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时代背景,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内容:保护生态文明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生态文明体现了党的宗旨使命意识;环境生态建设体现了生态的法治观和制度观。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定位、新要求和新举措等,深刻回答了在历史新定位下我国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具有巨大的理论支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时代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新的时代会孕育产生新的思想,新时代会催生新的理论,新理论也会引领新实践,正是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下,面对生态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产生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1]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直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问题,更是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物质文化之下,而是不断扩展到了经济、文化、生态和教育、公平等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习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起点上,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换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2、处在重要历史时间点交汇上
当前,中国的发展处在重要的历史交汇期上,处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时期。在报告中对此作了细致的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在这个阶段抓重点、补短板,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不断抓主要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完成:一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时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二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这样的历史时间点促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内容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包含了许多与各个方面相融合的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
1、保护生态文明就是保护生产力
在生产实践中,传统的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们保护和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却忽视了人类对自然的严重破坏。以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就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然而在生产实践时,人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下,破坏自然环境,从而也影响到自己的生存环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在思想意识上确立生态环境就是一种财富,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促进绿色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形成,把绿色的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从而形成更加强劲有力的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决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速度,要在思想意识上和实际行动中体现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保护生态文明体现了党的宗旨使命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乎人民福祉、经济发展,更是關乎党的宗旨使命意识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不乐观,这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就不能很好满足人民需要,就解决不了在生态环境下存在的差距和矛盾,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关乎党宗旨使命的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如果一个执政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难以满意,那么它就很难取信于民,一个失去人民支持与信赖的政党,就像离开了水的鱼,难以生存发展。
3、环境生态建设体现了生态的法治观和制度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危害生态环境的因素增加且复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更加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不断突出。面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已经基本建立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的创新,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高压线。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制度、生态源头保护制度、生态红线制度、“河长制”、“湖长制”、“环保一票否决制”等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比较繁琐,首先要设立管理和监督机构,并且一定要统一,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能,这将有利于生态文建设的总体考虑以及加强相关组织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中,法治观和制度观一定要着重体现出来,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序进行。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探索的结果,同时也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表明我们党的生态文明观日益成熟,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独特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指导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新思想。[4]这一科学思想在生态文明指导思想中,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理论创新,在日趋成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逐渐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2、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和标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新时代条件下面临的复杂环境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指导,[5]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平,以此来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向更加美丽的方向发展,加快建成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作为指导我国生态文建设的重要思想,它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诞生的,这一思想既能够促进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人民一个碧水蓝天,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吴琼.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6)12-15.
[2] 赵建軍.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N].中国环境报,2018-06-07(003).
[3] 王婷婷.内涵体系·理论特点·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6)4-7.
[4] 刘越,吴舜泽,俞海,张紫竹,明媚.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渊源与突破[N].中国环境报,2018-06-18(003).
[5]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5-396.
【作者简介】
王 昆(1993.3—)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