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2019-06-28 09:50:14曹美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平均速度体位下肢

曹美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2)

作为产妇多发性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患肢麻木、疼痛以及肿胀等,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导致患肢功能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会加大其出现肺动脉栓塞等严重病症的发生率,对其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接受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380例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纳入标准如下:病情均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肢体能够自由活动。排除标准如下:合并其他原发性疾病以及严重感染患者;子痫或者先兆子痫患者;入院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征象患者[2]。入选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比组(n=190)和观察组(n=190),对比组产妇年龄21-41周岁,平均(29.1±4.4)岁,孕周 32-39周,平均为(36.7±2.1)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40周岁,平均(29.0±4.2)岁,孕周 32-39周,平均为(36.3±2.2)周。入选产妇经分组后其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比组产妇提供环境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以及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为观察组产妇提供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如下:

1.2.1 主动运动指导 为产妇提供双下肢主动运动指导,主要包括脚趾关节跖屈以及背屈运动、足踝关节主动跖屈和背屈运动、腓肠肌收缩训练、膝关节屈伸运动、臀大肌以及股二头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每个动作重复进行10次,运动频率以3次/日为宜,缓慢、轻柔进行活动,运动过程中询问产妇主观感受,防止训练强度过大引发不良反应[3]。

1.2.2 呼吸运动指导 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每次呼吸周期以5-10个为宜,每日练习4次,指导其有效咳嗽,提前向剖宫产产妇讲解正确的腹部伤口按压方法,可使其疼痛感得到明显减轻,以产妇不出现心慌或者感到劳累为宜[4]。

1.2.3 产时体位护理 分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将产妇双腿置于支腿架上,尽量屈髋外展并旋转托腿板180°,在产妇小腿肌肉丰富部位放置托腿板以取得支撑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持小腿处于近水平位[5]。

1.2.4 被动运动指导 取产妇平卧位,指导其将双下肢抬高并使之与床面保持20°,连续训练5次;进行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运动以及环转运动;进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以及腓肠肌按摩,自远心端按摩至近心端,每次以5至10min为宜;协助产妇进行膝关节屈曲运动。运动过程中必须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训练强度。

1.2.5 产后活动教育 分娩后早期若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即可指导其进行趾关节、踝关节以及咳嗽、呼吸等主动运动,若产妇意识尚未恢复清醒,可帮助其进行双下肢被动活动,分娩后24h可指导其下床活动,同时严格控制活动强度。

1.3 观察项目

比较2组产妇产后72h、产后120h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速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应用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9.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比较2组产妇产后72h、产后120h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峰速度

产后72h以及产后120h观察组产妇血流平均速度以及血流峰速度均明显较对比组产妇高,2组产妇产后72h、产后120h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2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对比组共计11例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5.79%,观察组共计1例产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0.53%,2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以及产后120h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峰速度(±s)

表1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以及产后120h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峰速度(±s)

分组对比组(n=190)观察组(n=190)t值P值血流平均速度(cm/s) 血流峰速度(cm/s)产后72h 30.22±4.21 39.89±4.56 13.297<0.05产后120h 29.43±5.66 38.1±5.69 11.724<0.05产后72h 30.57±5.66 42.26±7.20 10.153<0.05产后120h 30.21±6.24 40.02±7.85 8.411<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引发因素包括血流速度缓慢、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状态等,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活动量明显下降,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变慢;患者管腔狭窄加大血流周围阻力并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体内出现炎性介质以及细胞毒性物质会造成血小板聚集并加大血流阻力[6]。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有助于促进肌肉收缩以及血液回流,避免下肢静脉内出现血液瘀滞现象,可使炎症因子得到明显减少,同时还可使静脉内压力得到明显降低,提高静脉回流的通畅性[7]。

此次研究中,2组产妇产后72h、产后120h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5.79%,观察组总发生率为0.53%,2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长剑研究[8]表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应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的产妇总发生率为0,与本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接受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产妇静脉血流状态,同时还能够使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猜你喜欢
平均速度体位下肢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知识巩固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探究物体的平均速度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把脉平均速度的测量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