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
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更好地贯彻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总要求,坚持了德育为魂、注重能力、强化基础的编写理念。教材无论是课文的选择,还是课后习题的设置安排都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育人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教材中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许多习题具有重要的、多方面的潜在育人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后面,基本上都有一个能够统领整篇文章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是紧扣本课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是教材编者对课文教学思路和目的体现。这些思考题能较好地提示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并以此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有效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思考题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按照作者的想法和思路来深入理解课文内涵,通过思考题的运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提炼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对这些潜在的价值每个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与利用。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这一课后,设计了“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这样的思考题。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思考,既能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现在懒惰,将来难过”这个生活道理,有效地起到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朗读课文或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几乎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每课后的“固定题”,虽然此类题非常简单,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学生自己就能完成。因此,不少教师对这样的题目不够重视,经常是让学生自行进行朗读,或是同桌或是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较少。学生进行朗读能够较好地对课文内容和词语进行记忆,提高记忆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活动与思想,这是朗读题目的基本价值。此外,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朗读符合他们的语文学习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不强,通过反复地朗读,就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达到以读破“义”的目的。朗读能够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水平,朗读需要以普通话的形式开展,这对于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水平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朗读还有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价值。古人常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见,小学生开展朗读其蕴含的价值很多。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的《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可通过引读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引导,在读到“小壁虎转向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长出新尾巴啦!”要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的语气,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什么是“高兴”和“惊喜”,实现以读破“义”的价值。
口语交际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教材中专门设有“口语交际”栏目和练习题目。教材课后的口语交际训练题,主要是面向低年级小学生,并以完成规定的交际任务为目标。由于小学生是学习口语交际技巧的初级阶段,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交际引导,能够提高學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起到加速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口语表达既是人的外在语文能力的体现,又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反映。因此,口语交际题目训练还具有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智慧的价值。通过课后的口语交际习题训练,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技巧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与情感交流,较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掌握较高的口语交际技巧,在学生出现矛盾时,通过有效良好的沟通就能轻松化解矛盾,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
总之,统编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要发挥好这些习题的价值,需要教师对各类习题价值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深入挖掘,把教材的理念与习题学习有机结合,通过运用科学的策略,有效发挥习题的价值,就能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