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亮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某市地铁1号线在K8+686.730~K8+780.528段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斜交角为16°17′,位置关系见图1、图2,地铁隧道全部位于圆砾层,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2 m,厚350 mm,既有高速铁路桥梁为普通混凝土T型梁,桥基础采用4.5x10m扩大基础,扩大基础底部与区间顶最小净距为3.3~4 m。
图1 既有高速铁路桥与区间盾构隧道平面关系图
按照《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的要求,结合对国内类似工程控制标准的调查,轨距、水平、高低、轨向动态容许偏差管理值按照线路设计速度对应的Ⅰ级标准控制,由于该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时速最高为160 km/h,故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按照线路设计速度160 km/h≥Vmax>120 km/h对应的经常保养值控制,因此既有高速铁路铁路桥沉降值最大不超过6 mm。
图2 既有高速铁路桥与区间盾构隧道剖面位置关系图
本工程采用 FLAC3D进行计算分析,根据需要,在满足隧道影响范围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模型单元数可以节约计算时间,考虑到区间盾构隧道直径D为6.2m,隧道中心埋深约11.44m,两区间隧道中线距离为12.0m,故计算模型宽度选取75m,长度选取45m,深度选取为38.0m,计算时土体材料选择弹塑性模型,修正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地层压力按自重应力考虑,由软件根据地层容重自动计算,数值模型及单元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数值模型图
考虑到桥墩上支撑有桥梁上部梁结构,数值模拟计算时考虑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计算模型视为桥梁对桥墩施加均布荷载,通过计算左右桥墩承受均布荷载为67.48KN/m2,中间桥墩承受均布荷载为134.95 KN/m2,根据实际情况,模型顶部为地表,设为自由边界[3][4],左右边界条件视为链杆支座,下边边界条件视为铰支座。
计算中采用的围岩地层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
构筑物及隧道参数表如表2所示。
表2 构筑物材料参数汇总表
数值模型中左右线施工步续为:左线先行施工,由于盾构管片实际宽度为1.2m,因此模拟盾构开挖时,盾构隧道按每开挖1.2m推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左右线施工时间间隔一般为1个月,亦即左、右线掌子面间距约150m~250m左右,但在实际模拟时选取如此大的模型不仅使得计算耗时,也是不现实的,通过前期试算及对比参考类似计算模型,在数值模拟计算时,右线在左线开挖完毕后开挖,其相隔45m,与实际情况接近,误差在工程许可范围内,因此模型中选取45m作为左右线施工间隔距离,即待左线开挖完毕后,右线开始开挖,直至双线开挖完毕。
通过本次模拟计算,得出隧道在整个下穿过程中最大沉降出现在右线末尾顶部,沉降值为22.94mm。计算结果云图如图4所示:
图4 整体沉降计算结果云图
对于既有高速铁路桥墩顶面而言,本次下穿施工过程会导致中间3#、4#桥墩沉降最大,沉降值为11mm,而左右1#、2#、5#、6#桥墩沉降值均为3mm。计算结果云图如图5所示:
图5 既有高速铁路桥墩地面沉降计算云图
为方便数据统计,每5施工步时取各桥墩及桥墩基础的沉降值,并将各阶段沉降值汇总得出各桥墩的沉降曲线图如图6。
图6 各桥墩及基础虽施工推进沉降曲线图
(1)区间盾构左线施工至1#、2#和3#、4#墩影响范围内时,导致1#、2#和3#、4#墩的沉降变形急剧增大,盾构施工过影响范围后,沉降变形逐渐平稳;而且区间盾构施工对3#、4#墩的影响要大于1#、2#墩;左线施工对5#、6#墩的影响很小;区间盾构右线施工至3#、4#墩和5#、6#墩影响范围内时,导致3#、4#和5#、6#墩的沉降变形急剧增大,而且对3#、4#墩的影响明显比5#、6#墩要大;在右线隧道施工至盾构影响范围后,桥墩的沉降变形又趋于稳定。
(2)1#、2#墩主要受区间左线施工的影响比较大,受右线的施工影响比较小;5#、6#墩主要受右线施工的影响比较大,受左线的施工影响比较小;由于3#、4#墩受区间盾构左线和右线的双重影响,而且影响程度比较大,因此,导致最终3#、4#墩的沉降变形也是最大的。最终1#、2#墩和5#、6#墩的沉降变形约为3mm,3#、4#墩的沉降变形约为11mm。
(3)1#、2#墩的基础为1#基础,3#、4#墩的基础为2#基础,5#、6#墩的基础为3#基础,从结果分析也能看出来,各桥墩对应的沉降变形与基础关键点的沉降变形基本一致。
(4)从计算结果云图中可以看出,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桥墩基础产生了一定的不均匀沉降,中间部位的桥墩沉降值约11mm。
为保证隧道区间下穿段的施工质量,将其对既有高速铁路桥结构的影响降到最小,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随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减少盾构的超挖和欠挖,以改善盾构前方土体的坍落或挤密现象,降低地基土横向变形施加构建筑物基础上的横向力;盾构推进时,建立土压平衡,平稳、匀速推进,过风险源段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和出土量。
(2)盾构连续推进,避免在穿越风险工程过程中停机检修或更换刀具,确保在下穿区域前后不少于10环管片范围内不停机。
(3)在区间盾构隧道侧穿桥梁桩基前后各不小于20 m范围内,采用注浆环管片,在盾构中线以上180°范围2.5 m深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注意注浆的压力及注浆量,控制地层变形,减少隧道盾构施工对桥梁的影响。
(4)加强监测,加密监测点,特别是3#、4#桥墩的监测,如发生较大变形,应及时反馈设计、施工单位及建(构)筑物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5)在盾构穿越既有高速铁路桥前,选取50~100 m作为试验段模拟施工,通过事先计算分析,检测拟定的盾构推进主动技术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总结盾构先期施工经验,指导临近段的施工。
(1)以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为背景,结合相关资料,确定了本项目的沉降控制标准。
(2)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隧道施工过程与桥梁桥墩的沉降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了3#4#桥墩沉降变形最大,达到了11 mm,超过了6 mm的控制值。
(3)针对模拟模拟结果,提出了施工对策,在盾构施工参数、二次注浆及施工连续性上提出了建议,确保隧道施工时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沉降的是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