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凯冬 徐文伟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高血压病伴随失眠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的患者将失眠作为主诉而就诊[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往往“分而治之”,采用降压药及镇静安眠药口服治疗,但容易出现头晕疲乏、药物依赖等不良作用,效果欠佳。内病外治是中医治则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通过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诊断标准: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2010 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4],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的诊断标准;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明显的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合并症者;具有严重的精神疾患;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妇女;拒绝参加本实验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X28002,规格:每片5 mg),用法用量:5 mg,口服,每日1次。艾司唑仑片(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353,规格:每片1 mg)。用法用量:1.0 mg,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降压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及特定针刺法。1)穴位敷贴实施方法:将中药吴茱萸打粉后,与蜂蜜按照比例混合调匀,在制作过程中要求无菌、清洁、常温,将敷料贴做好后,根据操作要求每天贴敷于患者双涌泉穴,每次4 h,7 d为一个疗程。2)攒竹穴对刺法:取1寸毫针两根,常规消毒皮肤,运用快速进针法,针刺攒竹穴,透皮后,将针尖调向对侧攒竹穴方向进针,进针约0.5~0.8寸,必要时可施以提插捻转手法,留针20 min,每天1次,7 d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失眠改善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高血压病及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判定。
2.1 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较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0.01,与对照组比较,2)P< 0.01
2.2 2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2组均有明显的降压疗效,2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失眠疗效比较2组失眠改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失眠疗效比较 (例,%)
注: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5
2.5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穴位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不适,经予川柏止痒洗剂外用后症状好转。1 例针刺后出现轻微头晕,后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对照组有2例出现日间困倦,1例出现头痛,但仍可继续原方案治疗。复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症在中医学多属于“眩晕”“头痛”“不寐”范畴,病机多表现为阴阳失调、阴盛阳亢,最终可导致神不安舍、引起失眠[7]。高血压病患者易出现睡眠困难、睡眠时间减少,而睡眠障碍又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再次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失眠的发生率为57.71%[8],且有不断增加之趋势。
如何有效解决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症,是医护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治疗方法有限,通过服用降压药和镇静安眠药又极易引起患者的各种不适。患者的不适和疲劳,又可使降压效果明显降低,引起患者的焦虑,从而出现双心疾病。甚至有的患者拒绝应用镇静安眠药,只能采取心理干预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而单采取心理护理毕竟作用有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穴位贴敷和针刺治疗是中医外治方法中最常用的方式,可有效利用经络同五脏六腑的联系,达到调理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可有效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属于现代药剂学的经皮给药法,不良作用相对较少。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位于身体的足底处,功能主降[9],可引气血下行,其作用广泛、取穴简单、操作方便,而足心处皮肤较嫩,便于药物扩散、吸收[10],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穴位贴敷等外治方法中。而吴茱萸因其自身的药物功用,研粉贴敷于涌泉穴,可有效起到引火归原的作用,使浮火下行,以此解决眩晕、头痛、失眠等病症,从而有效调整阴阳、降低血压、改善睡眠。
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因此疏通膀胱经之经气,可有效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被广泛应用头痛及呃逆等病症中,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采用特定针刺法即攒竹穴对刺法治疗失眠病症亦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及紧张,改善患者的睡眠,甚至有的患者针入即有睡意。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服药量,减轻药物的不良作用,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