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仔猪腹泻病的诊疗体会

2019-06-26 01:49张江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因治疗

张江

摘  要:仔猪腹泻是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并且因发病原因不同导致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作者对两起仔猪腹泻的病例,通过临床检查与病理剖检,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综合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应用抗生素疗法、消炎疗法,同时配合补水疗法对发病仔猪进行了治疗。结果病例1中除3头因腹泻症状严重死亡外,其他仔猪都恢复健康。最后通过对两起病例的治疗阐述了仔猪腹泻的防治,并对造成这两起病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5-0024-03

仔猪腹泻是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并且因发病原因不同导致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作者通过临床检查与病理剖检,再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综合分析了两起仔猪腹泻病例的发病原因,并应用抗生素疗法、消炎疗法,同时配合补水疗法对发病仔猪进行了治疗。结果病例1中除3头仔猪因腹泻症状严重而死亡外,其他仔猪都恢复健康。最后通过对两起病例的治疗阐述了仔猪腹泻的防治,并对造成这两起病例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材料

1.1.1 病例1

2018年12月26日早上11:20,张掖正大猪场一场分娩区2号舍内的4头母猪产下4窝仔猪,共37头。产后仔猪一切表现正常,但在12月27日早晨8:30,四号栏内3头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拉出黄色、浆液性粪便。紧接着陆续有仔猪开始腹泻。到10:45分,4、7、11和14号母猪所产的37头仔猪全部发病,根据其发病快、传播迅速的特点,我们怀疑是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腹泻,立即采取了相应治疗措施。

1.1.2 病例2

2019年1月2日下午3点,张掖正大猪场一场分娩区4号舍内的2头仔猪突然出现排粪失禁和体温升高;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接连不断地有仔猪开始出现腹泻,症状同前两头一样。到晚上20:00,总共有19头仔猪发生腹泻。

1.2 设备与药品

1.2.1 器械

体温计、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纱布、注射器和手术手套。

1.2.2 药品

5%葡萄糖生理盐水,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硫酸阿米卡星),四季肠痢舒(四川省自贡市信乐瑞克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硫酸粘杆菌素及缓泻止泻成分),补液盐,70%的水溶性阿莫西林,土霉素(片剂)。

1.3 方法

1.3.1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

发病的37头仔猪经检查发现仔猪均表现体衰,除粪便呈黄色浆状外,进一步检查发现粪便还含有凝乳小片,并带有一定的腥臭味。仔猪整体检查时发现猪肛门周围呈红色,捕捉时鸣叫挣扎,并且肛门有水样稀便流出。皮肤皱缩,眼球有不同程度下陷,表现出严重脱水,严重者有轻微昏迷。仔猪体温稍微升高,为39.5 ℃~40.5 ℃。发病初期,仔猪减食,精神不振;后期仔猪食欲废绝,倒地不起。

病例2中的19头发病仔猪检查后发现:猪食欲废绝,粪便中带有一定酸臭味;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饮少量水,排粪失禁;体温升高,约39 ℃~40 ℃;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猪舍内环境卫生良好,干燥,通风充分,温度为24 ℃;饮水供应充足,且洁净。调查发现:这19头发病仔猪是于2018年12月9日产的,同批还有78头仔猪。这批仔猪于2 d前断奶,从2号舍转入到4号舍。除了19頭发病仔猪外,另外78头仔猪均表现正常。但是,对仔猪记录卡检查后发现,这批仔猪是在22日龄断奶的,并过早地更换了饲料,没有更换饲料过渡期的记录。

● 病理剖解

我们对病例1中症状严重并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发现尸体皮肤干燥,皱缩,口腔黏膜苍白,干燥,严重脱水,皮肤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绀。打开腹腔,肌肉苍白,肠系膜充血,多汁,并有少许出血点;肠腔内有少量气体,肠内容物呈黄色稀薄水样,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壁薄而松弛;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小块,部分黏膜潮红,有出血斑。心、肝和肾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灶。

1.3.2 治疗方法

病例1中4、7号栏中的19头发病仔猪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同时给仔猪补水,连用3 d。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1 mL/头,肌肉注射,一日两次。

5%葡萄糖生理盐水15 mL/头,腹腔注射,一日一次.

11、14号栏中的18头发病仔猪用四季肠痢舒治疗,同时补水治疗,连用3 d。

四季肠痢舒0.5 mL/头,肌肉注射,一日两次。

5%葡萄糖生理盐水15 mL/头,腹腔注射,一日一次。

对病例2采取:

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5 mL/头,一日一次。

饮水中加入补液盐,70%的水溶性阿莫西林,让其自饮。

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0.15 g/头,连用5 d。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根据病例1中仔猪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特征和病理剖检的病理变化,并结合其发病快,传播快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诊断病例1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

经临床检查及调查情况初步诊断,病例2是由于仔猪过早的断奶、转圈、更换饲料等造成仔猪产生应激,进而导致仔猪腹泻。

2.2 治疗结果

在病例1中,除4号栏中的1头仔猪与7号栏中的2头仔猪死亡外,其中12头仔猪在治疗3 d后,体温正常,食欲恢复,粪便成形;另外4头仍有腹泻现象,但腹泻程度已明显减轻,精神也有所好转,继续用药1 d后全部恢复。11和14号栏中的18头仔猪在用药2 d后就有所好转,3 d后基本恢复健康。

病例2中的19头仔猪在治疗3 d后,仔猪采食基本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已基本无腹泻现象,继续治疗2 d后,19头发病仔猪基本恢复健康。

3  讨论与小结

3.1 发病原因

病例1是仔猪感染病毒性或细菌性病原所致。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仔猪本身无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但下降也很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患病。

病例2是由于过早断奶、转圈和更换饲料等造成仔猪产生应激,进而导致它们腹泻。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除了应激性外,还有贫血[3],消化不良等非传染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做好产房的环境卫生工作,经常检查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产房温度控制在22 ℃~25 ℃之间,防止因寒冷而降低仔猪的抗病力。其次,仔猪出生后的断尾和去势操作应在1周龄内进行,断奶后应在原圈舍内饲养数天,不要过早转圈,以减少仔猪的应激,并在仔猪出生3 d内进行补铁,以满足仔猪生长对铁的需要,防止发生贫血性腹泻。再次,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出生时仔猪体重一般在1 kg~1.5 ㎏左右,但10日龄内其体重可增加到出生时的2倍,30日龄增加至出生时的5~6倍[4]。由于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快,但结构与机能不完善,特别是胃腺功能的发育不够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差,胃内缺乏游离盐酸,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还不够多,胃肠抑制细菌繁殖的能力较弱,不能杀死随饲料和饮水进入胃内的细菌,引起胃肠疾病导致腹泻[5]。

3.2 治疗

在治疗病例1中的37头仔猪时,我们分别用两种药分开治疗,主要是为了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是猪场一直用的药物,而四季肠痢舒是新引进的药物,它是一种新型多肽类抗生素[6],并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可直接杀灭肠道内的有害菌。根据治疗效果表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用药时间过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没有四季肠痢舒好,所以建议以后治疗仔猪腹泻病时猪场应选用四季肠痢舒。在治疗仔猪腹泻时应选用最敏感的药物,并交替用药[7]。在治疗腹泻时,除选择以上药物外,猪场还可以用下面的药物治疗:

庆大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4 mg~ 11 mg,每天2次;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  4 mg~7 mg,1次/d[8]。

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5 mg~10 mg,每天2次,肌肉注射。

氧氟沙星0.5 mL~1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9]。

螺旋霉素0.5 mL~1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10]。

3.3 预防

本病在发病后应立即隔离发病仔猪,并用20%的石灰乳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局部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其他圈舍用1∶100的百毒杀消毒液带猪消毒,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腹泻主要是由于仔猪出生时自身抵抗力弱,致使感染细菌和病毒,因此预防本病至关重要。在仔猪出生后应让其及早吮吸初乳,因为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仔猪出生后全窝用抗菌药口服,连用3 d,预防发病。注意应提高产房的温度,严防受凉,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做好母豬的产后护理,母猪分娩时要有专人守护,待产仔完毕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保持母猪乳房的洁净。还可用中药法预防:黄连5 g、黄柏20 g、黄芩15 g、金银花20 g、诃子20 g、乌梅20 g、草豆蔻20 g、泽泻15 g、茯苓15 g、神曲10 g、山楂10 g、甘草5 g,研成粉末产前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一次,连用2剂[11]。

3.4 小结

通过对2起仔猪腹泻病的治疗、分析和讨论得出,在规模化猪场中,仔猪腹泻是影响猪场正常生产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很多,令猪场防不胜防。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切实搞好圈舍环境卫生,改进疾病的治疗原则,增加治疗药物的种类,完善疾病的防治措施,真正做到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病因治疗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寻找发热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