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06-25 01:52付珊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验式

付珊珊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重要阶段,能更好地播下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本文主要从开发初衷、编写原则、课程构建等方面入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对体验式德育理论研究有所丰富,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伦理道德规范,在当今乃至未来都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现行德育的结合与统一的模式,并编撰出了体验式德育教材,并已于2018年9月作为校本课程在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学区三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一、课程的开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在范畴上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折射出的道德为基础的,是一种区别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它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行德育内容的有效结合点,让学生在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自觉自省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强调操作性、生活性,促进儿童心智与道德认知的同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趋势。

二、编写的原则

北宋哲学家张载认为,“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当代作家王朔认为,孩子生下来都是天使,大人把他们教育成“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重要阶段,能更好地播下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为指导,石家庄高新第二学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经过深入思考,科学策划,精心编撰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贯穿于道德内化的知、情、意、信、行的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一流的德育,才会形成一流的教育环境,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才会有一流的教育品质。学校德育是为学生塑魂立根的系统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目的就是为学生“夯实人格基础,奠基美好未来”。石家庄高新第二学区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关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以传统文化为指导,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严格按照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系统性、实用性、适应性、适度性、可塑性的原则,精心编撰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

三、课程的构建

教材分年级编写,一到六年级各一册,每个年级分为传统礼仪体验篇、传统节日体验篇、民俗艺术体验篇、传统技艺体验篇、经典诵读体验篇、传统美德故事体验篇六章,科学设计不同的模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深快乐体验,进而不断丰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体验式德育校本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本质性,道德是不同文化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本套校本教材德育内容均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教学基础上的道德教育;二是主动参与性,关联日常学习、生活、活动,每个少年儿童必将会主动积极参与;三是知识趣味性,将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情趣日常生活,让学生能积累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四是实用操作性,不仅是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方式,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德育体验性;五是客观评价性,在知识掌握、习惯养成、塑造思维、言行举止修养等方面的客观评价更加具体化。

四、课程的实施

(一)大学区联盟、以强带弱的实施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高新区各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2016年正式成立石家庄高新区第二小学学区。第二小学学区由一所牵头校(第二小学)和两所成员校(想象国际小学、南辛庄小学)组成。作为成员校之一的南辛庄小学,学生人数较少,缺少部分学科的专业师资,课程体系尚待完善,且南辛庄小学场地有限,不能有效开展大型活动,这些都是学校特色化发展、学生兴趣培养的制约因素,也是校本课程实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用大学区联盟的方式,发挥大学区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优势开展课程实施。具体表现在:以牵头学校向成员学校送教和专业教师短期交流的方式,为南辛庄小学解决实施体验式校本课程的师资来源问题;在体验传统节日课程中,我们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第二小学和想象国际小学集中开展传统节日体验活动,解决薄弱学校开展大型活动的困难。

(二)校本课程与常态教学的有机融合

1.经典诵读版块与拓展课程的深入式对接。经典诵读版块各年级内容各有侧重,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因此将拓展课程《阅读》与体验式校本教材中经典诵读版块进行深入式对接,将语文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化素养”与“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孩子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的目标相融合,把传统文化与德育校本教材中“经典诵读”版块作为《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实施,并将诵读内容填充进“读书晋级”考核题库中,对各年级推荐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以及要求背诵的内容进行统一安排。此课程让学生们时时刻刻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逐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实现学生的“人生中有诗”到“人生成为诗”的转变。

2.民俗艺术与传统技艺版块与选择课程的优化式对接。民俗艺术与传统技艺版块旨在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体验的学习方式,感受实践的乐趣。学校选修课程主要从实践内容中抽取出学生感兴趣的、适合个体需要的、增强学生特长的、动手实践性强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因此将校本教材中“民俗艺术”、“传统技艺”两个版块与选修课程进行优化式对接。以传统文化与德育校本教材第三册第三章为例,将民俗艺术体验篇——翩跹纸鸢舞春风与选修课程国画进行整合优化,学生在体验制作风筝的基础上,学习美化、装饰风筝并练习放飞风筝,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的优化发展。

3.传统节日、传统礼仪版块与综合课程的提升式对接。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往往是我国古代道德观念的重要外在表现,包含着谦恭有礼、慎终追远、尊老爱幼等诸多道德要求。然而由于时代不同,一些传统节日和礼仪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教材将这一部分作为两个版块进行体验式教学。其中,传统礼仪版块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体验懂得传统礼仪的基本礼节,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节日主要通过体验了解节日的由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美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教材具体设置上,既有“经典故事”“故事回放”等为学生讲述趣味性的故事,又有“活动体验”“体验悟道”等让学生参与实践合进行独立思考的部分,又有最终具体可行的“考核评价”。以这样的方式和内容渗入到综合课程,既打破了传统节日礼仪与综合课程的隔离,而且相较于目前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方面仅仅偶尔开展一次活动或者仅仅进行理论性灌输教育的方式,效果上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验式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