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显艳
摘 要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广播节目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发展,在工作开展中强化内容、对象和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这种服务模式对频率进行特色定位,突出地方化、分众化和精品化,在全国广播频率改革中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广播频率专业化及广播节目创新进行探讨,希望对提升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078-02
在总结广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概念,其目的是将广播受众和市场进行细化,注重节目发展的特色,更好地为听众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在通常情况下,广播频率专业化主要包括内容和听众两个方面,频率专业化的开展以听众为出发点。频率专业化的发展要考虑听众在年龄、文化背景、职业和层次上的差别,通过对广播节目进行创新,适应不同听众对专业频率的基本需求。
1 广播频率专业化概述
广播频率专业化的进程就是从“广播”到“窄播”,从“大众”到“小众”的过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专门制定的节目频道。进入21世纪,在互联网和电视的双重冲击下,我国广播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广播的生存发展空间,使其渐趋边缘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大规模的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平民化特征也愈发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广播的发展中必须面对来自市场上各种形式的竞争。1986年,珠江经济台的开播对全国广播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改革进程中不仅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播出方式、节目形式和内容的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频率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几十年的摸索和发展中,我国广播电台频率专业化进程得到了完善,交通、教育、经济、民生、音乐、文艺、娱乐等具备鲜明特色的广播比比皆是,广播频率专业向着定位细化、受众分级的方向发展。在频率专业化的格局确立以来,广播的发展充分考虑自身的基本情况,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基本需求,追求效率和收听效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2年,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10月28日起改版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我国正式开启了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同年12月2日,全新推出的“音乐之声”频率,开创了我国第一家类型化电台,希望“用音乐节目收复广播失地”。特别是2003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将这一年定位“广播发展年”。在这之后,各地广播电台专业化改革势头高歌猛进,集中形成了“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三足鼎立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开始涌现出一批个性化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和语言风格为我国的广播事业带来活力。
2 广播频率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专业化就是将受众细分,以听众为本,用更加专业和细致的节目服务广播听众。由于过分强调频率内容的专业化,导致目前国内广播界出现了“为了专业化而专业化”的错误指向。目前的一些专业广播电台由于盲目追求“专业化”,导致听众纷纷流失,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台的发展中,将主要目标放在经济效益上,频率定位和节目的安排混乱,广告商决定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听众的流失,造成频率传播范围缩小、听众呈现下跌的趋势,很多听众反映广播内容空洞,浪费了大量的听众资源。广播频率专业发展中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及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频率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广播频率专业发展中,专业程度不高、特色不明显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在节目比例设置时,专业性节目较低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某新闻广播电台,全天共播出18个小时,但是新闻节目只有不到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充斥着广告、娱乐类节目,这样的比例称不上专业的新闻广播,听众反响很差。另一方面,专业节目制作不足。比如,很多专业频率广播忽视主持人的打造,在节目播出时主持人毫无特色,照本宣科式的主持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种的专业频率积累不了听众资源和品牌优势,逐渐丧失节目魅力。
3 频率专业化进程中广播节目创新策略
3.1 频率专业与广播节目宣传创新
专业频率广播要注重节目宣传上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频率宣传曲和栏目背景曲的多次循环播放,强化听众对专业化广播频率形象的认识。例如风靡一时的“都市之声”节目就采用了超容量的推介手段,循环播放首代表都市之声的形象歌曲和都市之声条栏目的形象音乐,加深了都市之声在听众心目中的专业化形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利用成熟的专业化节目品牌对广播频率进行推介,从而提高整个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形象和整体知名度。
3.2 明确立场
在频率专业化背景下,广播面向特定收听对象的“窄播化”特点更为明显,笼统地要求广播主持人要为老百姓服务、为群众说话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面对特定的目标听众时,节目主持人要以听众为导向,充分考虑目标听众的习惯、爱好、偏向等,善于换位思考,广播节目在立场、观点要具备个性化特征。“中国之声”的《新聞晚高峰》的主持人姚轶滨在与嘉宾就社会热点问题交流讨论时,观点突出,个性鲜明,在节目中彰显了他自己的个人特色。
3.3 鲜明的情感色彩
广播节目要突出情感色彩,听众大多是感性的,他们不希望主持人拿着稿子照本宣科,鲜明的情感色彩不仅能体现出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偏向,还有助于引导听众情感,进而达到良好的收听效果。在传播加互动的广播形式下,听众对主持人的要求不是一味的说毫无破绽的话,而是通过语言色彩来表达喜爱憎恶。在“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的一期节目中针对女大学生给母亲过生日却因觉得打包丢脸而与母亲发生争执扬长而去一事,主持人用接连几句反问的形式表达对于女大学生行为的不满和质疑。
3.4 鲜明的个性色彩
主持人在分析问题、组织语言的过程中都能体现一定的个性化,裝腔作势还不如坦诚相见。北京交通台《动感北京》《一路畅通》的主持人王佳一就以她在节目中的“呵呵傻笑”受到听众的喜爱。她性格爽朗大方、幽默活泼,善于做打油诗、编顺口溜,还喜欢把歌词改编在节目中清唱,常常在节目中自嘲唱歌跑调,逗乐听众。这样一来,拉近了听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使节目氛围更加轻松随意。
3.5 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人们常说,交通台是车轮上的广播,是车厢里的文化。交通广播主要面向司机个乘车人等移动人群。听众在动态中收听的特点,决定了其语言表达的动态性。在语言风格上改变了以往四平八稳的稳态样式,加快语言节奏额变化,跳跃式行进。服务性语体的要求是热情、关照、亲切。
3.6 打造以主持人为核心的品牌
在频率专业化的发展中,广播节目要注重主持人的打造,节目的发展中要确保一定的权威性和吸引力,避免因过于平淡淹没在大众视野。在主持人的培养上,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语言基本功,同时在语言风格上贴近地方特色、体现亲和力,这样才能被听众所铭记。比如安阳电台《市政热线》节目主持人凌光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可以为听众排忧解难,在他主持节目时段,热线电话不断,收听率较高,这充分体现了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重要性。因此,广播频率专业化发展中,要打造专业的节目主持人,实现专业频率的健康发展。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节目的需求更加个性化,这给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频率专业化发展中,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明确的把握,通过完善节目形式和内容,打造专业化的主持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贴近人们生活、立场鲜明、具备一定个性和情感色彩,在节目主持中可以引导听众舆论导向,满足听众对频率专业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广播电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秀磊.北京交通广播:品牌战略推动频率专业化发展[J].传媒,2011(11):37-39.
[2]陈小蓉.走广播频率专业化道路打造广播品牌效应[J].视听,2016(6):44-45.
[3]马德兵.搭建三个平台,寻求经济广播新突破——关于经济广播定位与频率专业化的思考[J].中国广播,2010(2):49-51.
[4]赵伟.频率专业化经营中管理者须强化的4个意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4):88-89.
[5]朱丹.浅谈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发展下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