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殷全喜
脑电图诊断结论,目前基本上是人工分析后手书或表格式填写报告单,诊断标准不严谨,不完整,正常与异常之间,异常度之间缺乏严密的链接,漏项较多,涵盖不全,弹性较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脑电图的智能化识别、智能化诊断是大趋势。诊断结论自动化判读是神经电生理医师和软件工程师共同的责任。笔者运用Excel表格的函数及公式功能[1]编辑的脑电图检查报告单诊断结论自动判读系统(简称:本系统,下同)分为六部分:诊断标准、患者信息、记录参数、原始数据、数据分析、诊断结论及异常重点描述。
一.诊断标准
参考了10部临床脑电图学专著[2-11],制定出了比较细腻的诊断标准,为计算机诊断结论自动判别,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框架。
(一) 成人正常脑电图
1.由α活动和快活动组成,慢活动只有较少的散发性低幅θ活动,无明显δ活动;
2.α活动和快活动呈正常分布,即α活动主要分布在枕区,快活动主要分布在额区、颞区;
3.α活动左右对称部位的波幅差<30%;
4.α活动左右对称部位的频宽<1 Hz;
5.一侧α活动指数减少<10%;
6.α活动在睁眼、感觉刺激及精神活动时有明显的衰减反应;
7.α活动及快活动不显示异常高的波幅,分布在枕区、调节、调幅好的α活动波幅<150 µⅤ,快波不超过30 µⅤ;
8.不出现棘、尖波等发作波;
9.睡眠波:顶尖波、纺锤波、K-综合波应左右对称,如期出现;
10.出现μ节律。
(二) 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广泛性、弥漫性高幅δ活动;
2.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 µⅤ以上的广泛性、弥漫性β活动;
3.慢活动不恒定地局限于某个部位;
4.睡眠时顶尖波、纺锤波、K-综合波不是恒定的一侧缺乏或一侧波幅降低≥50%,不出现极度纺锤波;
5.不出现发作波;
6.6个月以内,δ活动为主,不对称,无光感;
7.6个月以后,θ活动为主,开始有光感、对称性、节律性;
8.3 岁后两侧脑波应对称,主要节律不低于4.5 Hz;
9.4岁或4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不低于6 Hz;
10.5岁时,枕区基本节律不低于7 Hz,8~9 Hz α活动可占50%,δ活动较少;
11.6岁时,α活动占50% 以上;
12.9岁或9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不低于8 Hz。
(三) 成人异常脑电图
1.轻度异常
(1) 各导联或某导联出现对称性指数为15%~25%的4~7 Hz 非阵发性中幅θ活动、或短程中幅阵发;或出现对称性指数超过8%的低幅δ活动。
(2) 基本节律的优势频率为 8.5 Hz,或8~9 Hz。
(3) α活动同一导联频宽≥3 Hz,或同侧半球不同导联频宽≥2 Hz。
(4) α优势节律前移。
(5) α优势节律泛化伴频率在8.5~9 Hz或伴α 活动振幅≥100 µⅤ。
(6) 枕顶区基本节律的波幅≥150 µⅤ。
(7) α活动位相紊乱:左右对称部α活动有明显的位相差。
(8) 各导联或某导联出现指数为<50%的30~50 µⅤ 的 β 活动。
(9) 两侧对称部位的波幅差≥20%,或枕区α活动波幅差≥50%。
(10) 睁闭眼试验,α活动不抑制,或潜伏期延长(>1 s),或闭眼效应延迟(>1.5 s)。
(11)过度换气(HV)中出现重度慢高化反应,HⅤ停止30 s内恢复背景脑电图;或HⅤ中出现轻-中度慢高化反应,HⅤ停止30 s未恢复背景脑电图。
(12)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中,双侧无节律同化;或两侧波幅差≥50%;或一侧为节律同化反应,另一侧呈分数反应;或一侧为节律同化倍数反应,另一侧呈节律同化反应或呈分数反应;或出现低频(<8 Hz)或高频(>24 Hz)同化现象。
2.中度异常
(1) 非阵发性中-高幅4~7 Hz θ活动指数为25%~50%;阵发性高幅θ活动指数在15%以上。
(2) 基本节律的频率减慢至≤8 Hz。
(3) α活动左右对称部位的频宽≥1 Hz。
(4) 各脑区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波幅≥150 µⅤ的α活动。
(5) 基本节律的优势频率为50~75 µⅤ的β活动。
(6) 两对应脑区常出现不对称的θ、δ活动。
(7) 一侧α活动或β活动消失,或一侧α活动或β活动指数减少≥10%。
(8) 一侧睡眠波(纺锤波、顶尖波和K-综合波)消失或明显减弱,或出现过度纺锤波。
(9) 出现自发或诱发的棘波、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等癫癎样放电。
(10) HⅤ中出现重度慢高化反应,HⅤ停止30 s后不能恢复背景脑电图。
(11) 闪光刺激:节律同化波幅≥150 µⅤ;或一侧无节律同化;或一侧同化节律指数减少≥10%。
3.重度异常
(1) 中-高幅θ活动指数≥50%;或广泛性或弥漫性或局限性或阵发性高幅δ活动指数≥25%。
(2) 前头区导联连续性或阵发性出现≥150 µⅤ的α活动。
(3) 连续性或阵发性出现≥75 µⅤ的β活动。
(4) 出现自发、诱发的棘节律、尖节律、复合节律,或较多见的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等癫癎样放电。
(5) 患者昏迷状态下,基本节律成为平坦,只有低幅不规则慢波。
(6) 出现暴发-抑制活动。
4.界限性脑电图
(1) 枕区α活动波幅>100 µⅤ,伴调节、调幅不佳。
(2) 枕区α节律的波幅差≥30%,且<50%。
(3) 一过性棘波、尖波。
(4) 一过性阵发性短程θ、δ活动。
(四) 儿童异常脑电图
1.2岁以上有较多量3~5 Hz慢活动。
2.3岁或3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4.5 Hz。
3.4岁或4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6 Hz。
4.5岁或5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7 Hz。
5.7岁或7岁以上,常见对称或不对称的不规则的<2 Hz的δ活动。
6.9岁或9岁以上,枕区基本节律<8 Hz。
7.10岁后,枕区有少量以上的3~5 Hz慢活动。
8.出现>50 µⅤ的弥散性或局限性快活动。
9.出现弥漫性或广泛性高幅α活动。
10.出现广泛性、间歇性δ节律及(或)θ节律;或出现弥漫性不规则δ活动。
11.不规则慢活动恒定性不对称,或局限性出现。
12.一侧α活动消失、减弱等明显不对称。
13.一侧睡眠波减弱或消失,或出现过度纺锤波。
14.出现自发或诱发的棘、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以及节律性等癫癎样放电。
以上诊断标准虽较细腻,但也只能作为本系统诊断标准的基础框架,需要进一步细化,将“框架”中没有涉及到的项目分配到相应的标准中去,做到没有漏项、没有漏点,面面俱到,标准统一,做到计算机诊断的无缝链接,做到正常就是正常,异常就是异常。细化之后,仅成年人重度异常的标准有44条,中度异常的诊断标准有57条,轻度异常的诊断标准有89条,合计达190条,均隐含于Excel表格中。细化的诊断标准另文介绍。
二、患者信息录入
1.手工录入:姓名、年龄、ⅠD号、EEG号。
2.下拉菜单选择式录入:日期、性别、科室、临床诊断。
三、记录参数
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置法,同侧耳参考导联、平均参考导联、双极导联,必要的诱发试验,TC=0.3,HF=70(或30),灵敏度:1 mm=10 µⅤ。
四、原始数据录入
本系统均采用下拉菜单选择。
1.术语应用[12-16]
(1) 脑波的量:<8%为很少;<15%为较少;<25%为少量、常见;<50%为中量、频发;≥50%且<75%为较多量;≥75%为多量。
(2) 振幅:<25 µⅤ为低幅;25~75 µⅤ为中幅;75~100 µⅤ 为高幅;≥150 µⅤ 为极高幅。
(3) 脑波的出现形式:单发的、群发的、散在性、弥散性、弥漫性、广泛性、插入性、叠加性、阵发性、暴发性、持续性、间歇性、周期性、对称性、局灶性、游走性、多灶性、暴发-抑制、短程、长程。
(4) 脑波的形态:节律性、正弦样、较规则、不规则、多形性、混合性、平坦波形。
(5) 脑波的对称性:两侧对称、两侧大致对称、两侧不对称、振幅交替优势、一侧振幅明显增高或降低(≥20%或≥50%)、一侧指数明显减少(≥10%),一侧α活动频率减慢(≥1 Hz)。
(6) 诱发试验:①闭目效应好,α节律抑制潜伏期延长(>1 s),闭目效应差(>1.5 s)。②轻度慢高化反应,中度慢高化反应,呈重度慢高化反应。③节律同化反应,节律同化倍数反应,节律同化分数反应,无节律同化反应,一侧节律同化反应减弱(指数减少,振幅降低、一侧节律同化反应,另一侧呈现分数反应)等。
2.各种脑波录入:包括基本节律(背景活动)、快活动、慢活动、癫癎样放电、其他脑波(μ节律,6及14 Hz阳性棘波,小尖棘波,额正中线θ活动等)出现的脑区分布、量、波幅、频率、对称性,如下示例。
(1) 基本节律:两侧枕区优势节律为 25~50 µⅤ、10.0~10.5 Hz α活动,调节、调幅好,两侧大致对称。
(2) 快活动:两侧额-颞前少量散在性较规则<15µⅤ、18~30 Hz快活动,两侧大致对称。
(3) 慢活动:两侧各脑区频发广泛性、阵发性≥100 µⅤ、3.0~4.0 Hz δ或 θ活动,左侧额区振幅明显增高(>20%)。
(4) 癫癎样放电:左颞前-颞中频发、群发的较规则≥100 µⅤ、3.5~4.0 Hz棘-慢综合波,左颞前区振幅明显增高(>20%)。
3.诱发试验:包括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脑波反应。
(1) 睁闭眼:闭目效应差(>1.5 s)。
(2) 过度换气:呈重度慢高化反应,30 s未恢复背景脑电图。
(3) 闪光刺激:两侧枕区出现12、15、18、21 Hz节律同化反应,左侧枕区指数减少≥10%。
4.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鼻咽电极、下颌切迹电极的脑波反应。
五、数据分析
本系统对录入的各种数据通过和隐含于Excel表格中的不同年龄的脑电图诊断标准进行纵横交错的比对,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1.年龄<14岁的患儿和儿童脑电图诊断标准比对。
2.年龄≥14岁的和成人脑电图诊断标准进行比对,对14~16岁出现慢波的量比>16岁的标准放宽;对年龄≥70岁的基本节律的频率慢化的标准放宽。
3.对年龄≥14岁的患者先从重度异常进行排除式比对,而后和中度异常、轻度异常、界限性异常、正常脑电图的标准进行比对,直到记录数据和诊断标准中的一条相吻合为止。
4.对儿童患者和≥14岁的患者一样,也是从异常程度较重开始比对,只是异常不分度。
六.诊断结论及诊断要点表述
1.脑电图诊断结论及部分源代码
(1) 正常脑电图(分型:α型脑电图、β型脑电图、去同步化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
=ⅠF{AND[Q7>13,A13="基本节律:",AA13="Hzα活动 ",X13-U13≤ 3,O14="",O8="",L9="N1",OR(M13="优势节律为 ",M13="多量 ",M13="指数 >75%")],"α优势型脑电图",""}
=ⅠF{ AND[Q49="快低中 ",D17="快中多 ",OR(AD18="Hz快活动",AD18="Hz快节律") ],L9="N1") ,"β型脑电图 ",""}
=ⅠF{AND[L9="N1",A13="背景活动:"AD18="Hz快活动 ",U18="<15 μV",G47="低幅 ",F45="很少-少 ",G41="慢1低中 ",Q8="调幅差",D17="快中多"],"去同步化型脑电图",""}
=ⅠF{AND[Q7>13,A13="基本节律:",AA13="Hzα活 动 ",L9="N1",OR(O8="调幅差 2",X13-U13=2,O14="α活动呈快变异",O14="α活动呈慢变异")],"不规则型脑电图",""}
(2) 儿童正常脑电图
=ⅠF{OR[AND(Q7<14,A13="基本节律:",AA13="Hzα活 动 ",X13-U13<2,O14="",O8="",L9="N1"),AND(Q7<14,A13="基本节律:",AA13="Hz α θ活动 ",X13-U13<=3,O14="",O8="",L9="N1")]," 儿童正常脑电图",""}
(3) 界限型脑电图
=ⅠF{OR[AND(Q7>15,Q13="≥ 100 μV",K14="调幅不佳 "),AND(M20="一过性 ",D32="发作波") ],"界限性脑电图",""}
(4) 轻度异常脑电图
=ⅠF{OR[AND(G47="极高幅 ",AA13="Hzα活 动 ",N5="后头区 "),AND(Q7>15,Q13="≥ 100 μV",AA13="Hzα活动 ",Ⅰ13="各脑区")],"轻度异常脑电图",""}
(5) 中度异常脑电图
=ⅠF{OR[AND(G47="极高幅 ",AA13="Hzα活 动 ",N5="各脑区 "),AND(Q7<70,X13<9,U13=8),AB26="棘尖波"]",中度异常脑电图",""}
(6) 重度异常脑电图
=ⅠF{OR[AND(G47="极高幅 ",AA13="Hzα活动",N5="前头区"),R25="平坦活动",A24="棘节律",A32="棘节律",AD14="棘节律",AF14="棘节律",Ⅴ29="三相波",P20="突发骤停"],"重度异常脑电图",""}
(7) 儿童异常脑电图
=ⅠF{OR[AND(N5=" 前头区 ",Ⅰ12=" 多量",G47="极高幅"),AND(D32="发作波"),AND(O12="多量",K47="极高幅",A26="阵爆",A48="δθ活动") ],"儿童异常脑电图",""}
2.诊断要点表述:为让临床医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读到脑电图异常的主要部分,本系统用十分简练的语句,总结描述异常波的电压、量、形态、分布等。分为六部分进行描述:(1) 生理波的异常反应;(2) 慢活动异常;(3) 癫癎样放电;(4) 睁闭眼时的异常反应;(5) 过度换气中的异常反应;(6) 闪光刺激中的异常反应。对上述脑电活动的分布、波幅、出现形式、对称性等异常情况进行描述。
七、本系统运行环境:Excel 2007以上版本,或WPS 表格2013以上版本。
八、小结
1.本系统报告单看上去就像一份普通的Excel表格式报告单。
2.用函数、公式将细化的诊断标准融入本系统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进行数百次的纵横交错的比对,才能生成诊断结论。
3.统一了诊断标谁(对使用本系统者而言),规范了报告单格式,弥补了人工诊断中的许多漏洞和不足,做到了诊断中正常与异常之间,异常度之间的无缝链接,诊断准确,不漏项。
4.对自动生成的每一份脑电图报告的诊断结论,本系统用简练语句重点描述异常波的分布、波幅、量、形态、对称性等。使临床医师用最短的时间就可以看到脑电报告单的重点。
5.操作使用简单、方便、易学,节省了脑电图医师时间。
6.为脑电图报告单规范化,为临床脑电图诊断的规范化、完整化,为今后仪器设备增加全智能化报告单功能,抛砖引玉、添砖加瓦。
7.本系统适用于成年人及儿童。
8.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和不断完善,达到了预期目标,满足了临床需求。
附报告单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