不到位。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在雨水资源管理上有了新的变化,从以往的直接收集利用雨水与快速排出雨水逐步转变为对雨水的渗透利用上。近年来我国雨水利用上发展很快,大多是直接集蓄后利用,很少综合运用雨水集蓄利用与雨水渗透利用等方式,未能逐步建立起具备蓄、滞、渗、净、用、排等功能的雨水调控体系。此外,也没有结合新老城区城市建设特点,在雨水资源化利用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1.实施强制性雨水利用措施

现阶段国内雨水利用相关管理众多,但大部分是鼓励与建议等措施,在雨水利用方面缺乏强制性的规定,这样在开展雨水利用工作的时候,无法产生有效的震慑作用,强制力也不足。为了达到促进雨水利用的目的,需要通过多个部门加强配合,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解决传统雨水利用工作的点状式进行的情况,也保证实现有效的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要实施相关政策,在雨水的回收与利用过程中,要将城市建设开发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确定下来。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建项目与绿色建筑方面,应该明确强制性雨水回收设施建设标准,若是不能满足标准、验收不合格的情况,要实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在雨水利用上真正做到强制性。要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对强制性雨水利用适用范围进行拓展,让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强制性进一步得到凸显。

2.因地制宜利用城市雨水资源

对城市各区域来说因为在建设时间与开发理念上不一样,导致新老城区在开放特征上表现出较大差异,雨水利用载体条件不一样,侧重点也有差异,应该综合选用多种方法。以老城区为例,要将建筑小区、广场、停车场等作为重点雨水资源化利用区域,而对新城区来说,则需要将绿地、绿化带、公园、广场等生态绿地的雨水渗透作用体现出来,并充分利用建筑工地雨水。而对规划区来说,也要在规划过程中提升对雨水的利用率。

3.加强监管,在政策上加强激励

城市住建部门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与水利、环保和园林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城市雨水利用管理協调制度,将各部门在雨水利用管理的职责明确下来,相互之间加大合作力度,提升监管水平,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奠定良好条件。此外,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不仅要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也要从城建资金中出发,划出一部分作为水利工程专项奖励经费。对于已建成项目来说,要注重对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其尽快在雨水收集利用上进行改造,将市场机制的作用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我国在水资源上还显得非常匮乏,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上看,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为了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城市雨水利用上加大研究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此外,也要做好宣传工作,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氛围,为促进雨水收集利用工作的开展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永明、李文军.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把北京建成“活水城市”[J].前进论坛,2016(3):44-45

[2]韩曜蔚、董彬、尉海东.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及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4):51-52

[3]张宗农.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J].环境与发展,2018.30(1):90-91

猜你喜欢
城市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