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
2月16日,据中国驻巴林使馆援引报道指出,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希表示,巴计划吸引更多来自美国、歐盟、印度、东亚和中国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他特别提及2018年12月在中国举办的推介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吸引许多中国企业的关注,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1989年4月建交以来,中国和巴林之间在多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巴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18年1至9月,中国和巴林双边贸易额达到15.97亿美元,同比增长9.87%,中国已成为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九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三大转口贸易国。
艾勒鲁迈希在此前接受巴林《阿拉伯新闻报》采访时表示,自2013年以来,巴林中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在巴中资企业数量从60家增加到600家,投资额从300万美元增长到3亿美元。
巴林非石油经济迅猛发展,多领域有投资空间
作为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巴林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中东地区第一口油井,是海湾地区第一个进行商业性石油开采的国家。2018年4月,巴林石油大臣阿勒哈利法宣布,巴林发现一座储量达800亿桶的巨大油田,这是巴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油田,该油田覆盖巴林湾2000平方公里水域。但与众多将石油作为经济命脉的邻国相比,巴林石油储量在中东产油国中最小,也不是欧佩克成员国。因此,从1990年代始,巴林就开始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世界银行将巴林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2001年巴林成为非北约主要盟国的成员,2010年开始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成为海湾地区银行和金融中心。巴林占据着中东重要的战略位置,加上自由的商业环境、零税收政策等因素对企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巴林正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海湾市场的理想通道。
2008年,金融危机骤然来临,巴林“2030经济愿景”随即出台,正式拉开经济多元化改革大幕。按照其愿景规划,巴林政府希望,通过发展金融服务、制造业、工业服务、教育培训及信息与通讯产业,摆脱对石油收入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到2030年,实现本国家庭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非石油部门对巴林GDP的推动作用正逐渐显现。巴林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2016年,石油业为巴林国内GDP贡献20%的份额,为第一大产业,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贡献约17%。2017年,石油产业仍然保持第一的位置,但其对巴林年度GDP的贡献程度已降到20%以下,其后分别是金融服务、制造业、政府服务、建筑业等,非石油经济增长了5%。至2018年,巴林非石油部门GDP同比又增长了2.8%。
巴林经济发展局首席经济学家Jarmo Kotilaine分析,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长得益于巴林整体经济的广泛复苏,鉴于目前巴林石油工业占GDP比重不到20%,可以说巴林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非石油驱动因素密切相关。
在非石油部门中,私营部门是重要组成部分。巴林驻华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表示,私营部门是未来巴林经济增长的引擎,促进其发展是巴林诸多关键政策的重要一环。他认为:“成功的中小型企业是一切发达和平衡经济的组成部分,巴林希望提供一个可持续增长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让经济走上正确道路。”
此外,巴林每年都会迎来1200万人次的游客,政府计划推动沿海度假村的发展,并创建海上基础设施。
“随着巴林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酒店、餐馆、娱乐设施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艾勒阿卜杜拉称。他说,在旅游、医疗保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巴林和中国有很多合作机会。
2018年底,巴林《每日论坛报》报道称,“巴林出口”战略正式启动。该战略将与“巴林制造”品牌计划相呼应,旨在将出口业务对巴林GDP的贡献率从30%提升到40%;将出口业务在巴林GDP中的占比从8%扩大到20%;并将中小企业中巴林公民就业人数从3.6万人增加到4.3万人。
巴林“向东看”,望与中国共建数字丝路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巴林高度响应,希望能够发挥其地区战略中心、进入沙特阿拉伯的门户以及地区金融平台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
在“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路上,巴林希冀于引入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帮助该国实现转型,并借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其经济起飞。
巴林政府希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电厂、工业园区,进一步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沿线国家的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而数字化可以增进“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
当前,中国正在不断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巴林希望借助这一优势把中国的人才连接在一起,建立一个包容、兼容、开放、快速发展的合作关系。艾勒鲁迈希表示,巴林政府非常支持创新,也看好中国的“双创”,希望两国在创新领域加深合作。他指出:“我们希望巴林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是因为中国在技术发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高新技术正在不断颠覆着各行各业,包括物流、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等等。巴林政府希望,通过合适的技能准备、正确的教育体系、优良的营商环境等措施,为转型做好准备。
在科技领域,巴林发展宽带联接、数据分析等业务,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能源供应及法规政策等。艾勒鲁迈希举例道,首先巴林想确保拥有合适的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宽带、光纤覆盖实现。巴林政府计划,2019年底前让巴林的光纤覆盖率达到80%。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巴林吸引了亚马逊到巴林来建设他们的数据中心,并希望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大咖”们也能在巴林设立数据中心。
另外,要实现为数字转型,需要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包括拥有高技能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
“通过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巴林可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最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艾勒鲁迈希介绍。据了解,目前巴林已推出“云优先”政策,即政府部门数字化,整个搬到云服务器中去;还有别具一格的“破产政策”,初创企业失败后可以申请资金,再次创业。
此外,巴林有一些孵化器,涵盖云计算、物联网和金融科技等,让初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指导,并通过引入在线学习等方式,培养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确保有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艾勒鲁迈希透露,未来几年,巴林将投资更广泛的数据生态系统,以帮助新的数据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在运营成本方面,巴林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巴林的租金较周边国家便宜30%—40%,住宿和劳动力也相对较低。在巴林,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合适的人才。2018年11月29日巴林《海湾日报》报道称,巴林增值税改革第一阶段,增值税起征点将调整为500万巴林第纳尔(约1330万美元)。此前,巴林《增值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纳税人起征点为3.77万巴林第纳尔(约10万美元)。巴林企业界和经济学界认为,此举将大幅减轻巴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在困难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此外,巴林希望在未来5年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包括:在巴中资企业数量达到6000家,投资额提升到30亿美元;巴林海湾航空正在论证中巴直航的可行性,预计未来两年之内有望实现中巴直航;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计划开设中文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更加全面地向中国投资者介绍巴林投资机会;巴林王储表示愿意提供土地,建立一座面向中国投资者的中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