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军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121—01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作导向,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主线的原则,通过问题来引导教学,通过围绕问题而开展教学,最后通过问题来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最后以新的问题结束教学。问题导学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问题均是围绕教学目标形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而获得数学知识理论及技能实践,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数学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在探究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应用问题导学法,谈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设计教学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对问题加强重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需要体现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确保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对重、难点加强理解,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確教学目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基础内容为主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平行四边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问题的进一步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问题导学法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讨论,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最终获取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师对学生学习特性具有更为明确的认识,还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课前预习,确保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实现学生学习动力和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进行具体工作中,教师必须确保问题设计高度契合教学重点,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还需要确保通过回答问题能够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保障问题的思考价值。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使学生对其加深记忆。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全等三角形,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教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进课堂提问
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必须对提问环节加强重视。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需要改进课堂提问方式,使之体现多样性。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与描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提问,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给出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然后对不同组进行排名,需要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这种提问方法,能够确保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四、引发学生思考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学内容。然后,需要将所提问题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巧妙点出,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法。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需要确保问题设置难度适中,确保学生在进行解答过程中能够探寻出正确的答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以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作为蓝本,保证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掌握。最后,提取、构建完成数学模型之后,需要由学生进一步完成解题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可以自觉分析所提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关键信息内容的有效提取,使学生对问题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总结,保证数学模型选择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