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病人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2019-06-28 02:52李志尚蔡海荣黄永莲黄钜明张为章陈冬杰陈伯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湿质气虚血瘀

李志尚,赵 帅,蔡海荣,黄永莲,黄钜明,张为章,陈冬杰,陈伯钧

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有动脉的非炎症性、增生性和退行性特征的血管病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中医体质学说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各类人群生理病理改变,解析疾病变化,同时探讨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指导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学说[2]。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的健康疾病和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探索人类体质的方法要综合整体,这些方法不仅要探究人的形态结构,也要探究生理、代谢和心理等各方面,这样才能综合地认识到各类型人体质的详细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人体生理病理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及联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体质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疾病的预后及转归。本研究对450例动脉硬化病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动脉硬化病人体质分布情况,为中医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体检科及心血管科、广州市黄埔区长洲社区医院、深圳龙岗区中医院诊断为动脉硬化的450例病人,以既往 B超、胸片或 CT提示存在大动脉硬化(包括主动脉、颅内动脉等);或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提示动脉硬化;或依据《超声医学》第4版[3]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0 mm或有粥样斑块作为判定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动脉硬化的诊断;②年龄40~65岁;③合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之一。 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患有精神病者。

1.2 研究方法 利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调查问卷[4],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中医体质量表两部分。 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的收集由固定的调查人员询问、记录;中医体质分型与判定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进行判断,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资料和数据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频数表示。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动脉硬化病人450例,年龄40~65(56.3±6.53)岁;男212例,女238例。

2.2 动脉硬化病人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450例动脉硬化病人中,主要以痰湿质(22.7%)、血瘀质(21.8%)、气虚质(15.6%)、湿热质(14.2%)为主,这4种体质占74.3%;而阳虚质(10.2%)、阴虚质(6.2%)、平和质(5.3%)、气郁质(4.0%)所占比例较低。未发现特禀质。可见动脉硬化病人是以偏颇体质为主,占94.7%,具体体质类型分布详见表1。

表1 450例动脉硬化病人体质类型分布

2.3 动脉硬化病人兼夹体质的分布特点 动脉硬化病人的体质以兼夹体质为主,单一体质病人占22.7%,兼夹体质病人占77.3%,在兼夹体质中,主要以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详见表2。

表2 450例动脉硬化病人兼夹体质类型分布

2.4 不同体质动脉硬化病人性别构成比较 经非参数检验后,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动脉硬化病人性别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95,P<0.05)。动脉硬化男性病人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7.4%)、血瘀质(21.7%)、湿热质(18.9%)多见;动脉硬化女性病人体质分布以血瘀质(21.8%)、痰湿质(18.5%)、气虚质(18.1%)、阳虚质(15.1%)为主。详见表3。

表3 不同体质类型动脉硬化病人性别构成比较 例(%)

2.5 不同体质的动脉硬化病人年龄构成比较 参考中国年龄分段标准:壮实期40~48岁;稳健期49~55岁;调整期56~65岁。40~48岁动脉硬化病人体质类型分布以痰湿质(28.8%)、 湿热质(21.2%)、气虚质(15.2%)、血瘀质(15.1%)为主;49~55岁动脉硬化病人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2.9%)、血瘀质(19.5%)、气虚质(16.1%)为主;56~65岁的动脉硬化病人体质分布以血瘀质(24.4%)、痰湿质(21.1%)、气虚质(15.4%)、湿热质(13.9%)为主,不同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95,P=0.102),考虑可能是因为入选的样本均是中年人,年龄较集中。详见表4。

表4 不同体质动脉硬化病人年龄构成比较 例(%)

3 讨 论

动脉硬化可导致动脉血管壁变厚、增硬,弹性丧失、管腔变小,血管分叉、弯曲及狭窄部位更易发生[1],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进展性疾病。研究发现,动脉血管功能结构病变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普遍的病理学基础[5-6],一旦动脉血管硬化,弹性降低、内中膜增厚,导致人体某部位缺血,从而导致冠心病或脑卒中等。早期动脉硬化无明显不适,致病程延长,未加以重视。但是,动脉血管弹性、阻力等许多反映血管功能的生理参数却在不断变化[7]。动脉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因素,所以,尽早给予动脉硬化病人相应诊疗措施能减缓甚至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中医学中体质是指生命先天后天共同的作用所形成的形态、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综合整体、较稳定的特质,是人类生长发育中形成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个人特质[8]。体质常常影响着个体对一些病因和疾病倾向和易感,又是对病位、病性和病变方向的主要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转归关系密切,甚至决定辨证论治的原则[9]。如王琦教授在痰湿体质课题组中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痰湿质以及相关疾病进行研究,发现肥胖病人痰湿质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的发病均有明显相关性[10]。田松等[11]对500例冠心病病人研究后发现,气虚质、疲血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病人的主要体质类型。朱燕波等[12]调查了9个省市7 782例高血压病人,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质、痰湿质和阴虚质占比较大。李军等[13]发现糖尿病病人是以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及气虚体质为主,伴有微血管并发症是以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为主。

本次调查的450例动脉硬化病人,主要体质为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这与岭南动脉硬化病人体质特性相符合。性别不同,动脉硬化病人体质分布亦不同,男性病人以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多见;女性病人以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此次调查样本都在广州,属于岭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东南湿暖气流常年影响,还受地表蒸发湿气影响,导致岭南地区六淫是以“湿邪”为主;又因岭南人喜冷饮、海鲜等阴湿之品,易损脾胃。此外,长期的湿热气候也易使脾胃不运,水湿浸淫,酿成脾虚湿泛体质。正是因为岭南地理气候特点,以及饮食偏嗜等形成的人群体质,决定了该地区湿性体质特性。气虚质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后体虚、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气虚多因脾胃功能虚弱, 运化动能受影响,生化乏源所致,且气虚往往夹杂其他病理因素而致病。气虚脾失运化,痰湿内生,气虚则血瘀。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导致动脉硬化,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根据“体质可调论”观点,体质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习惯、神志、药物等因素影响均可改变体质[14],个体的中医体质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外在或内在因素进行调节的。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来看,“治未病”重在改善和纠正体质偏颇,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可发现动脉硬化病人多以湿、瘀、热、虚为发病特点,并且在性别及临床表现上体质有差异, 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对应处理相关因素,同时结合病人的体质特点的差异,辨病与辨质相结合,从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为动脉硬化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湿质气虚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话说血瘀证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