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芮
【摘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新闻传播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面临传播能力的新挑战,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掌握前沿知识上下功夫,要在从“台”到“场”、从“一元”到“多元”、从“备稿”到“即兴”、从“播”到“说”的转变中,主动进行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从传播者转型为引领者,提升即兴直播的能力,增强运营活动的能力,让主流媒体更好地抵达受众。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格局;播音员主持人;身份转型;业务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25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深刻阐明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明确要求。新形势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以“四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要素的全媒体时代到来,为媒体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也为从业者注入了新动力。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的窗口岗位,同时也是党的宣传事业的排头兵和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和传播者。播音员主持人在电波里、屏幕上的形象不仅代表着媒体,从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党和政府。无论是国家大政方针还是基层民意民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广播电视得到广泛传播。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必须顺势而变、应时而为,积极探索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和近年来广播电视的传播案例,对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做一些探讨。
一、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能力的新挑战
全媒体是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更是从业人员要做的大文章。“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全媒体传播格局需要打通渠道,让主流媒体能更好地抵達受众,让主流声音能掷地有声地传播主流价值,处在新闻传播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是面临传播能力的新挑战。
播音员主持人是有播音主持、采访、编辑等多种业务能力,在广播电视中作为主导,出场为受众主持节目的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工作语言为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主要是运用汉语普通话穿针引线。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的品牌资源、稀缺资源,自带流量,是广播电视的“门面”,是媒体内容呈现的最后一环。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生活呈现诸多新特点,个性化、分众化、场景化、体验化。演播活动呈现新的特点,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媒体生态也产生了诸多转变,固定变移动、大屏变小屏、话筒端变客户端、随身听变随时看,不进入掌心就很难抓住人心,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播音员主持人。
目前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移动互联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使传统媒体话语的优势,即‘自上而下的‘垂直性关系被改变,‘话语权变得充分开放和自由”[2],这也促使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不断走出概念,落地生根。比如新华社的“现场云”,它以在线生产的方式为全媒体转型提供了技术融合方案;“《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这样的新媒体产品,则为主流叙事的生动言说开辟了新思路;而县级融媒体中心陆续建立,更表明融合发展的更大格局正在被打开”[3]。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从源与流两个方面发力媒体融合,才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要在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上下功夫。面对稍纵即逝的受众,为吸引受众眼球、抓住受众的好奇心,选取好有用、有趣的新闻之后,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对内容进行二次编辑、重新进行故事化的解构,提炼出金句,增强可听性、趣味性,不断发问、解答,使节目跌宕起伏、抽丝剥茧,不断揪住受众的心,让他们欲罢不能。同时,还需要在技术表达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在讲述中充分运用图表、数字、故事、评论等形态,引入图片、音频、视频、VR、AI、H5等多种技术形式,让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有效传播、直抵人心,从而提升点击率、阅读率、点赞率和转发率。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要真正实现从互联网X迈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深度融合,还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和实践。播音员主持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掌握的所有手段:图片、文字、录音、抖音、视频直播,广播媒体要特别重视大幅度提高短视频的创作和应用能力,更好地使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在网络传播阵地成为引领力量。播音员主持人还要始终保持技术敏感,经常与技术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及时将VR、AI等新技术融入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全过程,提升全媒体传播效率,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推动作用。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掌握前沿知识上下功夫。新闻媒体必须走在时代前沿,作为处在主流媒体传播第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对新语汇、新技术、新理念的理解是捕捉时代节奏的基本能力。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代同频共振。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重要的是要有一双能洞察时代风云变幻的慧眼。大千世界,世事纷繁,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铺天盖地而来,令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以拨云雾见青天的眼光,才能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才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
二、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方式的新要求
对于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也将时间的进程大大压缩。时代的加速度不等人,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会越来越快,处在传播最前沿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以融合的心态拥抱变化的技术,以融合的姿态传递不变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主动适应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方式的新要求。
一是从“台”到“场”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是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线性传播,是“台”的概念,从A到B的单向传播,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台”上,观众端坐“台”下。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是“场”的概念,是非线性传播,而且是环形系统传播,传播者和受众都在一个传播场景里,双向互动性强,时刻强调共鸣、互动、体验,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面,如在其中。从“台”到“场”,不仅是传播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传播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时刻有在现场的状态,与看得见的受众和看不见的受众实时互动,要充分照顾到受众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但又不能没有底线地“迎合”受众,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和引导作用,形成主流媒体的舆论场。
二是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是一元化传播,你是广播主持人、他是电视主持人,你是文艺节目主持人、他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我是网络主持人。全媒体传播格局下,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既能主持文艺节目又能播报新闻,既能现场直播,又能成为幕后英雄,还能在客户端、社交媒体上成为意见领袖。
三是从“备稿”到“即兴”的转变。传统媒体传播,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写好稿子,讲究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等备稿六步。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从六步备稿到无稿主持,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快速反应、即刻播出。这需要的是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出口成章、张口即来。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节目给定的极短的时间内,对有声语言进行组织、进行适当评论分析、控制整个节目的进程,从而把握节目的尺度,做到用词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意思清楚。孙楠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时突然退赛让全场愕然,主持人汪涵临危不乱,在大家还没缓过神时,他就已经想好救场的串词,话语间没有任何个人情绪,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孙楠的选择,也维护了整个节目的完整度。
四是从“播”到“说”的转变。全媒体时代,播音变成了说话,播音重在规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说话重在内容,注意交流、讲究平等。这种从播到说的转变,还要找到说的方法,说的内容必须是真材实料,不能是虚妄的;与对象的交流必须有真情实感,要有情感有温度;讲的道理、理解态度必须有真知灼见、独到的见解。中央廣播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词堪称典范,“如被一个孩子唱着《春夜喜雨》的一幕感动时,她脱口而出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4]。这些自然流露和情感挥洒,基于主持人较强的文学素养和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这些诗词韵律从董卿的嘴里说出来,语气和表情上的外在呈现才如此准确到位,达到入耳入心入脑的效果。
三、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5]“增强‘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队伍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作风面貌的高标准和严要求”[6]。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脚力不仅仅是‘走基层,还要了解网上民声、掌握网络舆情,而‘笔力也不仅仅只是妙笔生花,还要学会拍视频,甚至当导演,不断尝试探索为新时代的网络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内容,练好‘十八般武艺”[7]。努力成为全媒型新闻工作者,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8]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谁能顺应大势引领全媒体时代,谁就有把握占领主动。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在浪潮中勇立潮头,勇于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按照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能力和传播方式的新要求,积极探索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展现新风貌和新气象,赢得新发展和新未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媒体人的贡献,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耀眼的精神高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快、传得更远、传得更深入。
一是从传播者到引领者。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空间从平台变成场景,受众变成用户,播音员主持人不再是简单的传播者、传声筒,必须是全媒体舆论场的引领者,要成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善于与用户互动、沟通,会交流还要会交心。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媒体用户是需要服务的,服务是要跟踪的,服务要及时、快速、充分、主动,播音员主持人要有和用户互动的能力,要发现用户、培养用户、激活用户、变现用户,使用户最终成为主流媒体的流量和粉丝。当前,新媒体和社交媒体背后有许多看不见的利益集团,有许多“陷阱”和“水军”,情况复杂,鱼龙混杂,播音员主持人不要被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舆论场“绑架”,不能被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牵着鼻子走”,不能沾沾自喜于粉丝量和网上的评论,要保持清醒,时常冷静,要把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真正作为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工具,为我所用、融合有道、有所作为。河南交通广播品牌节目《南方谈交通》,先后开通了以“南方谈交通”为名称的官方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媒体账号,每天上传节目的相关信息,不断吸引和扩大粉丝群,建立了10个500人微信群,开启了《南方谈交通》的“圈层时代”。制作的1000多期交通安全单元节目通过“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音频聚合平台推送,传播交通法规,化解听众怨气。
二是从六步备稿到即兴直播。从选题到写稿再到备稿要准备良久、从容不迫、长篇大论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遇到突发事件、重大新闻随时能出镜、随时能发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有即兴直播的能力。要练好笔头子、嘴皮子,练出现场感,时刻保持直播状态。一分钟能讲清一个故事,两分钟讲明一个道理,三分钟形成一个逻辑话语单元,这就叫即兴播报。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广博的文化知识,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要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好书,诵读经典,读百科全书,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格局,见多识广。“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知识底蕴可以让主持人更自信地在节目中发挥。
三是创作节目到节目活动。广播电视已经过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年代,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线上做节目,线下搞活动”,善于将自己的节目推介开来,在不同的场合都能组织起线下活动。主持人把节目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传播,自己包装节目,自己推介产品,运用自媒体,把人脉调动起来,找出流量洼地。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主持人播报、主持完节目是新的开始,工作日根据受众和节目特点设计活动并在线上招募观众周末现场执行,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扩大节目影响力,增强美誉度。河南交通广播《阳光美食团》栏目,除每天线上一个半小时直播外,三位主持人创意策划了春季养生、夏季烧烤、秋季龙虾、冬季火锅品鉴活动,还有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复古派对、围炉大PARTY等霸王餐系列活动,打造吃货的美食狂欢盛宴,提升用户黏性。线上产品和线下活动遥相呼应,扩充朋友圈并将之抓紧、变现,有效带动了受众和市场。
四、结语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播音员主持人要在增强“四力”中着力提升业务本领。既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又有深刻洞察的头脑,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能力,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提高全媒体采编能力,成为全媒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做到以有意思的方式来演播有意义的内容、以有态度的方式来传播有热度的新闻、以有品位的状态来表达有趣味的事件,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多使用用户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让节目和产品更加吸引人、打动人,传得开、传得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
[2]于晴.对网络脱口秀走红原因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6(4):80—82.
[3]何鼎鼎.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N].人民日报,2018-09-11.
[4]段晓华.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如何实现栏目品牌再造:试以《朗读者》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7(5):69—71.
[5]新华网.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l,2018-8-22.
[6]人民网.王一彪:不断增强“四力”妙笔书写新时代[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16/c1001-30559273.html,2019-01-16.
[7]新华社.中国记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N].人民日报,2019-01-17.
[8]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4.
(作者为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总监助理、主任播音员)
編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