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胜男 NIU Shengnan 陈 凯 CHEN Kai
所谓新中式,即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中国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多个领域的重新定义与演绎。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吕彦直、杨廷宝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建筑师就曾致力于“中国固有之形式”的建筑设计,掀起了一场建筑民族样式复兴的浪潮,这也成为了新中式建筑的初次探索。步入21世纪初期后,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资金与技术交流进驻的同时,还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融与冲击,继而给中国建筑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重变革。快速运作的建筑地产资金链引燃了中国市场经济,却也使整个建筑设计领域变得浮躁起来。中国建筑样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渐被磨去棱角,传统样式理念沦落为商业建筑的营销策略与宣传口号。经历了10年如火如荼的建设之后,目前的中国建筑市场逐渐迎来了平稳期,这也迫使盲目进取的设计领域停下脚步,开始思索建筑样式的转型与特色,将传统文化与审美融入现代设计中,在不同维度上重新诠释传统建筑文化[1],并从各个方向逐步探索新中式建筑。
几经探索,目前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大范围影响着各种建筑类型,在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中都有体现传统官式建筑、民居建筑及地域主义风格。由于联排住宅的低密度特性,其整体构图方式与建筑功能都与传统民居有相似之处,因而在风格上多有传承。事实上,中式传统民居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与地形催生了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与习俗,这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中式民居分类:从结构形式上分,传统民居有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木架构庭院式民居等类型;从大范围的地域上划分,可以分为南方民居与北方民居;对地域进一步细分,又可划分为山西民居、北京民居、徽州民居、苏杭民居等等。这些不同地域文化催生了不同的民居特色,也指引了不同类型的新中式建筑风格。
淳朴厚重的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式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新中式住宅的常用风格之一。对于北京四合院的形式识别,材料和色彩是两个关键要素[2]。新中式住宅对四合院的建筑手法借鉴,也是从材料与颜色入手的。北方冬日气候寒冷,民居选材厚重、选色深暗,在材料上多使用黏土青砖黛瓦;主体色彩会偏向于青灰色,但建筑局部、细部也会点缀红色甚至绘制一些斑斓的彩画,以不拘泥于整体的沉闷色调(图1)。此类以合院式北方住宅为蓝本的联排住宅,便继承了这种沉稳的色彩审美,基调为青灰色,在大门、窗框等部位配合以深红、木色及白色。这些不同色彩的交接,不但使整体基调变得活泼,而且成为了传统建筑风格简化时构件转译的一种方式。例如,博华紫光置业地产开发的观唐项目中,就以深红色木板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模仿传统建筑的额枋、柱子及栏杆。材料、色彩与凸出的线条,精准地将传统构件符号化,简洁又不失古味。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式住宅中,对于白色的运用会多于传统建筑,这可能是借鉴了传统江南民居的色彩,但多用于住宅的附属院墙、檐板等位置(图1),并不会打破其灰色主体格调,反而会平添一分清爽与活泼。新中式住宅与传统民居建造工艺的迥异,势必会带来两者材料运用上的不同,但为了减少水泥、混凝土等现代材料的突兀感,在新中式联排住宅中,会大量使用面砖及筒瓦,并在工艺、颜色、材质上尽可能接近传统,保持建筑外观的传统感。
除了材料和颜色,其屋顶形式与构件样式也借鉴并模仿了传统四合院。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偏缓,出檐较小,新中式住宅继承这种简洁的坡屋顶形式;同时,为实际功能考虑,穿插了局部的平顶设计,在传承了传统坡屋顶样式的基础上,丰富了屋顶造型,使屋顶风格灵活多变。
新中式在风格继承上可以是直观上的“形似”,也可以是深层意义上的“神似”,甚至二者“兼备”。其中,“形似”是对于中式传统建筑元素与符号的集仿与提炼,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结构、色彩及施工工艺的浅层表达上。在更深层次上,新中式建筑不应该局限于单纯的元素拼贴与模仿,而是可以继续挖掘传统建筑的审美特点与生活模式,在“形似”的基础上获得建筑意境的“神似”[3]。很多新中式联排住宅院落在对北方合院式民居的继承中,不仅提炼了传统材料与工艺,也承袭并转译了四合院的布局,达到了一定意义上的“神形兼备”。
传统意义上的四合院是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及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的。合院式民居一般外墙厚实、开窗较少,院落封闭但极具内部安全感与温馨感。古人营宅向来讲究风水,四合院中的“坎宅巽门”亦是由此而来。在风水上,“坎”为北方,五行主水,正宅筑于北属水可避火灾;“巽”为东南方,五行主风,正门设与东南向可保出入顺风[4]。在新式四合院布局的转译中,虽参考了建筑四面环绕的布局,但内部功能都会随现代生活需求做一些调整。例如,在北京易郡项目的四合院平面布局中,取消了传统四合院的抄手游廊,将四个主体建筑更为紧促的联系在一起。其建筑主入口由传统的东南角调整为东侧,正房与倒座成为餐厅与会客厅两大公共活动区,耳房与东西厢房布置卧室、卫生间等功能。其内部整体功能划分不再是以建筑单体为界限,而是打破正房、倒座、厢房的界限,根据实际生活需求重新细分组合,达到与传统布局的“神似”(图2)。
建筑屋顶向来是传统建筑最直观的有别于现代建筑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扣上大坡屋顶就可以称之为新中式建筑,也不等同于没有屋檐起翘就不是新中式。在新中式风格探索初期,规整复古的坡屋顶是每个复兴式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也导致一些现代建筑混搭传统建筑屋顶的奇异存在。事实上,新中式不应局限于大屋顶的复刻与模仿。现代手法到底该如何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发展?这在皖南民居样式的新中式住宅中得到了解答。
图2 传统四合院与新中式四合院布局
徽州建筑作为皖南民居的代表,墙是其最具特色部分,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既是家家户户的防火分隔,也是传统民居的简洁符号。因此,在此类新中式住宅的风格继承中,高耸的墙体元素表达会被进一步扩大,而常规意义上的主角——屋顶形象则被减弱。屋顶的材料选用会倾向于金属瓦楞板铺面等现代化轻质屋面做法,没有刻意的材质模仿,也没有繁复的装饰与起翘,在被四周垂直方向的墙体包围之后,屋顶构造被弱化。与屋顶对比,墙体占领了整体构图的统治地位,但其构造也是现代简约的风格,大面积使用白色粉刷,仅在下半部使用深色面砖或涂料修饰,并在墙面最上端使用深色金属板压顶。
此类住宅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深圳万科第五园项目,其墙体在全局中获得了统治性地位,屋顶构造则被弱化,在人视角度并不突出。在承继并放大传统马头墙形象的同时,为保留传统元素形象并满足现代居住需求,第五园还在墙体中引入了“双层表皮”的概念。即住宅设置内外两层墙体,内部墙体使用深色涂面,主要为满足实际需求设置门窗;“被解放”的浅色外部墙体则可以根据外观要求,考虑开洞与否;在两层墙体之间形成的灰色空间,则成为过渡或者放置空调机位的空间。
如果说,承继皖南民居风格的新中式住宅是最倾向于现代建筑手法转译的新中式,那么以苏杭民居为原型的新中式住宅,就是最倾向于还原写实的新中式。以苏杭民居为蓝本的新中式住宅延续了其传统白墙黛瓦的典雅风格,由于外观的复古,常常被误以为是旧建筑的完全复制,但实际上,其中有很多现代设计手法的介入与创新。
此类联排住宅的屋顶多以硬山式为主,既合乎南方民居的传统特点,也降低了住宅营造的成本与复杂程度,便于施工建造。但为了突出核心建筑地位,有时候在位置相对宽敞的中心建筑中,也会使用悬山、歇山、屋檐的起翘等更为复杂的屋顶样式。若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悬山与歇山等复杂屋面的交接,也会使用增加垛头的传统细节做法。在门窗等局部细节上,也着重强调了传统意味,虽为了密封性多会选用双层玻璃,但会在双层玻璃中间镶嵌简化的传统图案,使其在视觉上接近传统民居体验。在注重写实仿刻传统元素的同时,此类住宅也在构造细节上加入了现代建筑的简化手法。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很多传统建筑元素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逐渐退化为符号。例如,斗拱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承重作用而退化为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在青岛太子山的住宅中便使用金属构件代替斗拱部分,下方设置网状金属隔板代替传统阑额(图3),屋顶铺瓦也采用吸水更好的陶土瓦取代黏土瓦,使用现代工艺模拟传统元素。
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不仅表现在建筑单体上,在庭院景观的布局设计上也多有不同。西方联排住宅的庭院设计多为以篱笆、栅栏或矮墙围合的几何形状外向型庭院,一般集中设置于住宅入口前侧。然而,中式传统民居庭院偏内敛,不管是北方传统合院内部庭院,还是南方私家园林,均外墙高大封闭,内部步移景异,景观布置分散且多中心点。很多新中式住宅在建筑单体层面借鉴传统元素,但在庭院布局上,还是配合西式景观布局,这大多也是为了减少对土地使用的浪费及控制成本。而如今,承继江南民居的新中式住宅却很注重单户庭院及小区公共景观的营造与设置,多采用一些传统植物、山石景观穿插在建筑中。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多以竹子为主,搭配以芭蕉、棕榈、鸢尾、美人蕉等传统中式景观植物,水景处也会栽种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配合白墙黛瓦营造典雅的中式景观。
图3 青岛太子山项目屋檐作法
中国的传统园林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层楼、叠榭与山、水、植物等自然景观完全相容,形成多层次、多视点。与北方庭院不同,江南园林会着重强调“水”元素的运用,江南式联排住宅也充分借鉴了传统民居的水环境营建,并根据小区内建筑密度的不同,设置点状、带状、面状的滨水空间。点状水域面积较小,可分散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建筑群内;带状水域引导性与方向感较强,易成体系;面状水域面积大、标志性强,适于低密度住宅区。上海九间堂项目是典型的带状水景布局,在规划设计中,以水为环围合各家各户,营造了传统江南临水民居的氛围。在庭院布局内部,借景、框景、对景等传统园林营造手法被充分使用,搭配院内外水、石、屋、竹等各个元素,将住宅各部分图像化。
人类的居住环境永远在不断变化中,这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激发,或缓或急,但无论如何,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5]。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生活方式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一轮的中式建筑风格探索。从探索进程中可以看出,联排住宅基于南北两个地域的传统民居在材料、构造、细节、布局等多方面有选择地保留或简化传统元素,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中式联排住宅设计风格的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继续推敲的地方。比如,如何权衡传统建筑形象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的使用,如何在布局中合理满足多元化的现代生活需求,如何能深层次继承传统,这都是有待设计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