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探究

2019-06-28 00:18邓婕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适应能力必要性

邓婕

【摘 要】 大学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均要求要求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其方法主要是: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丰富校园文化,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等。

【关键词】 大学生;适应能力;入学教育;必要性;方法

一、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的内涵

“适应”一词最初源于生物学范畴,是指生物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中的“适应”一词,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来谈的。在心理學中,适应是指个体心理在一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进行调整,并反过来对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动态平衡过程。[1]在社会学领域,适应表现为个体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改变、调整自身的内在认知和外在行为,从而适应社会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的过程。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和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了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新生大都是第一次面对集体生活,远离父母,很难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帮助。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正是从新生入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新生开展短暂的集中适应能力教育和长期的引导,帮助大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环境,从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引导大学生调整自己对大学认知状况,引导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自身,借助大学校园的学习契机,实现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1)身体机能健全,内心尚不成熟。人的心理特点与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的年龄呈现出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而言,人的一生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作为大学新生来说,大多数新生在入学时已经年满18周岁,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远远不相符。虽然人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但是由于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还没有完成,大脑的抑制和兴奋过程不平衡,因此大学新生的心理并未发育成熟。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他们自身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调整好角色的转换,使他们从心理上走向成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感情丰富,情绪易受波动。大学新生正处于青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内心敏感,情感丰富。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与众不同,这些强烈的需要导致他们情感体验丰富而深刻,使他们不论在日常生活、学习还是交往中都带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但是,大学新生的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的认识水平、调节能力还不够,因此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通过对新生进行入学适应能力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化解因难以适应新生活而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

(3)追求独立,但缺乏能力。大学新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远离朝夕相处的家人,独自开启新的校园生活,他们的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强烈需要得到社会认同,自信心、自尊心都大大提高。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赖父母,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完全独立。由于他们在大学以前的生活基本以学习为中心,其他的一切事物都由家人包办了,这就导致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显得尤为欠缺,无法独立的面对大学生活,而这种阻碍又会延伸到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从而严重影响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因此,入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教育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2、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存在差距要求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大学新生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选拔,怀着无限憧憬跨进大学校门,他们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无限的期待,无限的理想与抱负。然而,理想并不等同于现实,大学并非他们想象中的样子。无论是校园坏境、文化氛围、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专业认知等等方面,都和预期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并且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凭借的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这种客观差距还延伸到了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也就是对自我的期望与现实中的我的差距。由此而产生出了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痛苦和失望,甚至有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因此,这时候对新生在心理和意识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新生主动融入新环境当中,尽快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非常重要。一旦无法快速适应大学环境,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大学生活质量。

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减轻高校在心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在教学方面,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主要体现在对专业认知、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学习。适应了大学环境的新生会呈现出积极向学的景象,有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学校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管理方面,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包括学习学生手册、公寓管理规章制度、学位管理制度等等。这有利于发现新生存在的诸多潜在问题,有效预防问题的扩散,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

三、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的方法

1、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随着高校班级数量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给教师队伍带来了比较大的压

力。身处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分散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学生的需求。相比于老师来说,身边的同龄人在进行新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时更具有优势。他们生活环境相似,不仅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也有极大的相似性。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他人交流分享,相比于灌输式的说教,大学新生更愿意效仿身边优秀的同学。[3]

(1)优秀学生榜样示范。优秀学生作为学习态度端正、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他们大都在各年级、各专业担任着学生干部的职务,一方面他们是学生,另一方面他们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因此,这些优秀学生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职责外,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他人,用人格魅力拉近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了解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为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杰出校友榜样引领。杰出校友作为毕业生群体的佼佼者,无论是学习经验还是实践阅历都比低年级学生丰富很多,他们的大学成长经历对于新生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作为“过来人”,这种身份无形中会拉近与新生的距离,从而引发他们的崇拜感,他们会更容易卸下防备,更愿意吐露心声,在交流中更好的进行大学适应能力教育。一方面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合理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尽早规划职业生涯,找寻今后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引导新生全面认识大学生活,鼓励大学新生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兴趣探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新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中,找到了发展方向,将会大大提升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从而减少焦虑和迷茫,为大学新生活的开启创造良好的开端。

2、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4]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正是他们所向往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吸引新生积极加入社团组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充实课余时光。通过社团活动建立起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新生的归属感,引领新生走出迷茫,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

为了帮助大一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稳定的度过这段“调整期”,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发挥家庭的重要力量。学校很难顾及到每一个新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5]因此,需要通过父母帮助孩子在观念和心理上及时调整以往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与学校积极配合,构建起家校联动机制,共同做好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大学适应期。

(1)搭建家校联系平台,及时沟通交流。高校和家庭之间不应是彼此孤立的,而应该加強交流,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家庭亲缘关系的优势,打破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状态,创新沟通方式。通过以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搭建家校联系平台。由辅导员作为平台的管理者,以学生干部为重要支撑加强对平台的运营、和管理,通过该平台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实现双向联通。

(2)增进家校联系,参与学生成长。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增进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新生家长会、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活动为契机,邀请家长参与,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入学生校园生活,见证学生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优势,开展主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全方位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校园,帮助他们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化、系统化的开展工作。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入学适应能力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吸引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7.

[2] 王洪鹏.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D].广州:中山大学,2009.4.

[3] 赵鹏.学长制在高校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优劣分析及建议——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5(2)115-117.

[4] 李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及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01.

[5] 罗丽琳,朱琳.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164.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适应能力必要性
雷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