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岩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培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高校体育公共课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身体活动,高校教学活动应逐渐向“教与学”方面去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融合教学理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公共课的有效结合,既锻炼身体,又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公共课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思想教育 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154-02
1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公共课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社会的快速发展,倒逼高校进行改革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现有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很难跟上大学生发展的步伐,不能很好的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导致教育效果低下,需要对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改革。首先,要以现有社会需求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在现有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受到快速信息的影响,其思想观点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于高校各学科的融合教学提出了要求。要通过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问题,使大學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立足于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为了上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最后,打开眼界,将体育公共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融合。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期待,导致积极性不高。通过对课堂进行大胆的创新,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点,体育公共课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能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接受,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1.2 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身体素质
由于社会上多重价值观的影响,一些消极的思想导致现有的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不断的降低,负面情绪较多。因此,现代的高等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教授专业知识,对大学生“内功”的修炼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诚然,这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公共课的有效融合,这不仅增强了心理素质,也对大学生的人格也是一种锻炼,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来体现的。首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体育课堂相结合,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多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但是对心理的影响却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心理素质较弱,在面对现实社会问题是往往选择逃避,而不是主动的去解决,正因为如此将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既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理论用于体育课堂进行实践,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进一步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以更好地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堂的结合,可以使人格得到锻炼。人格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是一种社会能力的体现,而思想政治课程对于人格的关注度不足,容易导致大学生发展失衡,针对这一点,体育与思政的优势可以互补,补足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可以更好的体现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1.3 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思想政治载体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建设目标。“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需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为支撑,满足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门口”,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是我国新时代高校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公共课相融合,这不仅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的方向,也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方向,这是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创新内容
2.1 将体育的强身健体与民族自豪感相结合
在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民族自豪感教育是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途径,但是同样作为高校公共课的体育课程,只是简单地注重身体活动,而没有重视意识形态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身体活动相结合,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两种课程的短板,能够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没有短板的“水桶”。在锻炼身体健康的同时,培养敢于拼搏向上的精神,这也是民族自豪感最好的、最生动的教育方式之一。使大学生通过坚强奋斗得来的宝贵东西,他们会感到格外的珍惜,这也是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教育方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通过融入民族自豪感,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论对体育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课都会有极高的主动能动性,可以带来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2.2 将高校体育公共课与团结精神相结合
团结精神是是劳动人民在大工业时代与剥削阶级不断斗争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团结精神是集体与个人重要关系处理基础,诚然,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体育公共课是一种多人开始的肢体活动,通过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将团队合作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比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避免了枯燥乏味,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多样,学生在对集体主义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生动,在提高体育课训练效果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会达到“高质量”的发展。
2.3 将高校体育公共课与心理积极心态教育相结合
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保证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通过高校体育公共课,锻炼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态,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面对生活和学习问题时,能够独立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公共课相互融合多元最佳生动的体验性视角。在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重新阐释,焕发出高等教育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活力,使之成为真正的主动的接受,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默契配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改变原有课程的局限性,在积极的课程活动中并发出思想火花增强课程效果,打破以往“强制命令”的枯燥乏味的去学习,去熏陶感染真实的内容,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
参考文献
[1] 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