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杜俊良
(江南大学商学院 无锡 214122)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的速度递增。美国、英国等创意产业发达国家递增速度已经达到10%以上。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正标志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
学者们对创意产业集聚和扩散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创意产业集聚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路径,其中,王慧敏(2012)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认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沿着1.0产业性—2.0经济型—3.0社会性的演进路径[1];杨永忠等(2011)从产业集聚的一般性出发,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三阶段假说,并以北京798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2];付永萍等(2012)结合创意产业相关产业理论,在总结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讨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的理论基础、主体构成、内外部发展条件、演化路径、发展模式[3];肖怀德(2014)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和中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理论,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传统文化产业集聚的超越性特征,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问题[4];王庆金和侯英津(2015)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以及价值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的集聚演化路径,探讨了网络化价值扩散的集聚演化路径,研究了市场拉动和文化推动下的空间演化路径[5];张洁瑶(2016)从知识属性的视角,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知识流动路径问题,构建了集聚区创意主体之间隐性和显性知识流动路径[6];Coll-Martinez E等(2015)分析巴塞罗那大都会区创意产业的聚集和集聚的空间模式[7];另有学者针对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展开研究,张赟(2012)分析了生态因子影响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组织生态位及其特征,并基于集聚效应,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生态整体的动态特征[8];朱慧等(2010)以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方法探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剖析需求、人才、政策和文化四大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机制[9];王茁宁(2012)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结合“马歇尔集聚优势论”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10];池建宇等(2013)运用北京市各区县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郊区县的集聚效应大于市区[11];谢永琴等(2014)利用 CES 生产函数测算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12];Rafael Boix Domenech(2014)以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创意产业为例,解释创意产业对当地创新活动的影响[13];创意阶层的集聚,You H,Bie C(2017)研究了深圳创意阶层的集聚演化,以及影响创意阶层集聚的因素[14];Margaret Rose Olfert,Mark Partridge(2010)分析了加拿大文化社区创意阶层的多样性问题[15];Alfken C等(2015)以视觉艺术家、表演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为研究对象,解释了创意阶层集聚的影响因素[16]。
在创意产业扩散方面,有学者对创意产业创意扩散进行评价,如学者李南和黄杰(2018)借助经典的Bass扩散模型,对随机阈值模型进行改进用以测算创意产品的市场扩散效率[17];李沃源和张庆普(2015)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了多级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18];陈劲等(2008)利用创新扩散理论,着重分析了创意产业中企业微观层面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19]。创意扩散模型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学者孙光磊和鞠晓峰(2011)综合时空因素并结合数学上描述扩散传播过程的小波变换理论,建立了创意扩散的基本概念模型,实现对创意扩散过程的理论描述;同时这两位学者(2011)借助自由碰撞理论,建立描述创意扩散的抽象过程和普遍趋势的数学模型,即创意扩散的自由碰撞统计模型,丰富了创意扩散模型的研究[20-21];Li,Zhang(2014)提出了创意扩散系统,从三个方面详细研究了创意扩散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立了描述创意扩散的差异化动态模型[22];Mangematin V等(2014)认为技术的创新对创意产业扩散具有推动作用[23];关于创意扩散主体的研究,李沃源和张庆普(2015)提出创意扩散载体复合价值的概念,分析构建单一创意扩散主体的决策过程及决策模型,并分别构建不存在竞争和存在竞争两种情形下创意供给和需求双边主体的匹配决策模型[24]。另有学者研究了创意产业扩散模式[25]、扩散机理[26],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创意产业扩散效应,Oort(2010)分析了创意产业的扩散效应对荷兰当地经济的影响[27]。
纵观学者对创意产业集聚和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意产业的集聚路径和集聚效应,关于创意产业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意扩散效率的评价、创意扩散模型以及创意扩散主体。创意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同时进行的,现有文献很少将创意产业的集聚和扩散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本文在研究创意产业区域集聚形成路径和演化机理的基础上,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将创意产业中创意的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每个阶段存在的阻力,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区域创意产业的扩散机理需要先研究其区域集聚的形成路径和演化机理,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创意产业虽具有特殊性,但仍不失产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借鉴文献[2]中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三阶段假说——“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一般经历单元聚集、界面构建、网络发展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考虑知识链、产业链、资金链的三链集聚,本文提出了新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三阶段假说(如图1所示)。其中,单元聚集反映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个体、创意企业或组织,界面构建表示微观单元间的相互联系及联系方式,网络发展显示了微观单元间交错联系形成的复杂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
横轴表示创意产业演化的三个阶段,反映了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到网络发展的层层递进演化的过程。纵轴表示创意产业的演化程度,对演化程度的判别,通过单元信息共享程度和合作关系固化程度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别。其中,单元信息共享程度体现为微观单元间关于知识、技术等信息传播的广泛度,广泛度越大,信息共享程度越高,演化程度越高;合作关系固化程度表现为微观单元间的合作时间长短及交易频率的大小,合作时间越长,交易频率越大,合作关系固化程度越高,演化程度也越高。总之,随着三个阶段的有序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创意产业的集聚,知识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实现了三链融合。
图1 企业商业模式要素组成
该阶段主要是由于经济因子和身份因子的存在,吸引了创意阶层的进入,创意阶层主要包括创意主体、创意组织和创意企业。经济因子主要来自较低的创意产出成本和外部经济效应,如创意产品市场和活跃的创意产品消费者。身份因子主要是由于区域对创意价值和创意产品的认同,和一般商品不同创意产品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创意阶层想要实现其创意产品的价值,就必须寻找对其创意理念和身份高度认同的区域。同样,创意阶层进入创意产业集聚区得到了身份的确定,也就实现了创意技术、知识的集聚,这便是创意知识链形成的开始。
在单元集聚的基础上,单元间的互动增强、联系变得紧密。此时,各单元间不仅仅追求身份的认同,更倾向于寻求交流与合作。随着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信息共享程度和合作关系固化程度都得到强化,演化程度普遍提高。微观单元在其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等过程中,通过正式协议或契约与其他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身份关系,由此也促进了创意产业中资金的流动,随着界面构建的越清晰,资金的流动也就越频繁涉及的微观单元也就越多,最终形成了一条稳定的资金链。
经过单元聚集、界面构建,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各种单元聚集到一定程度,不仅两两单元间的互动频率越来越高,资金、技术、知识等创意资料传播越来越多样化,而且更多的创意主体参与到创意产品产出过程中,这使得单元间创意资料共享固化在更广泛、更丰富的空间,此时单元身份也从直观简单的线性关系向复杂的网络非线性关系进行多维扩张和交叉,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创意产业链也从无到有的产生了。
根据对单元聚集、界面构建、网络发展三阶段分析,可以用图2总结这种演化的过程。结合图1可以看出,从单元聚集到网络发展不仅是创意主体交流、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知识链、资金链和产业链,三链聚集融合的过程。同时,微观单元的行为变化会导致不同的群体创意结果,即微观单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行为变化引起整个区域创意产业的变化。
图2 创意产业区域集聚三阶段演化图
当创意产业集聚成长到一定程度已经臻于成熟,其扩散作用开始凸显。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一个初始创意源经过不同的扩散模式进行扩散,通过辐射作用会带动形成不同的创意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周边产业。创意的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创意产业链相关企业间的扩散,实现了创意从最初的想法衍变为创意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创意在创意产业衍生品产业层的扩散,将创意元素扩散并融入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关联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因此,区域创意产业的扩散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意的扩散效应上。
创意产业扩散过程也是创意价值扩散的过程,在创意产业不同的扩散阶段创意价值有同的载体形式。本研究将创意产业的扩散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Ⅰ阶段,创意源在创意产业链上游节点的扩散;第Ⅱ阶段,创意方案从创意产业链上游节点到中游节点的扩散;第Ⅲ阶段,创意产品从创意产业链中游节点到下游节点的扩散;第Ⅳ阶段,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创意衍生品产业层的扩散。鉴于此,一个创意源其创意价值在创意产业扩散过程中的扩散载体包括:创意方案、创意产品、创意商品、创意衍生品,如图3所示。
在借鉴文献[18]的基础上,本文将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扩散阶段分为四个阶段:第Ⅰ阶段,创意源在创意产业链上游节点的扩散;第Ⅱ阶段,创意方案从创意产业链上游节点到中游节点的扩散;第Ⅲ阶段,创意产品从创意产业链中游节点到下游节点的扩散;第Ⅳ阶段,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创意衍生品产业层的扩散。
图3 创意价值的扩散载体
① 创意源在创意团队内部的扩散模式
在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创意源在创意产业链上游节点的扩散,其扩散方式主要为两类:线性扩散和非线性扩散。线性扩散模式,首先创意主体A提出初始创意a,a扩散到创意主体B,B将自己的想法、经验、灵感等融入到创意a形成创意b,随后创意b扩散到创意主体C,依此类推。初始创意源经过不断的修改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源。非线性扩散模式,创意主体A将初始创意扩散给所有创意主体,各个创意主体围绕这个创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然后融合每个个体的创意形成最终完整创意源。
② 创意方案在创意产品生产系统中的扩散模式
在第Ⅱ阶段到第Ⅲ阶段,创意方案在创意产品生产系统中扩散。单个创意主体很难独自完成创意产品的生产制作,这是由于复杂的创意产品生产过程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因此还需要集群内其他创意主体的共同合作,如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创意产品模块化服务生产商、艺术家等众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同时,生产过程还受到技术、经济、市场、文化等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复杂的创意产品生产系统。创意方案通过在创意产品生产系统中的扩散形成了创意产品,如图5所示。
③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模式
图4 创意源在创意团队内部扩散模式
在第Ⅲ阶段到第Ⅳ阶段,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内扩散,主要分为集中扩散模式、分散扩散模式、混合扩散模式。在集中扩散模式中,所有的创意扩散主体为同一个创意企业,创意扩散的各个阶段也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创意不在其他扩散主体间转移和扩散。在分散扩散模式中,创意扩散主体分别来自集群内不同的创意企业,各创意企业专注于创意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创意开发完成后,创意以知识产权为载体,通过产权转移或合作研发等形式,扩散给其他创意主体。而混合扩散模式是介于集中扩散模式和分散扩散模式之间的扩散模式,创意扩散主体专注于创意产业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图5 创意方案在创意产品生产系统中扩散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搭建的科学技术环境、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下,创意个体、创意团队以及创意企业的初始创意,经创意内部扩散产生创意方案,生产商和创意企业通过创意产品生产将创意方案转换为创意产品,然后经由销售商和代理商对创意产品进行包装营销,转换成创意商品。最后,创意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对创意商品进行体验,完成了创意的市场化。通过四个阶段,创意产业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的扩散。
由图6区域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路径的分析,创意产业扩散的四个阶段需要不同主体的参与,各个阶段的特点存在共性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其特殊性。每个阶段存在不同的阻力阻塞了创意产业的扩散路径,制约了创意产业扩散效应的有效发挥。
图6 区域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路径
阻力一。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缺失是第一阶段影响创意产业扩散的主要阻力,创意是无形的知识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将面临任意仿制、随意复制的混乱局面,整个行业都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因为没有产权的激励,没有利益的保障,也就没有创意、创新和创造。事实上,创意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比传统产业更加高,因此,更需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为和创意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对创意、想法等的剽窃目前还难以界定,这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创意个体、创意团队以及创意企业缺乏权利意识、合同观念和严格履约意识。社会上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意识不足,文化创意产品创造成本高、投入大,但复制容易、侵权成本低,一些企业在经营中为获取短期利益,不尊重甚至随意使用他人知识产权,以致各类侵权现象严重。
阻力二。阻力主要来自于将创意方案转换为创意产品,主要原因为创意产品创造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创意个体、创意团体、创意企业前期体量较小,融资困难;而如果与其他企业合作,对创意的保护能力低,容易导致创意被窃取。
阻力三。缺乏创意产品的营销服务平台,同时营销方法缺乏创新。创意产品与传统的产品不同,创意产品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较低,一旦消费者接受创意产品,它便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较强的“记忆消费”。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创意产品转化为创意商品是该阶段需要克服的阻力。
阻力四。由于创意商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对创意商品的体验如果不满意,他一般不会进行反馈而直接不再购买此创意商品。因此,创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产生了阻碍缺乏有效的关于产品体验的沟通,创意商品不符合市场需求。
针对上述区域创意产业扩散效应的四大阻力分析,本研究拟给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①加大对创意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落实相关知识产权政策。在扩散的各阶段和主体中从多方面出发,将知识产权保护渗入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流程环节。知识产权制度的良好运行可以有利于无形的文化及创意的产业化及增值。同时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应当结合相应省市的自身定位以及本地资源优势,所以知识产权政策也应当结合当地的发展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并落实,逐步建立起系统化多样化并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而可以有效激发创造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②提升融资扶持力度,促进创意方案的成果转化。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可以设立创意产业的资助基金,鼓励支持金融部门或机构加大对创意产业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通相关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新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③营销方法推陈出新,实现产品的商品化。创意商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消费行为,如果商品无法在这方面创造价值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辐射出强烈的感染力,从产品开发时就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入其相应的“内涵价值”,无论是故事的诠释或是着眼于新媒体的运用重点都在于两端的“人”,一端是创造者信念的传递另一端是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创意商品的营销之道不应仅仅局限于被定义的现有媒体,而要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利用消费者本身的传播力与口碑效应进而加大其推广力。
④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商品在成功投入市场后企业还应主动及时关注其客户的反馈信息,如可以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保持对客户的充分了解和沟通,详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有利于企业品牌与信誉的打造。同时利用会员优惠、定期促销、客户分类等手段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实现从反馈到复购的过程。
针对创意产业成熟期存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作用无法发挥,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偏低”问题,提出了创意产业区域集聚三阶段假说,分析区域创意产业集聚的形成路径和演化机理,探究知识链、资金链、产业链的三链融合问题,及其与创意产业集聚的共生问题。然后,研究创意产业创意扩散路径、扩散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影响区域创意产业扩散效应的四大阻力,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创意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落实相关知识产权政策;2)提升融资扶持力度,促进创意方案的成果转化;3)营销方法推陈出新,实现产品的商品化;4)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及时把握市场动向。为区域创意产业在成熟期的发展提供方向,有效防止创意产业过早进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