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敏 成晓青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大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学苑广场站—海事大学站为东西走向,部分路段下穿凌水河。
本场地地下水在临近凌水河地段基岩裂隙水与海水相互连通[1]。地下水位稳定埋深1~8.3 m,高程0.34~30.52 m。
区间凌水河段属于浅埋地层、围岩差、高富水的特殊性地质情况,且河床内水位受潮水涨落影响明显。
(1)学海区间隧道紧临凌水一号桥桩基而过,隧道与桩基水平净距仅4.5 m左右。此外,学海区间隧道正线基本呈垂直状态下穿凌海桥,隧道与桥台竖向净距仅6 m左右。
隧道周边围岩从上向下依次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砂卵石及强风化板岩,周围地下水丰富,区间隧道施工严重威胁凌水一号桥及凌海桥的安全。
因此,地铁隧道过凌水一号及凌海桥前,必须对桥梁桩基进行更加稳妥的加固处理,同时必须加强隧道自身支护,以确保交通安全及地铁隧道顺利施工。
(2)学海区间隧道下穿凌水河段围岩情况十分差,根据现场实际反映的地质情况,必须对该段不良地层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使得隧道能够顺利穿越,避免出现塌方及较大沉降,从而确保隧道施工及周边管线安全。
(3)地下水局部与海水连通,流量较大,降水井疏干困难,作业难度大[2]。
(1)区间隧道下穿凌水河、临近凌海桥、凌水一号桥,且拱顶有直径1 200 mm的自来水管及500 mm煤气管线,如何保证桥梁、管线安全及河床稳定是本工程的一大重难点。
(2)隧道拱顶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卵石层,且周边环境富水,加之周边环境极其复杂,隧道开挖本身的安全性是另一大重难点。
本着安全可靠、技术经济,且不扰动或少扰动周边土体的原则,以改善地层松散的性状,防止河道淹灌、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桩基的稳定性为目的,总体施工方案采用二重管A、(B)C双液浆WSS工法进行注浆施工。
注浆范围为凌水一号桥桩基、凌海桥桥台二个构造物及区间隧道下穿凌水河,如地面没有施工作业面,采用隧道内倾斜钻孔止水帷幕注浆加固,注浆加固以12 m为一个循环段,待隧道开挖至10 m处进行下一个循环段,通过注浆加固,可显著提升隧道前方掌子面土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减小土体孔隙率,有效提高桥桩基础的承载力及桩基稳定性,避免隧道坍塌、倒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3]。
止水系数:10-6~10-7cm/s,水平承载力≥300 kPa,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0.5 MPa,整体无侧限抗压强度≥2.8 MPa,注浆入浆率为35%,使该地基土体承载力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
孔径:钻孔径φ42 mm,布孔及钻孔角度按实际调整,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现场施工确定
注浆布孔间距:1.5 m×1.5 m梅花形布孔
注浆扩散直径:R=1 000~1 500 mm
注浆压力:0.15~0.75 MPa
注浆率:35%
初凝时间:0.5~2 min,为速凝注浆
钻杆回抽:15~20 cm/步
(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注浆工艺流程
(2)工艺要求
挂网封闭:为保证注浆过程中不漏浆,布点前先在掌子面挂网并喷射250 mm混凝土。
定孔位:依据设计图纸,在掌子面周边进行定位标识。梅花形布孔,间距1.5 m×1.5 m。孔位偏差≤20 mm,钻孔偏差≤1°。水平钻孔角度分别以8°、13°、21°、32°、37°钻孔注浆加固;上仰角度分别以 7°、16°、25°、35°、50°、69°钻孔注浆加固。
钻机就位:钻机调整钻杆角度,并就位在指定位置。
钻进成孔:严格控制钻进深度和速度,随时观察底层对钻杆的影响情况。
提升钻杆:钻进过程中匀速提升钻杆,且每次提升应≤200 mm。
浆液配比:计量工器必须经过准确校核,并按设计要求配置浆液。
注浆:压力控制范围为0.15~0.75 MPa,作业人员需密切观测浆液溢出情况,当情况异常,应停止注浆,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异常排除后继续施工[4]。
A、(B)C双液浆在注入前需充分搅拌均匀,并需根据施工环境观察凝结时间。
采用双重管A(水玻璃)、C(水泥、外加剂、水)双液浆。一般施工时配比见表1(1 m3A、C液浆液中材料含量)。
表1 A、C双液浆施工配比
采用双重管A(水玻璃)、B(硫酸等外加剂和水组成[5])化学浆液,一般施工时配比见表2(1 m3A、B液浆液中材料含量)。
表2 A、B双液浆施工配比
采用A、(B)C双液浆加固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1)必须首先进行建(构)筑物及管线调查,明确建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埋置深度。
(2)采用二重管A、(B)C双液浆进行洞内全(半)断面注浆。采取梅花形布孔,沿隧道两侧外扩3m,拱顶外扩5 m,布孔间距1.5 m×1.5 m。以12 m为一个循环段,待开挖至10m处,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3)隧道加固范围附近存在地面管道及其他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钻孔角度、深度及注浆压力值,严密观察现场情况变化。
(4)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技术指标
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对洞体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修改注浆参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监测内容、方法、频率及监测点布设分别如图2及表4所示。
图2 监测点布置
(1)严格落实质保体系质量责任,施工前详细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2)钻孔施工:根据施工图,准确布孔。
(3)坚持“三检制”,进场材料要审查、复试。
(4)配料:采用计量准确的量具,严格遵循设计给出的配方进行配料。
(5)注浆: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当情况异常,应停止注浆,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异常排除后继续施工。
(6)注浆完成:应制定有效措施,防止漏浆、冒浆。
(7)施工时安排专门人员记录每道工序的操作情况。
(8)监控量测:注浆期间加强监控量测,防止出现浆液溢出、地表隆起的现象[6]。
表4 监测内容、方法及频率
(1)注浆结束后,对前方掌子面不同区域进行钻孔,测定土体的渗透系数。对不合格的区域,需进行再次补浆[7]。
(2)将加固区内取出钻孔样品送入试验室进行相关试验。并根据所得出的物理参数对注浆效果作出评价[8-9]:
①样品的密度;
②结石的性质;
③浆液充填率、剩余孔隙率;
④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⑤渗透性及长期渗流稳定性。
(3)采用挖探或其他方法检验止水效果和渗水的情况[10-11]。
(4)存在问题的补救措施。
因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周边环境复杂,难免存在局部止水效果不理想,施工中应及时打入注浆花管进行补浆。
该工程以减少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及防止洞内发生涌水、涌泥为目的,在不截断河道、占用道路迁改管线的前提下,通过采用WSS超前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并在施工中严格监控量测,成功下穿凌水河,确保了运营桥梁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的安全。实践证明,在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河流施工中,应用WSS注浆工法,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注浆参数和工艺流程,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