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49
筆者认为,高考物理考查学生的能力要求可用以下一首通俗易懂的《学好物理》打油诗来比喻和概括。
《学好物理》
学好物理并不难,能看图表懂一半
分析因果讲逻辑,掌握模型巧判断
学以致用考能力,学习体验要重视
规范解题三步曲,分步列式得高分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节课笔者都会在黑板上写下这首《学好物理》的打油诗。从第一节课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并把这种思想贯穿于今后的教学过程,特别是高三物理试卷的讲评课。
一、学好物理并不难,能看图表懂一半——获取和解读物理信息
图像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物理的热点内容。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笔者认为运用图象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 读图
(1)利用图像告知函数关系。(2)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3)利用图像隐藏物理信息。
2. 作图和用图
(1)利用图像分析物理过程。(2)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3)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二、分析因果讲逻辑,掌握模型巧判断——调动和运用物理知识
物理原理的应用和物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物理模型,如动力学中比较典型的有斜面模型、传送带模型等。在影响物理事物、现象形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总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指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把主导因素放在最前面。在对因果联系密切的事物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讲究条理,或由因索果,或由果溯因,层层深入,切莫乱序。把一系列类似的题目通过模型构建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模型一:斜面模型
模型特征:物理中的斜面,通常不是题目的主体,而只是一个载体,即处于斜面上的物体通常才是真正的主体,斜面既可能光滑,也可以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以运动。
1.斜面光滑
例: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质量为M,斜面光滑、长为L,始终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沿斜面加速下滑,在物块下滑过程中,求:
(1)分别画出物块和斜面体的受力示意图;
(2)物块的加速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和速度;
(3)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思考:若物块的质量增加?若加一个竖直力?若加一个水平力?若加一个平行斜面的力?
2. 斜面粗糙
例: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质量为M,斜面长为L,始终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轻放在斜面顶端,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 (1)分别画出物块和斜面体的受力示意图; (2)物块的运动性质和加速度; (3)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思考:若物块的质量增加?若加一个竖直力?若加一个水平力?若加一个平行斜面的力? 总结:在两个物体加速度不同的时候,适合用隔离法讨论解决问题。反之,两个物体加速度相同,或者均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考虑采用整体法讨论。在两个物体加速度不同的时候,也可以考虑用整体法结合超失重规律、分力对应分加速度等规律讨论解决问题。加竖直向下的力,在静止或匀速时,等效为物体质量增加,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加速下滑时,不等效为物体质量的增加,会增大物体下滑的加速度。无论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加平行斜面的力,都不会改变物体斜面间的挤压,不影响滑动摩擦,从而不会改变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模型二:传送带模型 模型特征:皮带:水平、倾斜、组合;轮:不动、顺时针、逆时针 (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总结:1. 物体在皮带轮上运动过程一般需要进行分段。不同段的摩擦力不同,加速度不同。一般突变的时刻就是物体的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的时刻。2. 皮带对物体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对应)摩擦力×物体的位移。3. 物体对皮带做的功(对应)皮带动能的损失(对应)电动机补充的能量(对应)摩擦力× 皮带的位移(对应)物体的动能增加量与系统发热之和。4. 摩擦力做的总功(对应)系统的发热(对应)摩擦力×物体与皮带的相对位移。 三、学以致用考能力,学习体验要重视——论证和探讨物理问题 现在的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较为有效地考查考纲提出的五个力面的能力。同时,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预测联系实际问题将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大亮点,所以不仅要求考生关注课本知识,对社会、科技的热点也应有所关注。近年来,有关“社会热点”的试题经常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类试题一般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例: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电磁天平”,如图1所示,等臂天平的左臂为挂盘,右臂挂有矩形线圈,两臂平衡。线圈的水平边长L=0.1m,竖直边长H=0.3m,匝数为N1。线圈的下边处于匀强磁场内,磁感应强度B0=1.0T,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线圈中通有可在0-2.0A范围内调节的电流I。挂盘放上待测物体后,调节线圈中电流使得天平平衡,测出电流即可测得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为使电磁天平的量程达到0.5kg,线圈的匝数N1至少为多少?
(2)进一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另选N2=100匝、形状相同的线圈,总电阻R=10Ω,不接外电流,两臂平衡,如图2所示,保持B0不变,在线圈上部另加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变大,磁场区域宽度d=0.1m。当挂盘中放质量为0.01kg的物体时,天平平衡,求此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该题“电磁天平”源自选修3-1教材,試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试题关注实际生活关注科技前沿,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同时要注意学会用所学物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解释物理原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规范解题三步曲,分步列式得高分——解答和规范物理试题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总有一些考生对自己的得分感到失望,甚至差异不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正规,不清晰;卷面不整洁,不悦目,必然造成失分过多,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要做到规范解题要做到以下三步:第一步,思想方法的规范化;第二步,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第三步,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化。做到上述三步,还要学会分步列式,很多学生喜欢在答题的过程中用连等式,导致不得分。作为教师来讲,平时的试卷讲评课一定强调答题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形成规范答题的行为,不能在高考前临时抱佛脚。
例: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m,h2=4.0m,x1=4.8m,x2=8.0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kg和m=2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基本知识:平抛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受力分析
基本策略:分段分析
最常见的错误:漏了小猴的质量m
提醒:分段之后要仔细分析每一段运动过程的对象是谁?受力情况?运动过程?功能分析?
基本技能:培养良好习惯、规范解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 322100)