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综合性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及差异化竞争策略
——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为例

2019-06-27 03:12刘照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选题学术期刊稿件

■刘照胜 李 琪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智能手机、数字电视为载体的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易获取、易阅读、易传播的信息传播渠道,解决了传统纸媒所存在的出版时间固定、出版周期长、传播低效等问题[1-2]。在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下,传统纸媒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遭遇生存危机。2018年,共有53家报纸停刊、休刊[3]。学术期刊具有专业性强、受众稳定等特点,但在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学术期刊必须作出调整和改革,在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办刊水平的同时,提高期刊传播效率,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广泛、快速传播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的目标。

学术期刊直面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采取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的应对策略。目前,学者们主要对相关实践经验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1-2]。李林[4]以《环境科学》为例,从互动、快速发表、专辑、推送、集成和新媒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龙秀芬等[5]从主动适应、加强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定位和融合发展策略;李艺[6]从提供个性化服务、整合资源、引进人才、深化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沈建新[7]从明确期刊定位、融入数字媒体、提升编辑素质等角度分析了新媒体视角下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途径。但总体而言,针对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研究相对较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创刊于1991年,由科技部主管,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刊。该刊以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为办刊宗旨,将科技政策指导性和学术前沿性相结合,以传播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信息为主要目标。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具有专业属性不强、学科门类宽泛、问题研究宏观等特点,期刊传播受到明显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抓住期刊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时代的机遇,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突出选题特色,努力塑造品牌,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取得了显著效果,期刊学术影响力已连续多年居同类中文刊前列。本研究在梳理期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采取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和提高期刊影响力、学术质量的举措和成效,期望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瓶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顾名思义,报道范围涉及人口、资源、环境3个领域,这些领域也是多年来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焦点。“以关注时代主题,探索发展方向,弘扬理念创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期刊报道方向比较宽泛,选题范围较广,属于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战略制定、推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传媒的引导和决策参考作用,在理念解读、理论探索、政策评估等方面发表了系列重要文章,期刊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曾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是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1—2005年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其中提名奖1次、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次;2006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B级重要期刊,期刊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期。

2006年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发展一度面临瓶颈,出现低谷。期刊在基本定位、选题组稿等方面迷茫徘徊,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期刊定位不清晰,无法突出选题特色

新媒体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与传播模式产生很大影响与冲击,博客、微博或微信等媒介都成为学术论文传播与发布的平台,进一步压缩、挤占了学术期刊的生存空间[8]。学术期刊必须定位清晰、准确,选题特色突出、辨识度高,才能在稿源竞争中占得先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曾经缺乏清晰定位与鲜明特色,导致自身既难望传统的地理学、经济学期刊的项背,也无法与耕耘多年、专业权威的人口类、资源类、环境类期刊竞争[9],只能在夹缝中求生,期刊发展空间受限,竞争优势更是无从谈起。

1.2 来稿选题分散,难以吸引高质量稿件

期刊缺乏清晰的定位与特色,造成期刊的选题摇摆不定,刊发的文章往往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学科相近,但又不完全契合,难以明确地界定学科门类。因此,作者首先会选择将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外SCI、SSCI收录的期刊,其次是本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被拒收的或者与首选期刊宗旨、选题不太相符的稿件,才会被转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作者一般通过图书馆或专业资料室了解学术期刊,作者对期刊的忠实度较高。新媒体时代,在线出版、优先出版以及微信等拓展了学术论文的传播渠道,加快了传播速度。作者在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的挖掘与整理时,通过在线检索可以很明确地知悉本研究领域论文一般发表在哪些期刊,某种期刊重点刊发哪些选题的文章,因此,甚至在成稿前,往往就有了心仪的目标期刊。综合性学术期刊只有聚焦选题,突出选题特色,提高辨识度,发挥学科交叉、综合、专业优势,才能吸引高水平稿件,培养忠实读者与作者。

1.3 期刊传播效率低,难以提升影响力

创刊20年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不断缩短刊期,从季刊、双月刊调整到月刊,但稿件从投稿到刊发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甚至长达10个月。在期刊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纸版订户大幅下降,传播面窄、传播效率低的状况持续多年。期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起步晚,无独立网站,仅在主办单位之一的山东师范大学网站设二级域名,网站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在期刊评价方面,由于在学科分类上先天不足,难以明确、清晰地归类,期刊的学科划分在经济、社科、环境与安全等类别上不断变化,期刊影响力一度徘徊不前。

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竞争策略

面对飞速发展的期刊数字化、新媒体融合的出版形势和“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期刊实行改革创新,采取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策略。

2.1 突出选题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有很多专业性期刊,虽然发行量不大、关注度不高,但专业性强、受众稳定,学术影响力反而容易提升[10-11]。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选题相对发散,读者群不稳定,劣势比较明显,但也有优势:采稿范围广,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限制。因此,《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充分发挥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优势,在期刊定位和选题上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12],不与专业期刊正面交锋,突出自身选题特色,逐步塑造期刊品牌,以赢得竞争优势。

2.1.1 聚焦选题方向,形成差异化优势

原则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不刊发单纯经济学研究、地理学研究、人口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环境学研究的论文,将期刊选题聚焦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领域的问题研究,涵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渗透,优先发表相关稿件,发挥期刊的引导作用,形成示范效应。这与传统的人口类、资源类、环境类甚至经济类期刊在选题方向上开展差异化竞争,逐渐形成期刊的差异化优势。

可持续发展涵盖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期刊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跟踪研究热点,紧密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加强重点选题的组织和策划。通过精准约稿,定向组稿,开设专栏,邀请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协办栏目,在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生态补偿、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精准扶贫/三农问题、复合系统/水土粮食能源等方面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使每期都有重点选题,引导相关专题研究不断聚焦、不断深入。

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近10年文献的关键词分布见图1。可以看出,期刊选题重点涵盖可持续发展、碳排放、气候变化、城镇化等热点问题,多属学科交叉领域,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密切相关。

图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近10年文献关键词分布

2.1.2 抓住核心学术团队,吸引优质稿源

期刊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稿源的竞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参加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年会、成果发布会,举办报告会、宣讲会等,密切与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学术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的联系,积极约稿、征稿。同时,及时跟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相关研究项目的进展,组织策划专题稿件。

2.1.3 跟踪研究热点,抢抓“理念”先发优势

专业学术期刊的深度报道分析固然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但发挥综合性学术期刊选题范围相对较广、调整灵活的优势,特邀、征集瞄准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理念”兴起的早期稿件,采用绿色通道抢发、先发,也是提高文章引用和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这形成了与多数专业学术期刊报道深入、但选题范围相对固定的差异性,逐渐体现出竞争优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密切跟踪研究热点,在低碳经济、生态补偿、碳排放相关研究、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选题方面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稿件。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内容绝大多数为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表1),这些稿件大多领风气之先,占学术前沿,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很大。

表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高被引论文

另外,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期刊贴身跟踪并积极参与了第三次、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相关研究及起草工作,在气候变化理论、气候变化产业/行业/地区影响、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我国的立场与应对策略等方面组织策划、特邀了一批权威稿件,如《对全球变暖认识的七个问题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2.1.4 与国内知名智库合作,集成专题优势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隶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领先低碳研究机构和能源、环境、经济学家的交流平台。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荟萃了国内外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秘书处合作,连续3年针对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联合征文,择优发表了3组近30篇专题论文。《2 ℃和1.5 ℃目标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和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研究》《巴黎协定时代的气候融资:全球进展、治理挑战与中国对策》《粤深碳交易试点机制关键要素剖析及对国家碳市场建设的启示》等论文产生了较高的学术影响。专题论文的密集、集中刊发,促进了低碳发展领域的多角度、深层次研究,既方便作者引用,也提高了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秘书处合作,于2015年第10期策划出版了绿色低碳发展专刊,并于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展出,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扩大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1.5 依托研究课题,积累专业优势

2014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改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加强中国科技期刊应对气候变化报道能力建设”。依托能力建设项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期刊应对气候变化的报道现状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梳理了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权威作者及其发表论文的期刊选择,据此提出了提高期刊应对气候变化报道能力的方案与路径。通过项目研究,期刊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选题范围,密切联系了本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刊发的气候变化相关论文占其总载文量的1/3以上(图2)。

图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气候变化论文占比

2.2 拥抱新媒体时代,提升期刊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平台的变化在提高了信息传播速率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书香”阅读逐渐被电子书、移动终端阅读所取代,“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趋势[13-14]。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学术期刊只有主动拥抱新媒体,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才能提高生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1 组建专家群,增强期刊黏性

加强编读往来,密切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联系是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期刊黏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邮件甚至书信,存在联系不便捷、反馈不及时、传播面窄等缺陷。微信及微信群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联系方式的不足。《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适时组建了审稿专家群,由点对点联系升级为点对面,能很方便地安排外审专家审稿,推送重点文章,探讨期刊重点选题,发布分享学术会议信息。审稿专家也是期刊的忠实作者与读者,高屋建瓴地为期刊发展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专家群的组建密切了编读往来,聚集了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吸引了高质量稿源,增强了期刊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2.2 扩大“朋友圈”,网罗活跃作者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可随时向特定群体推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内容。期刊编辑是期刊与作者、审稿专家联系的桥梁,发挥期刊编辑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发布功能,对提高期刊传播速率,提升期刊影响力大有裨益。通过朋友圈定向发布、精准推送期刊当期目录、优先出版文章、重点篇目以及期刊重点选题、约稿通知、期刊评价结果等,能加强期刊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联系,聚集、团结期刊忠实读者、活跃作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3 经营自媒体,提高传播速率

微信已成为全民级移动通讯工具,完全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2012年7月微信上线公众号功能,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众号已超过1000万个,公众号已成为用户在微信平台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15]。学术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可方便作者查稿、专家审稿,浏览当期目录、过刊论文,提供论文下载、费用支付等服务,极大地方便用户。利用公众号快速、及时地推送重点篇目,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2.3 筑牢学术质量“防火墙”,提高期刊出版质量

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期刊编辑学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实行稿件匿名外审是学术期刊的通用做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严格实行稿件匿名外审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外审专家库,聘请学术编辑,努力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2.3.1 扩充审稿专家队伍,严把学术质量关

多年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外审专家一直保持在500人左右的规模,其中活跃用户仅100人左右。许多审稿专家因为各种原因,对期刊的关注度逐渐下降,审稿时间延长,拒审率上升,审稿积极性不高。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编辑部从历年作者中遴选了一批年轻、有潜力、处于成长期、学术思维活跃、生产力旺盛、对期刊忠实度高的专家、学者充实专家库;对审稿专家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调整移出了审稿周期严重滞后、拒审率高、长期不审稿的审稿专家;对审稿积极、完成质量高的审稿专家及其团队的来稿采取优先审稿、优先录用、优先发表等激励措施,提高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经过努力,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审稿专家扩充到近2000人,为稿件外审提供了切实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编辑部针对重点选题研究领域,在专家库中择优外聘30多位兼职学术编辑,赋予其与初审编辑同等的独立审稿、匿名送审的权限,发挥学术编辑的专业优势,把控稿件学术质量。兼职学术编辑的设立不仅在稿件送审环节提高了稿件的学术鉴别力,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刊编辑的工作压力,有助于编辑付出更多精力策划重点选题,提高论文的编校质量。

2.3.2 扎紧防护网,确保稿源质量

学术评价制度“论文至上”的弊端使得“关系稿”、中介论文、有偿论文难以彻底根除,论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也屡禁不止[1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努力从制度上扎紧篱笆,织密防护网,从源头上确保稿件质量。(1)增加外审专家人次,每篇论文送4~5位专家外审,得到2位以上专家正面评价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环节;(2)将选题较好的“改后再审”稿件的专家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经充分修改后连同修改说明送原外审专家重审,彻底修改到位,才能提交决审评议;(3)严格甄别中介稿、有偿转让的稿件,严格限制变更作者署名顺序、调整作者署名的行为;(4)严格控制稿件重复率,将查重环节前置,杜绝高复制比论文进入外审环节;(5)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列入黑名单,系统平台拒绝投稿。

3 取得的成效

由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步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3.1 来稿量稳定增加,投稿质量明显提升

近5年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网站投稿平台的年均来稿量超过了4000篇,为遴选高水平稿件提供了充分保障。稿件质量也明显提升,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文章占比越来越大,博士学位以上作者的论文占比越来越高。所刊发的论文中,基金论文比保持在80%以上,期刊学术质量稳步提升。

3.2 专家、编辑、作者互动频繁,期刊凝聚力稳步提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博士研究生等,凝聚力和向心力快速提升;组建了近500人的专家群,活跃用户众多,日常互动频繁,沟通顺畅,讨论热烈;加强了编读往来,为作者提供了热情、悉心的服务,赢得了作者、专家的信任和支持。

3.3 影响力不断提升,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和收录,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显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因子为3.204,排名居72种环境科学技术类期刊首位,居41种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期刊首位。另据谷歌学术发表的2018年学术期刊排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居中文期刊第57位。

4 结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全媒体时代传播特点,顺应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尝试多种载体出版形式,探索各种提高期刊传播力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期刊微信公众号等尚处于起步阶段,期刊也亟需开设独立网站,申请一级域名,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选题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