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 要】 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周期性频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全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与影响。因此如何分析经济危机产生原因显得尤为重要,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找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另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积累理论
An Analysis of the Root of capitalist Economic crisis from the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crisis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past few centuries, not only to capitalist countries, but also to the whole world in varying degrees. Therefore, how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conomic cri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rom Marx's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conomic crisis, it is another new perspective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Keywords] capitalism; economic crisis;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ory
在世界多极化、經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了全球性、普遍性等特征,回到马克思主义,有必要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 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然而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资源财富的极大浪费和对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极大破坏。
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资本主义历经的大规模、普遍性的经济危机有:第一,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在此时期,商人的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尚未经历普遍的经济危机,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为这场危机埋下了种子。第二,从18世纪下半叶到70年代,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英、法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另一方面,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发源地。自1788年英国棉纺织业危机以来,1825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一般经济危机爆发。“自此,周期性的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相继爆发了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三,从70年代到70年代末,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历了相当时期的、以危机和萧条为特征的经济运行状态,其中1913年危机的爆发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动因。第四,1970年代后,资本主义逐渐开始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迅速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部门到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一般来讲,盲目的竞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危机、主要消费品的过剩、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正常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生产的跳跃式发展、进出口的过剩等等都可能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具体动因。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此外,经济危机的根源最终归结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却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资本积累最初促进并不断维系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即使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也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消亡。因此,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本积累理论具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积累一般规律。马克思指出,“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具体而言,剩余价值为资本积累提供了理论来源,但资本家利用无酬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从而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治理。这就无情的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和经济危机爆发隐藏在其中的根源与奥秘。
第一,从资本积累的目的来看,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不断扩张,这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动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追求增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特征,资本积累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剩余价值瓜分给资本家之后,资本主义在原有规模上的简单再生产,不能满足资本家追求无限剩余价值的目的。他们利用部分免费占用的剩余价值将其转化为资本,另外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比如扩大工厂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可以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和重复,不断完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目标。由此可知,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少数个别资本的结合又会形成更大规模的资本集中,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然而,由于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资本主义的利益、竞争本性,就使得建立在竞争和信用杠杆基础上的资本集中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买卖脱节、信用关系破裂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从资本积累的影响来看,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占有两极分化,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关系是只体现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真实关系不在流通领域,而隐藏在生产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过程当中,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本家便会想方设法的维持这种劳资关系的长期性,对工人的压迫、统治和剥削程度也在加深。
第三,从资本积累的过程来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动因。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使得商品生产需要更大的消费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会有供求失衡、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发生。此外,为了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资本家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提高技术和生产力,加强企业管理,使得单个企业内部保持着有组织性与纪律性的生产,而在市场规律支配下的整个社会生产却表现出肆意竞争的无政府状态,这就造成了整个市场经济的结构失衡与混乱。当基本矛盾尖锐化时,这将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不断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可以说,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表现之一是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所说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如果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资本主义就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也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学者提出经济危机的发生,不只出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经济危机的相关理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弱化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乐明.科学理解和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张雷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及其现实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7(01).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