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含
摘要:本文将以冈特兰堡和西蒙切尔斯特世界平面设计师为例,通过对两位大师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个人经历的研究,透过设计作品看到大师们的设计手法和风格,结合背景和经历来探究他们每个人隐藏在招贴设计作品后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情感。
关键词:招贴设计;设计背景;艺术设计;美学
一、招贴设计的时代背景
1.兰堡时期德国的设计大背景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资本主义获得了高速的空前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得到重视,开始出现职业设计师,一个特有的设计学派形成。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师莫霍里·纳吉受到俄罗斯建构主义的影响,强调了设计中几何结构的不对称平衡,并用抽象照片拼贴形成了现代感,对后来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纳吉的学生赫伯特拜尔毕业后,致力于字体的改革,创造了一系列以非装饰线条和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新字体,并将其应用到海报设计中,形成简洁、有力的风格。拜耳辞职后,朱斯特施密特主持了包豪斯学校的平面设计和字体设计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诗意的视觉表达。它的视觉处理是通过摄影图片的拼贴组合来实现的。与注重视觉功能的包豪斯的理性设计不同,“诗意”不仅与版式的布局和构图有关,而且更注重设计者的个人思想和海报设计的高度。作为德国新招贴派代表,追求“诗意”的设计师被称为“视觉诗人”,兰堡是新招贴设计的代表人物。
2.切瓦斯特时期的设计背景
瑞士国际主义风格对美国的海报设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大企业开始向全球扩张。他们需要一个平面设计风格,可以对他们的国际交流有所帮助,很多企业急于在那个时候树立新的企业形象,迎合海外市场,从而打开世界销售的大门。美国的设计师们运用国际主义风格设计海报,并且融入自己的性格元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出现了纽约的“平面设计学校”。保罗·兰德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他对设计有着自己独有的看法,他认为他所做的设计应该是功能主义与乐趣相结合的,不能摒弃功能也不能放弃生动性。在1984,兰德为IBM设计了图像海报,用眼睛、蜜蜂和单词"M"替换了公司的标志,表明IBM一直在关心消费者,努力工作和创新多年。它是美国海报学校的经典,具有简洁、生动、幽默和准确的信息。受保罗·兰德设计手法的启发,纽约设计师开始将欧洲理性与美国的活泼性在海报设计中结合,注重版面布局结构,并且考虑传达的清晰度。在这种带动和改动下,这所学校所推崇的风格逐渐成为美国设计的支柱。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一群美国设计师组成了“图钉”工作室,他们在海报中放入了摄影作品和运用插画的方式重新对招贴海报进行拼贴,在这些作品中表达他们想要告诉观者的。他们非常重视各种设计元素的协调、活泼和自由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模仿。西蒙作为其中的一员,6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与当时主流设计风格格格不入的“怪诞海报”,海报中的人物和字体被加工成曲线,色彩鲜艳华丽。
二、设计背景对设计作品的影响
1.兰堡的个人经历与作品赏析兰堡出生于二战前夕,毕业后,他从事了设计行业,同时,他创办了摄影工作室,后又担任平面设计教授。总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立场,这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的一种激情:一种正直感以及通过对话而产生的洞察力。作为60至70年代欧洲最杰出的海报设计师之一,除了家庭原因之外,民族文化也影响了兰堡,卡塞尔大学的导师对兰堡的设计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看来,设计本身并不带政治色彩,这是一种政治局面。他总是能够通过他的作品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他的戏剧海报也包含了一些现实主义戏剧的尖锐评论。
他的代表作《奥赛罗》戏剧海报,一张普通的图片似乎被风吹到篱笆上,篱笆代表了无法超越的界限,篱笆后面有一块地,官方要高价出售,牟取暴利,为此要拆除一个工厂,人们上街示威游行,反对投机,官方不得不派警察对游行的大学生和其他群众进行镇压。黑人的头像表示敌视外国人,同时也表示雇佣兵。当时的法兰克福的广告画无须加注。观众根据绘图符号、画面、背景及剧情发展综合考虑和理解广告画的现实意义。这张残缺不全的照片好像偶然被风刮向篱笆,它与报纸、广告、广播电视这些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消息有着某种联系,因此不同的观赏者肯定有不同的联想。在华沙举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许多老年人静静地伫立在这张广告画的面前,他们看到了砖房子、一片败落的景象、破烂的照片,心里十分难受,也许他们在广告画中找到了他们过去所经历的一段往事。这些戏剧海报对于经历过大学生运动的几代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纪念品。兰堡为戏剧《现在剧又开演了!》所做的招贴画,画中人物是胸前背后挂着广告牌子满街走的人,这是失业的迹象。他的背后是巴黎公社终结的大楼,用来影射布莱希特的剧本。这幅招贴画表现了历史上有过的社会对立的情况在当时的法兰克福又重现了,在最近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件作品更值得重視。
2.切瓦斯特的个人经历与作品赏析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插图黄金时代因为摄影等新媒介的发展和使用,而逐渐走向衰退。摄影具有真实、准确、迅速的特点,得到广泛的读者的欢迎,摄影的普及终于结束了美国插图的历史。与此同时,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西方普及流行,促使一些平面设计家企图改变刻板面貌的新发展趋向出现,出现了新一代的设计家,开始注重个人的观念,更加注重平面设计与艺术形式的结合。平面设计的感性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年轻的美国一代平面设计师开始利用摄影和插图的结合来设计新的图形作品,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成为美国平面设计派别的奠基人,后来也成立了“图钉”设计事务所。虽然后面有人员的更替,但是这个设计所的设计核心一直存在,并且形成独特的风格。图钉在设计观念上、设计技法上都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带来了影响,平面设计一向是以互相区分开来的平面元素,比如图形插图、文字字体、标志等进行版面排编。
切瓦斯特和兰堡所设计的招贴作品都富有自己的个性与想法。切瓦斯特使用线描与色彩平涂的方式以及卡通化的造型来阐述个人观点,并且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性格特色,让商业与趣味性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兰堡则是一位相对写实的设计师,他大部分的作品是用来映射社会现状。他们在作品中都具有幽默的元素,这也成为了他们作品的特色标签。将物品或人物的某部分用其他的元素来置换,形成新的视觉效果,使图形产生了新的含义。
三、设计美学思想
切尔斯特的设计作品透露着自由活泼的情感元素,他在表达艺术美和传达功能性上做到了完美的统一,在作品中融入情感与思想,既没有丢失招贴海报的实用性,又呈现了美的理念,为当时的平面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兰堡则是受社会影响最大的设计师,他的作品透露着他执着的性格,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空间感的制造或者是对展现形式的转化都透露着张力,和切尔斯特一样,都追求自由化的情感色彩。兰堡将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相结合,这种方式也为世界的设计趋势带来了新力量。
这两位设计师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的设计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对设计也有自己的见解;但西方的思想却共同作用在他们身上,自由、个性的标签都存在于他们的作品上,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思想,追求创新的特性则是他们美学思想上的共性。
参考文献:
[1]闫承恂.浅谈欧美招贴设计的主要流派与风格[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6):57-59.
[2]李甦.世界平面设计师选介(二)[J].美与时代,2013(6):5-8.
[3]陆珺.谈各艺术领域中的视觉阴影[J].大众文艺,2014(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