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存在正相关。同时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校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加强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增加评价体系以及给学生设置专门的导师等来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大高校毕业的人数不断攀升。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756万人。2017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795万人。而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820万人,再创近10年历史新高[1]。如今,大学生比比皆是,随之而来就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此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成了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最严峻的问题。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高校都相继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中,大力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文章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调研的方式,并访谈了某高校部分学生对于此事的看法和一些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对某高校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把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和其他的学生分为人文社科、理科、工科三大类,对各个年级各类学生各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1 份。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用统计程序SPSS进行数据分析。
2.2 访谈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此高校的不同专业抽取了7名同学采取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对于就业观影响的认知和一些见解。
3 数据分析
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运用SPSS分析社会实践与就业观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实践与就业观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实证访谈的方法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和对就业观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选取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350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311份,回收有效率为88.86%。其中男生190名,女生121名;是独生子女的有178人,不是独生子女的有133人;大一年级被试有103人,大二年级被试有50人,大三年级被试有73人,大四年级被试有57人,其他有28人;专业类型为文社科的有66人,工科的有108人,理科的有137人。
3.2 研究结果
3.2.1 描述性分析
文章主要从社会实践、就业观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社会实践的平均分为25.50,标准差为2.29;就业观的平均分为18.55,标准差为2.31。
3.2.2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观在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观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男女生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77);就业观方面男女生得分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85)。
(2)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257);就业观方面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708)。
(3)大学生社会实践总分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通过表1可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总分大一与大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4<0.05),其余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就业观总分在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三、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五、大三与大五、大四与大五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
(4)大学生社会实践总分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理科与工科、理科与人文社科、工科与人文社科在)社会实践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1=0.914,P2=0.802,P3=0.979)。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理科与工科、理科与人文社科、工科与人文社科在)就业观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4=0.803,P5=0.176,P6=0.673)。
3.2.3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观的相关分析
通过表1可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分和就业观得分的相关系数是0.038,P=0.038<0.05,则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分与就业观得分存在正相关,即社会实践得分越高,就业观得分越高。
3.2.4 訪谈(部分)
通过访谈法的形式笔者访谈了四名学生,分别是刘一,女,大一,教育学专业;张男,男,大二,机械专业;王娟,女,大三,心理学专业;黄浩,男,大四,软件专业。注:姓名均采用化名。
(1)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的影响。在访谈的4位大学生中,共有3位受访者提到“我变得能吃苦了”等相关概念。
问:您觉得实习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刘一:教师实习给我最大感受是辛苦。每天上课,还要写教案,改作业,和家长协调学生的情况。忙到半夜都不能睡觉。有些家长还特别地不能理解你。
黄浩:我第一份实习的是销售工作。当时是冬天,风很大,也要出去工作,风吹在脸上很疼。晚上下班一般都是八九点,周末是客户租房的高峰期,也不休息。
王娟:我去心理咨询机构实习,跟着教师去戒毒所,真的收獲很多。还有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容易的,收集很多的资料,比平常上学累多了。
(2)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影响。在访谈的4位大学生中,共有1位受访者提到“动手能力提升了”等相关概念。
问:实习让您的哪些能力得到提升了?
黄浩:进入公司上班,以前很多不会的东西,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实践做出来,提高了动手能力。
(3)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在访谈的4位大学生中,共有3位受访者提到“有影响”等相关概念。
问:您觉得社会实践对于您以后的就业观有影响吗?
王娟: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现在实习的。但是参加社会实践都会锻炼我的能力,使我吃苦耐劳,不眼高手低,这些在我以后的就业中都是宝贵的财富。
刘一:实习让我真正地走上了讲台,让我知道讲课和理论知识学习完全不一样。我刚开始站在讲台上很紧张,后来慢慢就好了。
黄浩:我在大学的时候没努力学习,所以实习的时候就需要看书,我觉得我的知识储备量是突飞猛进的,参加的社会实践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
(4)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影响。在访谈的4位大学生中,共有2位受访者提到“正向转变”等相关概念。
问:您觉得哪次社会实践让您印象深刻?
刘一:在参加某中学讲团课之前,我并不想从事教育行业。参加了社会实践,我非常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确定了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对于我来说社会实践改变了我。
王娟:我打算听爸妈的话考个公务员,在我家那个小县城里安安稳稳生活。但我参加了那次社会实践,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小结:通过上面的访谈,我们发现参加某种社会实践活动会产生影响甚至会转变已有的就业观念,由此看来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不容小觑。
4 建 议
通过上面的调研和访谈出现的问题,站在学生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议:
(1)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提高社会实践的成效。
(2)学校应该对不同年级、专业安排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导师,辅导学生选择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活动,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3)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真正地学到东西,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4)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4.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就业观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10066117)。
[作者简介]叶子凡(1998—),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