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策略

2019-06-28 00:18罗功宇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分析

罗功宇

【摘 要】 文章概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从文学语言的意像,中国文学语言手法,中国现代文学本土化等三方面探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语言策略。

【关键词】 分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语言策略

由于语言文学的发展,语言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一套标签,恰恰相反,人们开始通过语言概念之间的差异来理解世界。而现代主义文学是文学史上横跨20世纪的主流文学之一,也是近代世界文学影响力巨大的文学艺术,其思想甚至涉及到哲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变化的前提下,伴随着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并广泛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一、現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现代主义文学属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大多不以再现生活为主,而是提倡从人们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出生活的压迫和人性的扭曲,其作品中大多是人物变形、故事荒诞、主题绝望的,由于其对象为主观内心世界潜意识中的自我,所以导致了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心理化与表现欲,简而言之就是心里主义及表现主义。

2、现代主义文学的内涵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本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述都是从“现代性”出发,很多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都具有其本身的“现代性”内涵。如:本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和沈从文,一个是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上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要求精神解放,另一个则是通过传统文化反观现代主义的文明,其更加注重民族精神的重造。因为两者所注重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则其所展现的现代文化思想也有所不同。但是无论从那个角度上看,都是对现代文学中所展现的现代性内涵有了深远的影响。

3、现代主义文学的分期

现代主义文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限,主要为以下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的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主义。而第二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在19世纪90年代起,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正式开始并在1920年代达到了巅峰,这期间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经济问题及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开始衰退,虽然有短暂的复苏,但由于思想的转变,现代主义变为了充满矛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新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这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有学者提出应将现代文学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审视中国文学。[1]学术界认为,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确立的现代文明,是所谓的西方文明,又是文学现代化的成果,现代性在世界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统一世界史,这是西方文学向贫穷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强行输入现代性的结果,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落后国家不得不承受的屈辱历史。尽管如此,中国的救亡图存重任,使得中国在引入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又保留了中国民族的独特性,在抵御西方霸主权的抗争中,逐渐走向世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所存在的现代性是与中国现代社会本身性质紧密相连的,却又是复杂而互相矛盾的,这种“被现代”的文明进程,使中国人始终承受着民族失落的沉重负担。救亡与复兴,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自我转变的力量来源。重振民族尊严促使着中国现代社会将“被现代”转变成本土的“自觉现代”。于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理念的作家。高举科学理性的旗帜,以文学创作实现救亡和启蒙;以纯粹的西方现代性人文理念,在文学中表现美的独立、自足、理想色调像;怀着中国传统的古朴和诗意美,重塑美善的中国民族性等等。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用语言来表现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上都对传统现代文学进行了改变与革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描写手段、抒情方式及结构组成这几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创造与改变。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从“被现代”转变为“自觉现代”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的艰难历程,也造就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化不可复制的重要文学特征。

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语言策略

1、文学语言的意像

意像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作家主观情感与事物具象的统一,是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而产生的艺术表象,是以表达观念、寄托象征、表明哲理为目的一种深层文学语言,是现代文学中西合璧的典型。现代主义文学语言对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有意识的解构过程中,意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诗歌意象的超凡脱俗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结合变质的产物,我们对意像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完成文学语言对生活语言有意识的解构过程中,意像是构建审美的主体。常见的意像主要有通感意像、列锦意像、对比意像以及比喻意像等等,文学语言中,意像美可以凸显个别语句的可感可视性、显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理、暗示象征某些观念或哲理,是现代文学语言策略更深层次的应用。

2、中国文学语言手法

(1)断裂法。为了产生一种新异、突兀、陌生的艺术效果,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经常喜欢用断裂的语言技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气氛。断裂法是打破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一些连词、助词以及缺乏主要内涵的词语删去,只剩下明白的意像直接排列组合,这种断裂法使语言更加凝练、含蓄,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更多的内涵,而且语句断裂而留下的大量空隙,形成一种跳跃的空间,形成了一种空白美,给读者的感受与体验增加了难度,提供了一种朦胧美的享受。这种断裂法是我国诗歌中早已有的表现手法,后经过西方误读吸收而成为意象派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和原则,致使现代的断裂法成为了一种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具有现代色彩的语言策略。

(2)反常化。日常语言遵循语法规范,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常规化,而文学语言则打破这种常规,呈现出多边形和反常化。反常化的内容有真实再现本质、揭示主旨、题材表达等艺术启发功能。反常化作为审美艺术时有震撼、神奇、智慧、有趣的审美愉悦功能,作为反常态艺术,有着很多重要功能。[2]现代主义文学为了打破旧形式所产生的感知自动性,就需要采用反常化,创造出新的形式,使人们的感知回到最初最准确的观察中去。反常化实际就是打破已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表达形式,产生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正因这种陌生感,反常化就成为了以重视主体感为主的重要表现手法。

3、中国现代文学本土化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语境中,文学观和创作倾向,有着特别的存在形式,中国现代文学的本土化使现代文学更加具有主观玄想、心灵象征、创作意识自由的特色。在中国社会,个人主体自由被挤压到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群中,他们的话语是残缺且扭曲变形的,某些偏离社会功利主流意识的作家在吸纳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孕育的文学理念的同时,也冀望达到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理性主义等资产阶级社会价值,来矫正当代承袭自传统价值体系、具有压迫性的社会伦理规范的目的。[3]中国本土化的现代主义文学倡导自由、个人主义精神的审美理论,这些多元化因素的产生表现了主观个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的特殊性和变异性,使得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本土化是在世界现代文学中生存发芽的重要策略。

四、结语

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丰富的语言形式,包含着作者精神的鲜明特征,表现着个体的文学风格。文学语言发展改变的本质就是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对世界不断发展变化的探索和对思维认知的优化。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语言要了解文学语言逻辑运行的真实依据、规律和特征,分析它的主要语言策略和表现形式,使诗意逻辑成为可以有所言说的理论范畴。

【参考文献】

[1] 韩伟.从现代文学研究到民国文学研究:观念转变与范式变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 刘法民.论怪诞审美形态的普遍功能[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3] 张武军.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01).

猜你喜欢
中国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