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月光

2019-06-26 09:04高明昌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19年1期
关键词:锁孔灯光老家

高明昌

我一直这样想:在城里看到的月亮,肯定不是在老家看到的月亮。老家的月亮,最亮的时候就是一个圆盘,似乎比向日葵还要圆几分。月亮的颜色是柔和的,也是温顺的,更是清晰的,看上去暖洋洋的。到城里看月亮,常常看到的是远远天空上一块灰白的光圈,散漫、凌乱、模糊。其实,这怨不得月亮,因为你去了城里,城里的家,前后左右都有路灯高照,路灯无数,光影也就无数。无处不在的噪声,让你耳朵无法清静,难闻的汽午尾气,从地上飘浮到空中。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间,有月亮已是人间幸运。月亮啊,直想光照人间;月亮啊,一直是心地善良的。

我是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平常日子,我们用的是阳历,是“太阳之历”,家人之间做什么事情、问什么日子,翻看的是阳历,盯牢的是钟表,不会命令自己看了今晚的月亮再安排日子;而我的母亲则不是。母亲也现代,电视机、燃气灶、微波炉、手机齐全,但过日子用的依旧是阴历——“月亮之历”,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计时之法。每一个晚,当夜幕降临、四周寂然之时,月光依旧是母亲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抬抬眼,望一眼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劫的月光。月光,在母親眼里是年月、节气、阴晴的预报,也是她播种和收获需要遵循的东西。

我成了城里人,也成了没有乡下那种月光的人。城里的人本领通天,他们把黑暗变成了光明,把夜晚变成了白天。这有时候是好事,我每一次从乡下回到城里,总会感慨生活的奇妙。小区的夜晚如同白昼,能够看一眼树是一眼树,看一眼草是一眼草,绝不会发生把草看成树、把树看成草的事情。而且任何时间段晚归,人都可以不被绊倒,可以不走错家门,可以不担心蟊贼的侵扰,即使在楼底下掏一把开门的钥匙,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锁孔的位置,塞钥匙毫厘不差。这是谁的能耐?想来,照亮锁孔的绝不是城里那个糊涂的月亮。

我们享受着灯光给予的所有好处,但又觉得被灯光照到天亮的夜晚不是真正的夜晚。所以人进了家门就开灯,睡觉就要关灯,关灯还要拉上窗帘,窗帘要厚厚的,不让丝毫的灯光进来。大家知道这灯光不如月光,月光有“十五月亮十六圆”的日子,有照到东冉照到两的时候,有被乌云遮住的时辰,更有太阳出来自己隐去的自觉,可灯光不足。灯光一亮就要亮到早上,一亮就是这个亮法,这个亮度,几乎没有强弱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没有时间的变化——落雨、落雪都是这个样子。

真正的月亮一定在乡下,如同真正的夜晚一定在乡下一样。昨晚,我义回了老家,同来时八点钟。一脚跨出大门,就像踏进了漆黑的世界,屋里、屋外两重天。定了定神,揉了揉眼,走了几分钟,才看见脚下的满地光斑,忽隐忽现,聚散相连,那是月光从树叶问斜射下来;再往前走,听见了塞塞率窄的声音,仔细看,才发现是几片树叶从树卜跌落碰着了树丫;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我摊开双手,让月光停留在我手上,儿秒的时间里,我似乎看见手心每一道静脉里都有月光在闪耀,在慢慢游动。

我想起了童年的月光,只要太阳一落山,只要月亮一出来,庄稼地里、家里的菜园里,就会有月光普照。晚上睡觉,再热的天气,母亲也会叮咛,穿一双袜子,拿一条毛巾盖住肚皮。月光下的天气,先是凉再是冷,一如月光颜色的变化。我那时候就觉得:童年里的北斗星还有牛郎星、织女星就会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闪烁的繁星也会在这时候出现。宇宙的奥秘,全在儿时的脑海萦绕,它们在问询我。但是,我每一次睁开眼睛时,天已露出鱼肚白了,我忘记了冷暖与梦想,只看见了太阳,还有伴随着太阳一起送来的田野里的稻花香味儿、青草气味。母亲拍着我的屁股说:“快起,快起,还可以看到露珠。”

太阳、露珠都看到了,月亮却看不到。乡下的月亮是野生的,跑起来快。

【导读】

本文抒情细腻、真挚、深沉,描写了城里的月光和乡下的月光,有对比,有相互映衬。请你说说这两种月光的特点,再想想作者通过它们表达了什么情感。

猜你喜欢
锁孔灯光老家
数灯光
我的老家
映照
锁孔(外一首)
巧开锈锁
退路
在老家过年
马云飞的诗(3首)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