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泰国的大米、挪威的鳕鱼、澳大利亚的牛肉、智利的车厘子……中国市场上进口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而外国的餐桌上也摆上了来自中国的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令人瞩目——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717家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家涉农企业,投资存量173.3亿美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10%,2017年全年新增投资22.5亿美元,自2012年起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7%,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特别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外合作及对外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据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研究员白睿介绍,目前我国农业企业投资范围涵盖了全球六大洲 101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粮、棉、油、糖、焦、畜牧渔业、农资、农机等10多个产品,及科技研发、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诸多产业链的缓解,显著提升了东道国的农业技术设施水平和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工能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社会就业。
提振农业企业走出去信心
农业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头戏,“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重点区域。
白睿表示,农业农村部联合四部委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倡议各国通过精诚合作,努力构建要素自由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完善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投资、贸易等机制创新,为沿线国家实现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创造良好条件。他建议,优化农业投资合作营商环境,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顶层设计,注重战略对接与战术衔接;强化政策创设,做好政策研究和标准沟通;不断整合资源、发挥内外协调机制的作用。
白睿以廣西为例介绍,广西正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农业对外合作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也是我国特色的农业大省,当地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生态等优势,积极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据统计,2017年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12亿美元,截止目前,广西备案到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投资的企业共有96家,协议投资金额累计达到了30亿美元,其中在东盟投资的企业71家,投资总额达到了28亿美元。
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中国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提振了信心。”
在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看来,“一带一路”沿线的农业国际合作,在带给中国农业企业更公平的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帮助中国农产品品质提升,助力全球农业互助模式的发展。
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吕智表示:“‘一带一路为这个农业投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现在国内外的投资环境都比以前强很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都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且市场很大,自然带出很多农业合作的项目。”
农业投资要多考虑双方互补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从一个跟随者逐步与世界深度融合,农业领域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竞争与合作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澳大利亚商会全球业务总监程凯璇认为,优势互补是基本的合作原则。“从贸易角度来说,农业贸易本身就是互补,如今农业投资的趋势更加明显。对中国企业来说,到海外投资,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进入全球市场。”
吕智认为,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农业和食品行业,“必须要充分依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的需求在增长,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我们粮食高速增长,但这是以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作为代价的。中国的需求实际上就是需要去建立全球供给来满足。”他同时表示:“没有农业投资,只是做贸易,不掌握粮源,就意味着没有话语权。所以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说,投资、贸易这两手都要抓,这样才可以真正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孙忠义表示,农产品走出去和农业投资走出去还不是一个概念。农产品走出去相对容易,但农业投资难度更大,不确定因素较多。“以我们的海外渔业项目为例,在一些资源相对丰富、但捕捞能力较弱的国家,我们最初采用的方式是捕捞运回国内再进行加工。但涉及到海外投资就有了新的要求,一些非洲国家就更希望我们能够在当地直接加工。”因此,他建议,必须考虑双方的互补性。例如投资非洲渔业项目,当地的经济欠发达,渔业设施是很落后,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他们对环保、对资源保护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考虑给企业自身利益之外,还要考虑能为投资所在国带来哪些利益。“能够让我们的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惠及更多国家,才能够与当地更好融合,同时又为我们国人提供一些国内短缺、稀缺的优质产品,这些方面必须把握好。”他补充道。
广西农垦集团副总经理金大刚认为,农业企业走出去要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如果盲目走出去,尤其是大规模并购的方式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风险。选择政局稳定、对华相对友好的国家进行投资,企业自身所承受的风险要小很多。”他认为,建立海外园区也是一个好的办法,“我们分别在印尼的雅加达建设了一个产业园区,在俄罗斯建了一个物流园区,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带动了一批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
谈到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科迪华农业科技公司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经理姚冀方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进行市场研判的重要参考,重点即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环境振兴。他指出:“中国农业面临的下一个任务是提质增效,而标准化种植是决定农产品到商品品牌化的重要基础,从农产品到品牌化的转变才可以满足中国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对于农业今后的发展,吕智认为精准农业、生物农业是发展方向,“精准农业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生物农业通过高科技大规模提高粮食的单产,降低农化的使用,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